一种减振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64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振装置,一种减振装置,包括活塞缸、活塞杆、进油管、出油管和油箱,活塞缸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在所述活塞缸内往复滑动,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所述活塞缸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出油管与能量转换装置连通,所述进油管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分别与油箱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不需要额外增加液压缸,在不增加整车的重量和增加整车的能耗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实现减振和回收利用车辆的振动能量,提高了整车的减振性能和能量的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和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减振器随着路面的振动上下运动,将路面造成的整车振动的能量转换转化为弹性势性并逐渐消耗掉。减振器的缓冲体受到的振动能量没有充分利用,且减振器长期工作后缓冲力性能会衰减,减振器所受的缓冲力的曲线的截止点附近的部分不能地圆滑过渡,缓冲体与活塞杆发生摩擦产生异响,减振器所受的缓冲力曲线仅能过材料密度和结构形状调整,减振器的调整范围有限。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与车辆的非簧载质量连接的活塞缸,与车辆的簧载质量连接的活塞杆,通过活塞杆与活塞缸的相对运动将振动的能量转化成液压能。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能量回收装置,活塞杆随着车辆的振动而相对活塞缸运动,活塞杆上绕有线圈,活塞缸内壁上设有磁场,通过活塞杆与活塞缸的相对运动将振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两种结构为了回收能量需要专门设置液压缸,这样会增加整车的重量和增加整车的能耗,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差。这两种结构增加了新的缓冲力的传递路径,会影响汽车的平顺性,且原来车辆的减振器依旧会消耗部分或者大部分能量,使得能量回收装置回收的能量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振装置,同时实现减振和回收利用车辆的振动能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振装置,包括活塞缸、活塞杆、进油管、出油管和油箱,活塞缸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在所述活塞缸内往复滑动,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所述活塞缸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出油管与能量转换装置连通,所述进油管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分别与油箱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不需要额外增加液压缸,在不增加整车的重量和增加整车的能耗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实现减振和回收利用车辆的振动能量,提高了整车的减振性能和能量的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一腔体,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与外壁之间限定出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进油管连接,第二腔体与出油管连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阻尼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油管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和/或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杆包括阻尼腔,所述阻尼腔内填充阻尼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上支撑件和内轴,活塞缸与上支撑件连接,所述上支撑件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所述内轴与所述活塞缸和/或所述上支撑件连接,所述内轴穿过所述活塞杆的阻尼腔,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内轴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上支撑件和内轴,活塞缸与上支撑件连接,所述上支撑件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所述内轴穿过所述活塞缸和/或所述上支撑件,所述内轴穿过所述活塞杆的阻尼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内轴连接或者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内轴滑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振装置,包括活塞缸、活塞杆、进油管、出油管和油箱,活塞缸与悬架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在所述活塞缸内往复滑动,活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所述活塞缸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出油管与能量转换装置连通,所述进油管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分别与油箱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装置,不需要额外增加液压缸,在不增加整车的重量和增加整车的能耗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实现减振和回收利用车辆的振动能量,提高了整车的减振性能和能量的利用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与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减振装置连接,包括壳体、叶轮和传动轴,所述出油管和所述油箱分别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叶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量转换装置,可以与减振装置进行能量传递,储存和转化车辆的振动能量,提高了整车能量的利用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减振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同时实现减振和回收利用车辆的振动能量,提高了整车的减振性能和能量的利用率,且在回收车辆的振动能量的同时,不影响车辆的平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振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振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振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活塞缸2、活塞杆1、进油管3、出油管4、油箱5、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阻尼孔23、第一单向阀31、第二单向阀32、阻尼腔11、内轴10、活塞缸的内壁24、活塞缸的外壁25、上止点26、下止点27、限位块13、密封圈12、上支撑件8、吊环9、叶轮61、传动轴62、壳体63、回油管7、减振装置100、能量转换装置6、车辆1000,图3和图4的进油管、出油管和回油管旁边的箭头表示液压液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减振装置100,包括活塞缸2、活塞杆1、进油管3、出油管4和油箱5,活塞缸2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活塞杆1的一端在活塞缸2内往复滑动,活塞杆1的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活塞缸2分别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连接,出油管4与能量转换装置6连通,进油管3和能量转换装置分别与油箱5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装置100,活塞杆1的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悬架随着车辆的振动,带动活塞杆1上下运动,活塞杆1在活塞缸2内往复运动,活塞缸2内装有液压液,活塞杆1与活塞缸2之间的相对运动压缩液压液,将振动的能量转化为液压能,不需要额外增加液压缸,在不增加整车的重量和增加整车的能耗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实现减振和回收利用车辆的振动能量,提高了整车的减振性能和能量的利用率。通过减振器同时实现减振和传递振动能量,不增加新的缓冲力的传递路径,使减振器平顺地吸收能量,对汽车操控的平顺有明显可调节性。需要说明的是,活塞杆1和活塞缸2均为减振器本身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100为在现有的减振器的基础上做的改进设计。活塞杆1在活塞缸2内运动并压缩液压液至一个位置不再继续运动,这个位置为活塞缸2的上止点26,活塞杆1在活塞缸2内运动至一个刚好不脱离活塞缸2的位置,这个位置为活塞缸2的下止点27,活塞杆1朝上止点26运动与朝下止点27运动的方向相反。油箱5内装有液压液,油箱5中的液压液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缸、活塞杆、进油管、出油管和油箱,活塞缸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在所述活塞缸内往复滑动,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所述活塞缸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出油管与能量转换装置连通,所述进油管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分别与油箱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缸、活塞杆、进油管、出油管和油箱,活塞缸与车身或者车架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在所述活塞缸内往复滑动,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悬架连接,所述活塞缸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接,出油管与能量转换装置连通,所述进油管和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分别与油箱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一腔体,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与外壁之间限定出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进油管连接,第二腔体与出油管连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阻尼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和/或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阻尼腔,所述阻尼腔内填充阻尼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件和内轴,活塞缸与上支撑件连接,所述上支撑件与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方能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