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9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包括:真空通路部,呈圆盘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真空腔、设置在真空腔上表面的通过圆心且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一贯通圆孔以及在设置在真空腔下表面中心的第二贯通圆孔;橡胶吸附部,设置在真空通路部的上方,呈圆盘状,具有环形槽以及设置在环形槽下方的与第一贯通圆孔相对齐的贯通孔;以及真空发生器部,设置在真空通路部的下方,呈圆盘状,其内部设有真空发生器,上表面中心处开有与第二贯通圆孔对齐的圆孔,其中,真空发生器部、橡胶吸附部以及真空通路部之间用密封胶密封,并用螺丝和螺母旋紧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吸盘,具体涉及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
技术介绍
在工业日益发达的今天,真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各种重要成就。传统的真空吸盘按照性质分类可分为柔性真空吸盘和刚性真空吸盘,柔性真空吸盘在吸附物体时虽然可以与被吸附物体充分贴合,但真空吸盘的形变量较大,由此造成被吸取物件的变形也较大,尤其是被吸取对象为超薄型零件时。刚性真空吸盘则相反,虽然真空吸盘的形变量较小,但吸附刚性物体时,贴合面之间存有缝隙,会出现漏气,从而造成吸附不牢靠的情况。并且传统真空吸盘与真空发生器分开连接,占用空间位置较大,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真空通路部,呈圆盘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真空腔、设置在真空腔上表面的通过圆心且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一贯通圆孔以及在设置在真空腔下表面中心的第二贯通圆孔;橡胶吸附部,设置在真空通路部的上方,呈圆盘状,具有环形槽以及设置在环形槽下方的与第一贯通圆孔相对齐的贯通孔;以及真空发生器部,设置在真空通路部的下方,呈圆盘状,其内部设有真空发生器,上表面中心处开有与第二贯通圆孔对齐的圆孔,其中,真空通路部的侧边还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真空通路部的侧边,第一通孔中设有管螺纹,用于旋入喉塞来对真空腔进行密封,真空发生器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真空发生器部的侧边,环形槽竖直置于贯通孔和第一贯通圆孔中并与真空腔连接,真空发生器部、橡胶吸附部以及真空通路部之间用密封胶密封,并用螺丝和螺母旋紧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真空通路部和真空发生器部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橡胶吸附部的材料为异戊橡胶。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橡胶吸附部的厚度为8-10mm,环形槽的宽度2mm,环形槽的槽深为2mm,贯通孔的直径2mm。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真空发生器包括进气口、拉法尔喷管、真空室、扩压管以及排气口,真空室经过第二贯通圆孔与圆孔后直接与真空腔连接,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与两个第二通孔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贯通圆孔的直径为10mm。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通孔的直径为6mm。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因为真空通路部和真空发生器部均使用了刚性大的不锈钢材料,所以使得部件不易变形,同时橡胶吸附部使用了弹性大,拉伸强度大,抗撕裂性强的异戊橡胶材料,从而能够在控制住变形量的同时,使得被吸附物体与真空吸盘吸附面充分的贴合;因为真空发生器部、橡胶吸附部以及真空通路部之间用密封胶密封,并用螺丝和螺母旋紧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所以,结构简单,且整体结构小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空间,既能与被吸附物体充分贴合、牢固吸附,又能保持被吸取零件小的变形量,保证了零件的面形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真空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阐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100,包括真空通路部10、橡胶吸附部20以及真空发生器部30。真空发生器部10、橡胶吸附部20以及真空通路部30之间用密封胶密封,并用螺丝和螺母旋紧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真空通路部10和真空发生器部30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橡胶吸附部20的材料为异戊橡胶。橡胶吸附部30的厚度为8-10mm。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纵向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真空通路部10呈圆盘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真空腔11、设置在真空腔11上表面的通过圆心且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一贯通圆孔12以及在设置在真空腔11下表面中心的第二贯通圆孔13。第二贯通圆孔13的直径为10mm。橡胶吸附部20设置在真空通路部10的上方,呈圆盘状,具有环形槽21以及设置在环形槽21下方的与第一贯通圆孔11相对齐的贯通孔22。真空发生器部30设置在真空通路部10的下方,呈圆盘状,其内部设有真空发生器31,上表面中心处开有与第二贯通圆孔13对齐的圆孔32。如图2所示,真空通路部10的侧边还设有第一通孔40,该第一通孔40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真空通路部10的侧边,第一通孔40为沉孔,该第一通孔40中设有管螺纹,用于旋入喉塞来对真空腔11进行密封。真空发生器部30的侧边还设置有第二通孔50,该第二通孔50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真空发生器部30的侧边。第一通孔40的直径为6mm。环形槽21竖直置于贯通孔22和第一贯通圆孔12中并与真空腔11连接。环形槽21的宽度2mm,环形槽21的槽深为2mm,贯通孔22的直径2mm。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真空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真空发生器31包括进气口311、拉法尔喷管312、真空室313、扩压管314以及排气口315,真空室313经过第二贯通圆孔13与圆孔32后直接与真空腔11连接。真空室313经过第二贯通圆孔13与圆孔32后直接与真空腔11连接,进气口311和排气口315分别与两个第二通孔5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进气口311往真空发生器31中通入压缩空气,当气体经过拉法尔喷管312附近时,气体由于卷吸作用被抽走,从而在真空室313中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度,由于真空室313与真空腔11相连,此时真空腔11也与外部形成了一定的压强差,真空腔11内部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并通过与真空腔11连接的环形槽21,利用产生的压强差来使得物体吸附在橡胶吸附部20的表面。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因为真空通路部和真空发生器部均使用了刚性大的不锈钢材料,所以使得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真空通路部,呈圆盘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真空腔、设置在所述真空腔上表面的通过圆心且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一贯通圆孔以及在设置在所述真空腔下表面中心的第二贯通圆孔;/n橡胶吸附部,设置在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上方,呈圆盘状,具有环形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下方的与所述第一贯通圆孔相对齐的贯通孔;以及/n真空发生器部,设置在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下方,呈圆盘状,其内部设有真空发生器,上表面中心处开有与所述第二贯通圆孔对齐的圆孔,/n其中,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侧边还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侧边,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管螺纹,用于旋入喉塞来对所述真空腔进行密封,/n所述真空发生器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真空发生器部的侧边,/n所述环形槽竖直置于所述贯通孔和所述第一贯通圆孔中并与所述真空腔连接,/n所述真空发生器部、所述橡胶吸附部以及所述真空通路部之间用密封胶密封,并用螺丝和螺母旋紧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超薄光学零件吸取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通路部,呈圆盘状,具有设置在内部的真空腔、设置在所述真空腔上表面的通过圆心且沿直径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一贯通圆孔以及在设置在所述真空腔下表面中心的第二贯通圆孔;
橡胶吸附部,设置在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上方,呈圆盘状,具有环形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下方的与所述第一贯通圆孔相对齐的贯通孔;以及
真空发生器部,设置在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下方,呈圆盘状,其内部设有真空发生器,上表面中心处开有与所述第二贯通圆孔对齐的圆孔,
其中,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侧边还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真空通路部的侧边,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管螺纹,用于旋入喉塞来对所述真空腔进行密封,
所述真空发生器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真空发生器部的侧边,
所述环形槽竖直置于所述贯通孔和所述第一贯通圆孔中并与所述真空腔连接,
所述真空发生器部、所述橡胶吸附部以及所述真空通路部之间用密封胶密封,并用螺丝和螺母旋紧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周冠宇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