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8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风机组件包括:双吸离心风叶和轴流风叶,双吸离心风叶具有位于其径向内侧的进风空间,轴流风叶设置于双吸离心风叶的进风空间中;风机还包括电机,电机与双吸离心风叶连接以驱动双吸离心风叶转动,同时电机还与轴流风叶连接以驱动轴流风叶转动,双吸离心风叶和轴流风叶由同一电机驱动,而进行同转速运转。根据本公开能够减小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造成的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同时改善流量在叶轮周向分布的均匀性,从而能够起到增压效果,既具有轴流风机风量大的特点也具有离心风机压头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公开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目前常用的风机有离心通风机、轴流通风机与贯流风机,内部送风系统普遍为单一的风叶送风系统,当为单一离心风叶驱动时,风叶四周压力较低,中间压力较高,使空气从四周向中间靠拢,中部气流轴向流动较弱。当为单一轴流风叶驱动时,只能实现轴向进出风特征。而贯流风叶为径向送风模式。上述的单一风叶送风系统,由于叶片数量、叶轮大小等条件限制,送风效率较低。离心风机转动时,风叶前盘附近处气流强度不足,风叶后盘处气流强劲,由于后盘气流强劲,前盘气流较弱,因此容易形成压力差,导致气流发生回吸的现象。且四周压力较低,中间压力较高,使空气从四周向中间靠拢,导致中部气流轴向流动较弱,会降低送风效率较低。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而易造成较大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同时流量在叶轮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较差。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而易造成较大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公开内容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存在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而易造成较大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其包括:双吸离心风叶和轴流风叶,所述双吸离心风叶具有位于其径向内侧的进风空间,所述轴流风叶设置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的所述进风空间中;所述风机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连接以驱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转动,同时所述电机还与所述轴流风叶连接以驱动所述轴流风叶转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和所述轴流风叶由同一所述电机驱动,而进行同转速运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吸离心风叶包括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所述双吸离心风叶还包括位于其轴向方向长度的一半的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距离所述第一轴向端面的轴向长度为第一轴向长度,所述中间位置距离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轴向长度为第二轴向长度,且所述第一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二轴向长度相等,而所述轴流风叶设置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的内部的所述中间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流风叶包括第三轴向端面和第四轴向端面,所述第三轴向端面和所述第四轴向端面之间具有中心截面,所述中心截面距离所述第三轴向端面的轴向距离、与所述中心截面距离所述第四轴向端面的轴向距离相等,且所述中心截面与所述中间位置的面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吸离心风叶包括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和第三轮毂,所述双吸离心风叶还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毂和所述第二轮毂之间,所述第二叶片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毂和所述第三轮毂之间,所述第二轮毂位于所述第一轮毂和所述第三轮毂之间,且所述第二轮毂距离所述第一轮毂的轴向距离、与所述第二轮毂距离所述第三轮毂的轴向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轮毂位于所述中间位置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叶片的叶根的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毂上、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毂上,所述第一叶片的叶顶朝着径向内侧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第二叶片的叶根的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毂上、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三轮毂上,所述第二叶片的叶顶朝着径向内侧延伸形成自由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轮毂、所述第二轮毂和所述第三轮毂均为圆环状结构,使得所述双吸离心风叶形成为圆筒状结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将所述风机组件包裹于其中,且所述风道能够将所述双吸离心风叶的径向外端一侧的出风导出,所述风道另一端形成为出风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吸离心风叶的轴向两端均形成为吸风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路径上。