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732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粉扑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包括本体,本体设有衔接部和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衔接部连接,衔接部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第一接触部设置有凹位;衔接部呈透明状,衔接部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红外线发射装置在扑粉化妆时发射红外线,使得皮肤体温升高,造成毛细血管放松,增加身体代谢速率,让扑粉更加服帖脸部的同时起到舒缓美肤的效果,提高使用的方便性。通过衔接部呈透明状配合衔接部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形成凸透镜散射的效果,使得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发出的红外线覆盖的脸部皮肤的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
本技术涉及粉扑
,尤其是指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
技术介绍
粉扑是化妆工具的一种,一般散粉和粉饼盒中都会包含粉扑,多为棉质和丝绒材料,用于沾取粉底和修饰妆容。常用的粉扑由于功能的限制,只能起到均匀推粉的作用,缺少美肤的功能,使用时具有一定的不便,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包括本体,本体设有衔接部和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衔接部连接,衔接部内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第一接触部由柔软材质制成,第一接触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位,第一接触部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至远离衔接部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衔接部呈透明状,衔接部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电路板和电池,电路板包括芯片U1、开关S1、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检波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芯片U1的型号为CD4013,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第十一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五引脚均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检波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芯片U1的第九引脚均与检波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电容C1后接地,芯片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1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均与电池的正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后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和第十引脚均接地。进一步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呈并联连接,若干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等距分布在衔接部内的边缘。进一步的,第一接触部和衔接部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进一步的,三极管VT1的型号为PNP型三极管。进一步的,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的型号均为NPN型三极管。进一步的,电池为纽扣电池。进一步的,开关S1为微动按键开关。进一步的,本体还设有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位,第一接触部与衔接部的上端面连接,第二接触部与衔接部的下端面连接,第二接触部由柔软材质制成,第二接触部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的方向至远离衔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少。进一步的,本体还设有透光部,第一接触部与衔接部的上端面连接,透光部与衔接部的下端面连接,透光部由硅胶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本体还设有透光部,透光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位,第一接触部与透光部的上端面连接,衔接部与透光部的下端面连接,透光部由硅胶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在第一接触部的若干个凹位,起到沾取和容置化妆粉的作用,提高扑粉的均匀程度,通过第一接触部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至远离衔接部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方便对鼻翼周围、眼角和鼻梁两侧进行扑粉,化妆效果好,不易堆粉;通过第一接触部由柔软材质制成,让第一接触部保持柔软和弹性,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通过设置红外线发射装置在扑粉化妆时发射红外线,使得皮肤体温升高,造成毛细血管放松,增加身体代谢速率,让扑粉更加服帖脸部的同时起到舒缓美肤的效果,提高使用的方便性。通过衔接部呈透明状配合衔接部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形成凸透镜散射的效果,使得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发出的红外线覆盖的脸部皮肤的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1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本体;2、第一接触部;3、衔接部;4、电路板;5、电池;6、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7、第二接触部;8、透光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包括本体1,本体1设有衔接部3和第一接触部2,第一接触部2与衔接部3连接,衔接部3内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第一接触部由柔软材质制成,第一接触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位,第一接触部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至远离衔接部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衔接部呈透明状,衔接部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电路板4和电池5,电路板4包括芯片U1、开关S1、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检波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芯片U1的型号为CD4013,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第十一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池5的负极连接,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五引脚均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检波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芯片U1的第九引脚均与检波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电容C1后接地,芯片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1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均与电池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后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和第十引脚均接地。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在第一接触部2的若干个凹位,起到沾取和容置化妆粉的作用,提高扑粉的均匀程度,通过第一接触部2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3至远离衔接部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让第一接触部2具体地呈现为水滴形、葫芦形或者弹头型的形状,方便对鼻翼周围、眼角和鼻梁两侧进行扑粉,化妆效果好,不易堆粉;通过第一接触部2由柔软材质制成,让第一接触部2保持柔软和弹性,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通过设置红外线发射装置在扑粉化妆时发射红外线,使得皮肤体温升高,造成毛细血管放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设有衔接部(3)和第一接触部(2),第一接触部(2)与衔接部(3)连接,衔接部(3)内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第一接触部(2)由柔软材质制成,第一接触部(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位,第一接触部(2)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3)至远离衔接部(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衔接部(3)呈透明状,衔接部(3)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电路板(4)和电池(5),电路板(4)包括芯片U1、开关S1、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检波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芯片U1的型号为CD4013,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第十一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池(5)的负极连接,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五引脚均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检波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芯片U1的第九引脚均与检波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电容C1后接地,芯片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1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均与电池(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后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和第十引脚均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红外线功能的粉扑,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设有衔接部(3)和第一接触部(2),第一接触部(2)与衔接部(3)连接,衔接部(3)内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第一接触部(2)由柔软材质制成,第一接触部(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位,第一接触部(2)的内径自靠近衔接部(3)至远离衔接部(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衔接部(3)呈透明状,衔接部(3)的侧面的截面形状呈外凸弧形;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电路板(4)和电池(5),电路板(4)包括芯片U1、开关S1、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检波二极管VD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芯片U1的型号为CD4013,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第十一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池(5)的负极连接,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五引脚均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检波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芯片U1的第九引脚均与检波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电容C1后接地,芯片U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1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均与电池(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后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正极连接,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6)的负极接地,芯片U1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和第十引脚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线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康泡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