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芯片设计的智能布线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芯片设计的智能布线方法及系统,属于集成电路自动布线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进入了超深亚微米时代,这样使得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元器件可以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复杂度急剧上升,而对于版图中的布线方法由人工设计布线方法早已无法满足集成电路设计的需要,计算机自动布线已经在版图设计布线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而布线的算法对于布线的速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能够设计出所需要时间空间更少、复杂度更低、效率更高的算法成为了半导体计算机辅助设计所面临的巨大问题。针对于详细布线,传统的平面布线算法,如李氏迷宫路由算法(Lee’sMazeRoutingAlgorithm),其通常用于版图两点之间确定连接的最短路径,具体是通过将版图划分成网格,从起始网格开始,通过对所有未使用的相邻网格进行升序编号,最终搜索到终止格从而得到最短路径。但其采用广度优先遍历算法,算法效率不高,同时还需将划分的网格进行编号,方法较复杂。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芯片设计的智能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获取未布线芯片图像,所述未布线芯片图像为二值化图像;/n步骤二:根据预先设定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对应的连接引脚,利用搜索布线机制进行自动布线,获取布线图;/n步骤三:构建布线网络模型,对所述布线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n步骤四:将待布线的测试布线图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输出测试布线图;/n所述搜索布线机制的过程为:/n1)以二值图像中的一个元器件的一个连接点作为初始点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芯片设计的智能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未布线芯片图像,所述未布线芯片图像为二值化图像;
步骤二:根据预先设定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对应的连接引脚,利用搜索布线机制进行自动布线,获取布线图;
步骤三:构建布线网络模型,对所述布线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
步骤四:将待布线的测试布线图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输出测试布线图;
所述搜索布线机制的过程为:
1)以二值图像中的一个元器件的一个连接点作为初始点PN,其连接对象作为目标点PM,M和N为二值图像中的非0元素的像素点的序号,则由初始点指向目标点的向量为
2)连接点PN和PM,判断连线上是否存在像素值为a的点,若不存在,以该连线作为连接点PN和PM之间的线路,并进行布线;若存在,进行步骤3);
3)利用方向搜索矩阵A,以初始点PN的像素坐标pi,j为中心点所在的区域附近的八个布线区域进行搜索,其中的八个布线区域分别以像素坐标为pi+2,j-2,pi-2,j,pi-2,j-2,pi,j-2,pi,j+2,pi+2,j-2,pi+2,j,pi+2,j+2作为中心点进行搜索,获取每个中心点对应的搜索矩阵Bn,n=1,…,8;将矩阵A与矩阵Bn进行逐点相乘后求和,根据所述求和的结果划分继续搜索的区域,当求和的结果小于等于mab且大于等于3ab时,该布线区域方向上存在元器件,则该布线区域不进行布线,反之,确定能够布线的布线区域,并得到初始点的布线区域的表示模型;其中,方向搜索矩阵A与搜索矩阵Bn均为m×m,其中m为奇数;
4)根据获取的初始点的布线区域的表示模型,结合布线路径规则获取布线区域上的最优连接点,进行初始点PN与所述最优连接点的布线;
5)以移动后的连接点作为初始点,获取该移动后的连接点到目标点的向量,用以更新向量重复步骤3)-4),搜索到新的连接点,直至搜索到目标点;
6)在完成布线后,根据布线调整规则,进行布线的调整,获得整个芯片的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芯片设计的智能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布线区域的表示模型包括:
当布线区域为一个时,设定正向搜索点对应的高斯分布为作为布线区域的表示模型;设定斜方向搜索点对应的高斯分布为作为布线区域的表示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阳,卢亚鹏,贺伟,侯宁,王新刚,张伟龙,丁文波,刘军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