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993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有: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一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容置腔的安装部;收纳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制冷件,以及连接于制冷件顶部并伸出安装部外呈环形状由金属加工成型的冷凝环;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的放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下方与所述制冷件底面相贴合的散热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达到冷凝面积更大,凝结水露效果更好,产生的水离子浓度更高,并且无需担心放电针造型以及加工问题,也无需单独增加挡水结构,装配方便,也同时能防止产生高压电飘移,击穿半导体的问题,此外也能起到不会遮蔽阻挡雾化后水雾流动的水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水离子发生装置是通过冷凝将空气中的水分凝聚在冷凝装置表面,再由高压电路通过正负电极放电,将处于电场中的水露经电晕雾化,通过水离子发生装置制造含有电荷的水粒子雾在医疗保健、环境除尘以及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现有的水离子发生装置通常采用将其中一个放电极与冷凝作用合二为一的方式,这样在放电极凝聚水的同时也进行放电,如此一来放电极由于需要即承担放电,又要担负承载凝结水的功效,必然会导致其中一种效果难以达到最佳功效,比如当放电极需要稳定放电时,就需要具备锥形的端部来聚拢放电,而这样的设计必然导致凝结并承载水露的功效大大折扣,造成凝结的水露顺着凝结水露的电极向下流淌,从而导致水露雾化量远远不够,另外采用锥形设计的放电极在承载到一定量水露后容易产生凝结水顺着放电极向下流动导致积水,如此便会使电场中其他金属部件间相互导电,产生高压电飘移,使放电电极与之相电连接的半导体击穿,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放电电极不仅用来放电,还需要用来凝结水露,当凝结的水露较多时,就需要设计相应的挡水或接水结构来克服此类问题,这样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对于装配也会造成加工难度。并且,对于电极上下对置的这类水离子发生装置,处于水雾流出端的电极也很容易造成水雾被遮挡阻碍的问题。故此,需要一种既能保证凝结水露量足够,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水雾流出效果好不会被遮挡的水离子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内具有一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的容置腔;制冷件,该制冷件收纳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在顶部连接有伸出所述安装部外且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于其表面并由金属加工成型的冷凝环;放电组件,该放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且该放电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冷凝环上方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环下方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所述冷凝环之间的间距分别为0.5mm~4mm之间;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下方,且该散热模组顶面与所述制冷件底面相贴合。所述第一电极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极一端均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放电电极与冷凝功效分开设置,减少放电电极加工难度,以及防止水露凝结过量在放电电极上,造成电场的不稳定,无需增加挡水结构,减低装配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部顶面的用于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片,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一端连接有由导电材料制成呈环形状的放电电极A,所述放电电极A与所述冷凝环同轴心,且所述放电电极A的圆周半径小于所述冷凝环圆周半径,呈环形状的放电电极A有效的防止放电电极遮挡阻碍雾化后水雾的流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部顶面的用于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一端连接有由导电材料制成呈竖直状并具有锥形尖端的放电电极B,所述放电电极B设置于所述冷凝环的轴心处,呈竖直状并具有锥形尖端的放电电极B可以由金属片直接加工成型,降低对放电电极造型的加工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片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顶面,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分别具有一第一通孔,在所述安装部顶面对称设有间隔开的第一热熔柱,所述第一导电片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套设第一热熔柱固定在所述安装部顶面,所述第一导电片之间连接有骑跨于所述冷凝环上方的门形架,呈环形状的所述放电电极A设置于所述门形架中央,两端利用第一热熔柱能够快速的将第一电极固定在安装部顶面,简单的固定方式能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装配,减少人力生产成本,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冷凝环包括有呈“[”形且左右镜像设置的支架,两所述支架顶部之间设有呈圆环形的冷凝片相连接,所述支架底部容纳于所述容置腔的顶部开口内,并与所述制冷件顶面贴合,呈“[”形且左右镜像设置的支架以及形成于该支架上的环状冷凝片由金属冲压成型,加工简单且热量传递更快,配合呈圆环形的冷凝片能保证凝结的水露效果更好,相比传统针型设计能增加冷凝结的面积,水露凝结量更大,经高压电场产生的水离子浓度更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安装部包括有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的绝缘壳体,所述支架设置于该绝缘壳体顶部开口内,在所述绝缘壳体顶部开口上方还设有能将所述支架底部卡压在绝缘壳体顶部开口内的绝缘压板,在所述绝缘壳体一侧还设有一第一安装耳,两所述第一热熔柱分别设置在位于绝缘压板一侧的绝缘壳体顶部面以及位于绝缘压板另一侧的第一安装耳顶部面,通过热熔结第一热熔柱固定放电电极,结构简单,装配难度低。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方案,所述绝缘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放电电极B并起到绝缘隔离作用的隔离槽,在所述隔离槽外端位于所述绝缘壳体顶部设有第二热熔柱,在所述第二导电片尾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该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热熔柱上由此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隔离槽能安全可靠的对第二导电片以及连接于其内端的放电电极B进行绝缘隔离,防止放电电极B与放电电极A或冷凝环之间接触,进而产生高压电飘移,造成半导体击穿的隐患,所述隔离槽与所述绝缘壳体以及第二热熔柱和具有第一热熔柱的第一安装耳均为一体注塑成型,生产方便,减少繁复零件装配产生的不良率。