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式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432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8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式膜元件,所述膜元件至少包括原水流路间隔件、集水管、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间隔件,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被配置于上下两层分离膜之间形成原水流路,所述两层分离膜的形状是波浪形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卷式膜元件,能够在不影响膜元件脱盐率的情况下,通过使分离膜以波浪形态夹住原水流路间隔件,减少膜元件运行过程中的物理损伤。同时,降低原水流路内的水流阻力,减少膜元件系统的压差,并且原水流路间隔件与分离膜接触的死区较少,能够减缓微生物繁殖速度,防止流路阻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而言,涉及可用于海水淡水化、苦咸水脱盐、超纯水的制造以及废水处理等的卷式分离膜元件。


技术介绍

1、膜分离技术因其节能高效、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大众熟知,因此近些年的膜相关科技得到了井喷式发展。现阶段,膜技术在液体物料分离的应用领域中越来越广泛,其应用领域已经逐步深入到饮用水、医药、畜牧、食品、工业提纯、苦咸水脱盐及工业废水等多个领域。

2、分离膜的分类方式通常根据其膜面孔径和分离功能被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正渗透膜、渗透蒸发膜以及离子交换膜。分离膜元件根据使用条件及处理目的被分为卷式膜元件、碟管式膜元件、中空纤维膜元件、以及板框式膜原件,其中卷式膜元件是目前纳滤膜、反渗透膜的主要形式。卷式膜元件主要由分离膜单元、集水管单元及透过侧流路间隔件单元组成,其中分离膜单元由原水流路间隔件夹在对折的分离膜中间形成。原水流入分离膜单元后,因分离膜两侧的压力差使水分子透过膜,阻止了盐和有机物等杂质透过,从而达到了分离净化的目的。

3、在膜元件中,原水流路间隔件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作为分离膜形成原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式膜元件,至少包括原水流路间隔件、集水管、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被配置于上下两层分离膜之间形成原水流路,所述两层分离膜的形状是波浪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形状是以0.01~0.05mm的高低差形式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分离膜的沟槽是面向卷式膜元件的集水管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所形成的最小分离膜间距为25~29mil,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所形成的最大分离膜间距为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式膜元件,至少包括原水流路间隔件、集水管、分离膜及透过侧流路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被配置于上下两层分离膜之间形成原水流路,所述两层分离膜的形状是波浪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形状是以0.01~0.05mm的高低差形式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分离膜的沟槽是面向卷式膜元件的集水管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所形成的最小分离膜间距为25~29mil,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所形成的最大分离膜间距为34~38mil。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式膜元件,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由沿一方向排列的丝线列x,以及沿前述不同方向排列的丝线列y,所述丝线列x与丝线列y互相立体交叉形成有交点的网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流路间隔件与分离膜接触处为接触点,所述接触点个数小于等于40000个/m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列x及丝线列y都含有该丝线列最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啸然彭魏庆冈部淳高木健太朗誉田刚士谷口秀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