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23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具有:液压式的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其具有活塞(11)和旋转阀(39),利用泵装置(402)所产生的液压;电动式的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其直接使用电动马达(7)的动力作为转向辅助力,经由减速机构(8)使转向轴(3)旋转;减速机构(8)和扭矩传感器(12)被收容于一体构造的壳体(9)。由此,提供一种抑制了大型化的电动液压式转向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液压式的第一动力转向机构和电动式的第二动力转向机构的转向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06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以往的转向装置中,电动马达直接使转向轴旋转,电动马达有可能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电动马达大型化的转向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装置为:电动马达经由减速机构使转向轴旋转,并且减速机构和扭矩传感器被收容在一体构造的壳体中。专利技术效果由此,能够抑制电动马达的大型化,且构造简单,能够抑制转向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型化。即,假设在壳体由两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将这两个部件彼此连接的螺栓、螺母、螺栓凸缘、密封构造等。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转向装置1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和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中,(a)是实施方式1的板16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第一壳体9的第二壳体10侧的开口部侧观察的板16的主视图。图7中,(a)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磁轭123、第二磁轭124、磁轭保持部件126的分解立体图,(b)是将第一磁轭123、第二磁轭124、磁轭保持部件126组装在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中,(a)是将实施方式1的磁铁121和磁铁保持部件122组装在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磁铁121和第一磁轭123、第二磁轭124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转向装置1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在转向装置1中,作为转向机构2,具有转向轴3和传递机构4。转向轴3具有供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400。向转向轴3输入因驾驶员对方向盘400的转向操作而产生的旋转力(转向扭矩)。转向轴3伴随着上述转向操作而旋转。另外,转向轴3向驾驶员传递转向反作用力。转向轴3的旋转力(转向扭矩)被传递到齿轮机构C。齿轮机构C为滚珠螺母型。详情见后述。通过使齿轮机构C的活塞11沿图中上下方向移动,使扇形齿轮406旋转。传递机构4具有扇形轴407、摇杆臂408、拖动连杆409和转向横拉杆410。扇形轴407固定在扇形齿轮406上。扇形轴407与扇形齿轮406同轴地延伸,并与扇形齿轮406一体地旋转。摇杆臂408连结于扇形轴407和拖动连杆409。拖动连杆409连结于摇杆臂408和一个转向轮412R的转向节臂411R。转向横拉杆410例如在车轴悬架式悬架中与两个转向轮412L、412R的转向节臂411L、411R连结。摇杆臂408将扇形轴407的旋转经由拖动连杆409传递到转向节臂411R。传递到转向节臂411R的动作经由转向横拉杆410传递到另一个转向轮412L的转向节臂411L。转向装置1具有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和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具有泵装置402、活塞11和旋转阀39。即,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是将活塞11和旋转阀39组装于齿轮机构C而一体化的整体式,详细结构见后述。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是利用泵装置402所产生的液压的液压式。作为工作液,例如使用动力转向液(PSF)。泵装置402是排出工作液的液压源,配置在齿轮机构C的外部。泵装置402的吸入侧经由配管(液路)403与齿轮机构C的外部的储液箱RES连接。泵装置402的排出侧经由配管(液路)404与后述的旋转阀39连接。泵装置402由发动机或电动马达等驱动源401驱动控制。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是将后述的电动马达7的动力作为转向辅助力直接使用的电动式。详细结构见后述。图2是实施方式1的具有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和齿轮机构C的转向装置1的立体图。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由作为减速器的蜗轮蜗杆副8的蜗杆81、电动马达7和控制装置13构成,该作为减速器的蜗轮蜗杆副8收容在第一壳体9的第一壳体主体部91内,该电动马达7具有与该蜗杆81同轴地连接的电动马达输出轴71。控制装置13包括控制装置主体部132和电源连接部133,控制装置主体部132包括在内部收容微处理器131的控制装置主体部-壳体132a。该微处理器131基于来自扭矩传感器12的转向扭矩信号,生成对电动马达7的马达指令信号。注意,蜗杆81、电动马达7、控制装置主体部-壳体132a以及电源连接部133在蜗杆81的旋转轴线Q的方向上按照蜗杆81、电动马达7、控制装置主体部-壳体132a以及电源连接部133的顺序配置。这样,通过沿着蜗杆81的旋转轴线Q的方向配置,能够抑制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在与蜗杆81的旋转轴线Q相关的径向上的突出量,能够提高转向装置1向车辆的搭载性。设置在第二壳体10上的工作液供给口105连接有工作液供给配管21,该工作液供给配管21用于向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内的后述的旋转阀39供给工作液。另外,设置在第二壳体10上的工作液排出口106连接有工作液排出配管22,该工作液排出配管22用于将从第一动力转向机构A内的旋转阀39排出的工作液排出到外部。该工作液供给口105和工作液排出口106在与转向轴3的旋转轴线P正交的平面上,相对于将蜗杆81与后述蜗轮82的啮合部分和转向轴3连结的轴线S,以向与电动马达7相同的一侧(图中右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抑制转向装置整体在车辆上的占有区域的扩大。另外,蜗杆81在与转向轴3的旋转轴线P相关的周向上为了不干涉而与工作液供给口105以及工作液排出口106偏置(箭头R方向)。由此,能够提高将工作液供给配管21以及工作液排出配管22分别与工作液供给口105和工作液排出口106连接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另外,能够抑制蜗杆81与工作液供给口105和工作液排出口106的干涉。而且,蜗杆81以相对于与蜗轮82的旋转轴线P(与转向轴3的旋转轴线相同)成直角的平面倾斜的方式与蜗轮82啮合。即,如图2所示,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的电源连接部133侧向上方倾斜。这样,通过将蜗杆81设为斜交配置,容易采用避免与工作液供给口105以及工作液排出口106干涉的布局。图3是实施方式1的第二动力转向机构B的局部剖视图。