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助剂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硅负极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助剂,含有碳材料、聚季铵盐-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含极性非离子基团的水溶性低聚物三种组分,可作为锂电池硅负极的导电助剂。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工作电压范围宽、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目前负极材料的应用主要以传统石墨材料为主,但石墨比容量已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难有提升的空间,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密度需求。所以急需开发其它新型负极材料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硅被认为最有可能替代石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因为硅的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远高于石墨材料的比容量,且硅的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充电时不会引起表面析锂,安全性能更好,另外硅的来源广泛,存储丰富。但是硅负极也面临严重的问题,首先,硅自身的电导率较低,不能直接作为负极使用;其次,硅材料使用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约300%),从而易使材料逐渐粉化,造成结构坍塌,最终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助剂含有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碳材料 100份,/n聚季铵盐-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10-50份,/n含极性非离子基团的水溶性低聚物 1-2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助剂含有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碳材料100份,
聚季铵盐-聚丙烯酸酯共聚物10-50份,
含极性非离子基团的水溶性低聚物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是导电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乙炔黑、富勒烯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季铵盐-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下述通式(T1)所示的结构或通式(T2)所示的结构:
通式(T1)中,R1为氢、烷基、环烷基、芳基、硅烷基、酯基、酮基、氧烷基、氧芳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2为直接键合、亚烷基、亚环烷基、亚芳基、硅亚烷基、酯基、酮基、酰胺基、氧亚烷基、氧亚芳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3为烷基、硅烷基、酯基、酮基、氧烷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5为氢、烷基、环烷基、芳基、硅烷基、酯基、酮基、氧烷基、氧芳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A1为烷基、环烷基、芳基、硅烷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m1、n1独立为大于等于50的整数,X1-为氯离子、溴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六氟磷酸根离子、双三氟甲磺酰亚胺根离子中的一种;
通式(T2)中,R4为烷基、硅烷基、酯基、酮基、氧烷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6为氢、烷基、环烷基、芳基、硅烷基、酯基、酮基、氧烷基、氧芳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A2为烷基、环烷基、芳基、硅烷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m2、n2独立为大于等于50的整数,X2-为氯离子、溴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六氟磷酸根离子、双三氟甲磺酰亚胺根离子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T1)中,R1为氢、烷基、芳基、硅烷基、酯基、酮基、氧烷基、氧芳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2为直接键合、亚烷基、亚芳基、酯基、酰胺基、氧亚烷基、氧亚芳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3为烷基、硅烷基、氧烷基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基团中的任一种,R5为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桥,张艺伟,川崎学,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