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995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克服开关柜检修作业和故障抢修作业的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包括均压管、绝缘套管、连接电缆,所述绝缘套管套设在所述均压管外周,其中,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或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插入所述均压管的一端内设置,所述均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电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10kV开关柜停电检修期间对负荷持续供电的电缆快速转接组件,适配原有的电缆终端头,采用均压管连接电源侧电缆与负荷侧电缆,实现单对单线路的临时转供电,或通过外接移动式电缆转接箱扩展供电范围,对原来同一母线上的分支线路设备及环网线路进行临时供电,实现快速转接恢复供电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辅助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
技术介绍
配网日常运行管理中,10kV开关柜的计划检修和故障抢修较为频繁。常规的工作方式需要将待检修或故障的开关柜设备停电,有时甚至需将同一母线上的全部开关柜设备停电的才能进行检修,加之物资筹备、施工准备等工作,经常耗时需要一天甚至数天,造成与出线负荷较长时间停电。为了保持电网供电可靠性,通常需要安排大量的发电车保供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施工的安全风险。针对10kV开关柜的计划检修和故障抢修作业,目前主要采用旁路作业方式,将检修的开关柜设备停电,将电源进线电缆驳接到出线电缆维持负荷供电,其中主要采用驳接电缆中间头实现电缆驳接,如公开号为CN208142448U(公开日2018-11-23)提出的一种电缆接驳装置。然而在检修或抢修作业中,必须进行中间头制作和试验,以及对电缆进行裁剪,有可能造成检修完毕后电缆回接原开关柜时长度不够,甚至要重做电缆终端头,极大耗费时间且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开关柜检修作业和故障抢修作业的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包括均压管、绝缘套管、连接电缆,所述绝缘套管套设在所述均压管外周,其中,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或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插入所述均压管的一端内设置,所述均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电缆连接。本技术方案应用于10kV开关柜停电检修期间对负荷持续供电的电缆快速转接组件,适配原有的电缆终端头,采用均压管连接电源侧电缆与负荷侧电缆,实现单对单线路的临时转供电,或通过外接移动式电缆转接箱扩展供电范围,对原来同一母线上的分支线路设备及环网线路进行临时供电,实现快速转接恢复供电功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套设在所述绝缘套管外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套管为高硬度金属套管。作为优选方案,防护套管内壁设置有绝缘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套管的一端锁紧设置在连接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的电缆上,所述防护套管的另一端锁紧设置在用于连接均压管的连接电缆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防护套管连接,且所述接地端子与电源侧电缆终端连接的接地铜网带搭接后连接接地棒或接地网。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套管外表面覆盖设置有防水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套管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水堵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套管为10kV硅橡胶冷缩绝缘套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电缆为10kV柔性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均压管、绝缘套管组成电缆组件,可接入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电缆终端头,实现开关柜电源侧电缆与负荷侧电缆的快速转接,有效提高电缆检修作业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1中,包括均压管101、绝缘套管102,所述绝缘套管102套设在所述均压管101外周;相邻的均压管101通过连接电缆2连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套管102为10kV硅橡胶冷缩绝缘套管102,满足正常运行电气绝缘性能。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电缆2为10kV柔性电缆。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均压管101内壁设置有屏蔽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3插入电缆组件1的一端内设置,且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3插入均压管101内设置;将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4插入另一电缆组件1的一端内设置,且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4插入另一电缆组件1中的均压管101内设置;相邻的电缆组件1之间通过10kV柔性电缆连接,即完成电缆组件1的安装,实现电源侧对负荷侧的临时转供电,以及在短时间内实现电源侧电缆与负荷侧电缆直连。作业完成后可直接拔出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3和/或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4,快速接入原开关柜中,即完成电缆终端插头的还原。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电缆组件1适用于开关柜内部连接,将电缆组件1主体安装在开关柜柜壁或开关柜内,将用于连接电缆2组件的连接电缆2放安装在开关柜下方电缆沟内,在使用时仅需要将电源侧电缆与负荷侧电缆分别插入电缆组件1内即可完成安装。进一步的,可通过外接移动式电缆转接箱扩展供电范围,对同一母线上的分支线路设备及环网线路进行临时供电,其中,将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3插入电缆组件1的一端内设置,且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3插入均压管101的一端内设置,均压管10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电缆2与外接移动式电缆转接箱连接。如图2~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采用均压管101对电源侧电缆与负荷侧电缆进行连接,均压管101由于其金属特性,能够使电源侧电缆与柔性电缆良好导通,且均压管101表面光滑曲率较大,其表面电场分布均匀,能够降低均压管101整体电场强度,避免产生尖端放电损坏电缆组件1。电缆组件1之间采用柔性电缆进行连接,尤其当环网柜进线电缆与其他间隔的负荷侧电缆因长度不够无法连接时,能够起到接续的作用,具有尺寸小、运输敷设方便的优点。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1中,包括均压管101、绝缘套管102,所述绝缘套管102套设在所述均压管101外周;相邻的均压管101通过连接电缆2连接。本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还包括防护套管103,所述防护套管103套设在所述绝缘套管102外周。进一步的,防护套管103为高硬度金属套管。进一步的,防护套管103内壁设置有绝缘层,在绝缘套管102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绝缘保护,其电气性能满足10kV电缆线路的运行要求。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管103的一端锁紧设置在连接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3的电缆上,所述防护套管103的另一端锁紧设置在用于连接均压管101的连接电缆2上。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压管、绝缘套管、连接电缆,所述绝缘套管套设在所述均压管外周;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或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插入所述均压管的一端内设置,所述均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电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压管、绝缘套管、连接电缆,所述绝缘套管套设在所述均压管外周;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或负荷侧电缆终端插头插入所述均压管的一端内设置,所述均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电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套设在所述绝缘套管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管为高硬度金属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管内壁设置有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转接恢复供电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管的一端锁紧设置在连接电源侧电缆终端插头的电缆上,所述防护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谦林杰忠冯秋德黄铤梁子乐林文浩曹爽谭逸陈泽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