与电动马达输出轴71同轴地连接的蜗杆81收容在第一壳体主体部9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转向机构,其具备转向轴和传递机构,/n所述转向轴具备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n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通过所述第一扭杆相互连接,/n所述第一轴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n所述第三轴与所述第二轴连接,/n所述第三轴和所述第四轴通过所述第二扭杆相互连接,/n所述第三轴具备第三轴阀部,/n所述第四轴具备第四轴阀部,与所述第三轴一起构成旋转阀,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扭杆的扭转而将从外部供给的工作液选择性地供给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n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第四轴的旋转传递到转向轮;/n电动马达,其具有电动马达输出轴,能够根据基于转向扭矩信号的马达指令信号来旋转;/n减速器,其设置在所述电动马达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第二轴;/n第一壳体,其具备第一壳体主体部、传感器收容空间和减速器收容空间,/n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是通过模具成形而形成的,由单一的部件构成,/n所述传感器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的内侧,/n所述减速器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的内侧,收容所述减速器;/n第二壳体,其具备第二壳体主体部、旋转阀收容空间、第四轴收容空间和液室,/n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n所述旋转阀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的内侧,收容所述旋转阀,/n所述第四轴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的内侧,收容所述第四轴,/n所述液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的内侧;/n活塞,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将所述液室分割为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根据所述第一液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与所述第二液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之差,对所述传递机构施加转向力;/n扭矩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收容空间,根据所述第一扭杆的扭转量而检测在所述转向机构中产生的转向扭矩,并输出所述转向扭矩信号;/n控制装置,其包括微处理器,/n所述微处理器基于所述转向扭矩信号而生成所述马达指令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19 JP 2018-175044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向机构,其具备转向轴和传递机构,
所述转向轴具备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
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通过所述第一扭杆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轴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而旋转,
所述第三轴与所述第二轴连接,
所述第三轴和所述第四轴通过所述第二扭杆相互连接,
所述第三轴具备第三轴阀部,
所述第四轴具备第四轴阀部,与所述第三轴一起构成旋转阀,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扭杆的扭转而将从外部供给的工作液选择性地供给到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第四轴的旋转传递到转向轮;
电动马达,其具有电动马达输出轴,能够根据基于转向扭矩信号的马达指令信号来旋转;
减速器,其设置在所述电动马达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将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第二轴;
第一壳体,其具备第一壳体主体部、传感器收容空间和减速器收容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是通过模具成形而形成的,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所述传感器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的内侧,
所述减速器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部的内侧,收容所述减速器;
第二壳体,其具备第二壳体主体部、旋转阀收容空间、第四轴收容空间和液室,
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所述旋转阀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的内侧,收容所述旋转阀,
所述第四轴收容空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的内侧,收容所述第四轴,
所述液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主体部的内侧;
活塞,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将所述液室分割为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根据所述第一液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与所述第二液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之差,对所述传递机构施加转向力;
扭矩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收容空间,根据所述第一扭杆的扭转量而检测在所述转向机构中产生的转向扭矩,并输出所述转向扭矩信号;
控制装置,其包括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基于所述转向扭矩信号而生成所述马达指令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装置具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将所述第二轴支承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轴承分离,将所述第二轴支承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轴具备减速器安装部,
所述减速器安装部在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所述减速器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装置具备板,
所述板在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比所述减速器更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板具备保持所述第二轴承的板第二轴承保持部,
所述第二轴承在与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相关的径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与所述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以被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减速器在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按照所述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轴承、所述减速器的顺序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具备保持所述扭矩传感器的第二轴-扭矩传感器保持部和保持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二轴-第一轴承保持部,
所述第二轴-第一轴承保持部的与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相关的径向上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轴-扭矩传感器保持部的与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相关的径向上的外径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装置具备板和第二内圈固定部件,所述板在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比所述减速器更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板具备保持所述第二轴承的板第二轴承保持部,
所述第二轴承是具有第二内圈、滚珠、第二外圈的滚珠轴承,
所述板第二轴承保持部从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夹着所述第二外圈从而保持所述第二轴承,
所述第二轴具有保持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轴-第二轴承保持部,
所述第二轴-第二轴承保持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内圈的、所述转向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克诺尔转向系统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