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方案,所述绝缘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容纳所述制冷件接电端伸出的接电孔,方便与外部供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散热模组包括有贴合于所述制冷件底部的贴合板,以及形成于该贴合板底部的多个散热翅片,在所述绝缘壳体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二安装耳上分别贯穿有第一螺孔,在所述贴合板上对应第一螺孔分别设有第二螺孔,两所述第二安装耳与贴合板通过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拧入螺丝相连接,贴合于所述制冷件底部的贴合板以及形成于该贴合板底部的多个散热翅片有效增加散热,保证制冷件工作良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依次排布放电电极A、冷凝环和放电电极B的设置方案,将冷凝件单独设计且设置为环状,能达到冷凝面积更大,凝结水露效果更好的目的,以此达到产生的水离子浓度更高的效果,并且无需担心放电针造型以及加工问题,也无需单独增加挡水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也同时能防止由于水露凝结过量导致流淌,致使放电电极间或与冷凝件之间产生高压电飘移,击穿半导体的问题,此外顶部环状的放电电极A也能起到不会遮蔽阻挡雾化后水雾流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自动化生产装配,极大减少不良品率,值得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视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视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视图之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视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视图之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视图之四。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部;10、容置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安装部(1),该安装部(1)内具有一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的容置腔(10);/n制冷件(2),该制冷件(2)收纳于所述容置腔(10)内,并在顶部连接有伸出所述安装部(1)外且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于表面的冷凝环(3);/n放电组件(4),该放电组件(4)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上,且该放电组件(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冷凝环(3)上方的第一电极(41)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环(3)下方的第二电极(42)所述第一电极(41)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极(42)一端均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41)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顶面的用于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片(411),在所述第一导电片(411)一端连接有由导电材料制成呈环形状的放电电极A(410),所述放电电极A(410)与所述冷凝环(3)同轴心;/n散热模组(5),该散热模组(5)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下方,且该散热模组(5)顶面与所述制冷件(2)底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安装部(1),该安装部(1)内具有一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的容置腔(10);
制冷件(2),该制冷件(2)收纳于所述容置腔(10)内,并在顶部连接有伸出所述安装部(1)外且用于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于表面的冷凝环(3);
放电组件(4),该放电组件(4)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上,且该放电组件(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冷凝环(3)上方的第一电极(41)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凝环(3)下方的第二电极(42)所述第一电极(41)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极(42)一端均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41)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顶面的用于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片(411),在所述第一导电片(411)一端连接有由导电材料制成呈环形状的放电电极A(410),所述放电电极A(410)与所述冷凝环(3)同轴心;
散热模组(5),该散热模组(5)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下方,且该散热模组(5)顶面与所述制冷件(2)底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极A(410)的圆周半径小于所述冷凝环(3)圆周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42)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顶面的用于与外部高压电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421),在所述第二导电片(421)一端连接有由导电材料制成呈竖直状并具有锥形尖端的放电电极B(420),所述放电电极B(420)设置于所述冷凝环(3)的轴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411)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顶面,在所述第一导电片(411)上分别具有一第一通孔(4111),在所述安装部(1)顶面对称设有间隔开的第一热熔柱(11),所述第一导电片(411)分别通过第一通孔(4111)套设第一热熔柱(11)固定在所述安装部(1)顶面,所述第一导电片(411)之间连接有骑跨于所述冷凝环(3)上方的门形架(412),呈环形状的所述放电电极A(410)设置于所述门形架(412)中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琼成翠思金璇
申请(专利权)人:迪沁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