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协同活性炭活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9124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协同活性炭活化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将低温生物质燃气加热的列管式换热器;用于燃烧高温生物质燃气的一次燃烧室;用于降低燃烧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还原室;用于将生物质炭颗粒活化和降低氮氧化物含量的活化室;用于收集高温烟气热量的蒸汽发生器;用于燃烧低温烟气中可燃组分的二次燃烧室;所述列管式换热器安装在还原室上侧,所述还原室下侧设有一次燃烧室,所述列管式换热器上侧设有活化室,所述活化室上侧设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上侧设有二次燃烧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燃烧一部分生物质燃气将低温生物质燃气加热,避免焦油凝结堵塞管道,确保了生物质燃气在管道内的稳定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协同活性炭活化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气化
,具体为一种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协同活性炭活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其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生物质燃气可用于供锅炉、发电、制氢气等多种用途,但生物质燃气中含有的气态焦油遇冷凝结,不仅影响阀门、仪器仪表的正常使用,还容易堵塞管道使生物质燃气难以长距离输送。采用空气作为气化剂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其生物质燃气中含有大量氮气,在生物质燃气的燃烧过程中会生成氮氧化物,过量的氮氧化物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目前国内最主流的脱硝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但SCR脱硝技术存在着催化剂中毒、成本较高、氨泄漏等二次污染问题。生物质气化联产炭技术是通过控制生物质气化反应进程,气化过程在产生生物质燃气的同时,还能够得到高品质的生物质炭,生物质炭可作为生产活性炭的原料。如何实现生物质资源的安全稳定、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本
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专利技术所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协同活性炭活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将低温生物质燃气加热的列管式换热器(1);/n用于燃烧高温生物质燃气的一次燃烧室(2);/n用于降低燃烧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还原室(3);/n用于将生物质炭颗粒活化和降低氮氧化物含量的活化室(4);/n用于收集高温烟气热量的蒸汽发生器(5);/n用于燃烧低温烟气中可燃组分的二次燃烧室(6);/n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安装在还原室(3)上侧,所述还原室(3)下侧设有一次燃烧室(2),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上侧设有活化室(4),所述活化室(4)上侧设有蒸汽发生器(5),所述蒸汽发生器(5)上侧设有二次燃烧室(6);/n所述列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氮生物质燃气燃烧协同活性炭活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将低温生物质燃气加热的列管式换热器(1);
用于燃烧高温生物质燃气的一次燃烧室(2);
用于降低燃烧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还原室(3);
用于将生物质炭颗粒活化和降低氮氧化物含量的活化室(4);
用于收集高温烟气热量的蒸汽发生器(5);
用于燃烧低温烟气中可燃组分的二次燃烧室(6);
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安装在还原室(3)上侧,所述还原室(3)下侧设有一次燃烧室(2),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上侧设有活化室(4),所述活化室(4)上侧设有蒸汽发生器(5),所述蒸汽发生器(5)上侧设有二次燃烧室(6);
所述列管式换热器(1)由低温生物质燃气进口(102)、高温生物质燃气出口(103)、第一换热管(101)组成,所述第一换热管(101)与第一均压室(403)和还原室(3)连通;
所述一次燃烧室(2)由第一均压燃气室(205)、第一均压空气室(202)、第一风帽(201)、第二风帽(204)组成,所述第一均压燃气室(205)位于一次燃烧室(2)底部,第一均压燃气室(205)上部设有第二风帽(204),第一均压燃气室(205)经第二风帽(204)与一次燃烧室(2)相通,所述第一均压空气室(202)位于第一均压燃气室(205)底部,第一均压空气室(202)上部设有第一风帽(201),第一均压空气室(202)经第一风帽(201)与一次燃烧室(2)连通,所述第一风帽(201)穿过第一均压燃气室(205);
所述还原室(3)由第二均压燃气室(303)、第三风帽(301)、高温生物质燃气第二进口(304)组成,所述还原室(3)上部与第一换热管(101)连通,所述第二均压燃气室(303)上部和下部连通着第三风帽(301),所述第三风帽(301)上部与还原室(3)连通,第三风帽(301)下部与一次燃烧室(2)连通,所述第三风帽(301)在第二均压燃气室(303)内部开设有小孔(302),所述高温生物质燃气第二进口(304)与第二均压燃气室(303)连通;
所述活化室(4)由第一均压室(403)、第二均压室(406)、第四风帽(401)、第五风帽(405)组成,所述第二均压室(406)上部设有第五风帽(405),第二均压室(406)经第五风帽(405)与活化室(4)连通,所述第一均压室(403)底部与列管式换热器(1)的第一换热管(101)相连通,第一均压室(403)上部设有第四风帽(401),第一均压室(403)经第四风帽(401)与活化室(4)连通,所述第四风帽(401)穿过第二均压室(406);
所述蒸汽发生器(5)由给水进口(502)、蒸汽出口(503)、第二换热管(501)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管(501)上部与第三均压室(606)连通,第二换热管(501)下部与活化室(4)连通;
所述二次燃烧室(6)由第三均压室(606)、第二均压空气室(602)、第六风帽(601)、第七风帽(605)组成,所述第二均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武鲁万宝吴银龙张守军孟军胡鹏冯干李益瑞张政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