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将轴流叶片和双吸离心叶片组合,当风机旋转时,即轴流叶片组件和离心叶片组件同时旋转时,离心叶片组件为主要的工作叶片组件,轴流叶片组件运行时,减小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造成的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同时改善流量在叶轮周向分布的均匀性,从而能够起到增压效果,既具有轴流风机风量大的特点也具有离心风机压头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公开的风机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公开的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进风口;2、换热器;3、双吸离心风叶;30、进风空间;31、第一轴向端面;32、第二轴向端面;33、第一轮毂;34、第二轮毂;35、第三轮毂;36、第一叶片;37、第二叶片;4、电机;5、轴流风叶;51、第三轴向端面;52、第四轴向端面;6、出风口;7、风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其包括:双吸离心风叶3和轴流风叶5,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具有位于其径向内侧的进风空间30,所述轴流风叶5设置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的所述进风空间30中;所述风机还包括电机4,所述电机4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连接以驱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转动,同时所述电机4还与所述轴流风叶5连接以驱动所述轴流风叶5转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和所述轴流风叶5由同一所述电机4驱动,而进行同转速运转。本公开通过将轴流叶片和双吸离心叶片组合,当风机旋转时,即轴流叶片组件和离心叶片组件同时旋转时,离心叶片组件为主要的工作叶片组件,轴流叶片组件运行时,减小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造成的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同时改善流量在叶轮周向分布的均匀性,从而能够起到增压效果,既具有轴流风机风量大的特点也具有离心风机压头高的特点。由于离心风机转动时,风叶前盘附近处气流强度不足,风叶后盘处气流强劲,由于后盘气流强劲,前盘气流较弱,因此容易形成压力差,导致气流发生回吸的现象。且四周压力较低,中间压力较高,使空气从四周向中间靠拢,导致中部气流轴向流动较弱,会降低送风效率较低。前盘即为叶片顶部位置,后盘即为叶片根部位置,由于多翼叶轮相对宽度较大,使得在叶轮进口处气流沿轴向分布不均匀。在前盘附近,气流主要沿轴向流动,靠近叶轮中部以及后盘,气流逐渐转变为径向流动。因此,在前盘附近,受集流器背部涡流区影响,易形成大涡流区,构成了风机损失以及噪声。前盘涡流区域同时还会引起叶轮出口气流轴向分布不均。在轴向方向,前盘附近的气流流速很小,主气流通常朝向叶轮后盘位置倾斜。本公开通过双吸离心风叶内部设置轴流风叶,由于轴流风叶具有实现轴向进出风的特征,在离心风机内部增加轴流风叶后,从而形成多级混流风机,当风机旋转时,即轴流叶片组件和离心叶片组件同时旋转时,能够有效减小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口的大冲角造成的能量损失和较大的噪声,同时改善流量在叶轮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轴流叶片组件能够起到增大风量的效果,从而能够增大风机流量和动压头,此时,气流经由风机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双吸离心风叶(3)和轴流风叶(5),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具有位于其径向内侧的进风空间(30),所述轴流风叶(5)设置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的所述进风空间(30)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电机(4),所述电机(4)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连接以驱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转动,同时所述电机(4)还与所述轴流风叶(5)连接以驱动所述轴流风叶(5)转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和所述轴流风叶(5)由同一所述电机(4)驱动,而进行同转速运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吸离心风叶(3)和轴流风叶(5),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具有位于其径向内侧的进风空间(30),所述轴流风叶(5)设置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的所述进风空间(30)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电机(4),所述电机(4)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连接以驱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转动,同时所述电机(4)还与所述轴流风叶(5)连接以驱动所述轴流风叶(5)转动,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和所述轴流风叶(5)由同一所述电机(4)驱动,而进行同转速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包括第一轴向端面(31)和第二轴向端面(32),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还包括位于其轴向方向长度的一半的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距离所述第一轴向端面(31)的轴向长度为第一轴向长度,所述中间位置距离所述第二轴向端面(32)的轴向长度为第二轴向长度,且所述第一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二轴向长度相等,而所述轴流风叶(5)设置于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的内部的所述中间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风叶(5)包括第三轴向端面(51)和第四轴向端面(52),所述第三轴向端面(51)和所述第四轴向端面(52)之间具有中心截面,所述中心截面距离所述第三轴向端面(51)的轴向距离、与所述中心截面距离所述第四轴向端面(52)的轴向距离相等,且所述中心截面与所述中间位置的面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包括第一轮毂(33)、第二轮毂(34)和第三轮毂(35),所述双吸离心风叶(3)还包括第一叶片(36)和第二叶片(37),所述第一叶片(36)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自超王千千杜亚峰林金煌何振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