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多采用前墙通过给煤管进行给煤,给煤管通常由不锈钢板或铸钢加工而成,给煤管的出口端因处于炉膛的密相区,而锅炉正常运行时炉膛温度一般都在850℃-950℃,给煤管的出口端距离布风板高度偏低,使得靠前墙的给煤管的出口端不能有效撒播煤粉,煤粉无法有效达到炉膛内,造成炉膛内部的温度不均。由于前墙的给煤管的出口端附近的煤粉浓度较大,使得给煤管的出口端附近的温度偏高。在此环境下,给煤管的出口端长期受高温辐射,结合机组负荷变化带来的炉膛温度变化以及炉膛高温烟气的冲刷,给煤管长期受冷热交替应力影响,使得给煤管的材料性能强度下降,耐磨性能降低,更容易被煤粉磨穿。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给煤管的出口端的横截面积相应增大,其刚性变差,最终使得给煤管的出口端容易发生变形、开裂以及磨损等问题,由此带来给煤管的出口端周边的耐火材料脱落、水冷壁管泄露等衍生问题,严重影响锅炉长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给煤管(1),用于为炉本体(100)输送煤粉;/n播煤风管(2),设置在所述给煤管(1)的下方,所述播煤风管(2)吹出的播煤风能够将所述给煤管(1)输送的煤粉吹入炉膛(1001);/n耐磨耐火件(3),凸设在所述炉本体(100)上且所述耐磨耐火件(3)包裹所述给煤管(1)的出口和所述播煤风管(2)的出口,所述给煤管(1)的出口端位于所述耐磨耐火件(3)的内部,所述耐磨耐火件(3)上设有与所述给煤管(1)连通的给煤口(30);/n风量调节件(4),所述风量调节件(4)设置在所述播煤风管(2)上以调节所述播煤风管(2)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给煤管(1),用于为炉本体(100)输送煤粉;
播煤风管(2),设置在所述给煤管(1)的下方,所述播煤风管(2)吹出的播煤风能够将所述给煤管(1)输送的煤粉吹入炉膛(1001);
耐磨耐火件(3),凸设在所述炉本体(100)上且所述耐磨耐火件(3)包裹所述给煤管(1)的出口和所述播煤风管(2)的出口,所述给煤管(1)的出口端位于所述耐磨耐火件(3)的内部,所述耐磨耐火件(3)上设有与所述给煤管(1)连通的给煤口(30);
风量调节件(4),所述风量调节件(4)设置在所述播煤风管(2)上以调节所述播煤风管(2)吹出的所述播煤风的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煤口(30)排出的煤粉沿水平方向或者斜向下流动,所述播煤风管(2)的出口排出的所述播煤风沿水平方向或者斜向下流动,煤粉的流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播煤风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位于0°-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煤管(1)为矩形管,所述给煤口(30)的底面为给煤出口面,所述给煤出口面与所述矩形管的下底板的夹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位于170°-18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煤风管(2)和所述给煤管(1)之间设有龟甲网,所述龟甲网固定设置在所述炉本体(100)上,所述龟甲网内填充有所述耐磨耐火件(3)。
技术研发人员:高全,王家兴,林立阁,彭建升,李俊毅,严延,谢斐,张超群,程昌业,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