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92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挖掘机清除表层浮土至水位标高,推土机碾压场地产生液化涌水,挖掘机铲斗土插入土中振冲液化,推土机碾压挤密使超孔隙水排出,用潜水泵抽离场区加速排水固结;晾晒后的干土分层回填压实形成硬壳层,硬壳层阻止地下水上返保持较高的承载力与较低的压缩性;优点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法简单、承载力显著提高、用时工期短、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吹填土地基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吹填土又名冲填土,是在整治和疏通江河航道时,用挖泥船和泥浆泵把江河、港口或浅海底部的泥沙通过水力吹填而形成的沉积土。在吹填过程中,泥沙结构遭到破坏,以细小颗粒的形式缓慢沉积,因而具有塑性指数大、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大、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等特点。由吹填土构成的地基,其工程性质与吹填料的颗粒组成和沉积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地基强度很差,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包括清除表层土、开挖排水沟、推土机碾压、挖掘机振冲、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排水、晾晒及干土回填压实,所述的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如下:1)清除表层土场地分块,表层清土厚度60cm或至地下水位处湿润土层即可;清表后开挖面保证一定的纵向及横向坡度以利于排水,纵坡度不小于0.3%,横坡度不小于1.5%,土方堆放高度不超过2.5m,对清表土进行晾晒;2)开挖排水沟沿开挖面长度方向两侧开挖宽1.5m排水沟,沟底深度不小于1.5m,纵坡度不小于0.3%,排水沟沟底较低处设集水坑,将所有明水汇集此集水坑内,通过潜水泵管排方式排至场区外;3)推土机碾压排水沟挖好后对推平的场地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纵向依次进行,相邻碾压线之间不留间隙,通过碾压使场地表面出现涌水现象;经过碾压后,处理区地面产生沉降,处理区内积水及时排至排水沟内;4)挖掘机振冲场地经过碾压后,将挖掘机铲斗插入场地土中进行挠动,挠动时按先外后内沿直线逐点进行,挠动点4m*4m方块分布,挠动点的深度不小于1.5m,每个点的有效挠动时间不小于1分钟,并且挠动影响范围在4-5m,挠动点周围土中出现水迹且土质变松软停止,转为下一点进行挠动;整块区域挠动完毕,静止放置,待土壤中水分自行溢出,同时安排专人在场地表面顺通流水线,确保溢出表层的水顺利流至排水沟;5)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场地第一遍挠动完成后,静置24-48小时,表面不再冒水后推土机再次进入场地反复碾压,碾压不小于5遍或场地表面出现较多涌水停止碾压,开始第二遍挠动;挖掘机进行第二遍挠动时插入挠动点可加大到6m*6m方块布置;铲斗深入土中深度及挠动时间与第一遍相同,第二次挠动确保挠动区域的土层完全液化成稀泥状,使土中水分完全涌出;6)排水第二遍挠动完成后场地表面出现大量积水,需将表面积水排除;由于碾压及挠动作用,土层中的水大量涌出,在第二遍挠动施工前在场地上沿垂直于排水沟方向开挖几道宽度1m深度约50cm的横向排水沟,将场地上的水引入主排水沟,排水沟间距15m一道;7)晾晒碾压挠动对地基土结构、构造及强度暂时有所改变,饱和土体内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碾压挠动结束静置一段时间,使强度恢复,超孔隙水压消散再进行载荷试验;恢复期的长短根据土的性质而定,黏性土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所需时间较长,砂性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8)干土回填压实晾晒后的场地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干土回填压实,回填土采用开挖的表层土壤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回填,回填厚度超过30cm要分层回填压实,测定土壤成分确定最佳含水量,严禁采用含水率过高的土壤回填;回填过程中使用同一标志控制回填标高,避免二次整平作业;回填后碾压密实,准备质量检测。9)质量检测质量检测合格进行竣工验收,质量检测不合格再次重复步骤3)-步骤8)中的操作,直至质量检测合格。步骤2)中排水沟开挖宽度及深度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做合适调整,如果开挖明沟过程出现明显的透水现象,要加宽开挖宽度,防止出现土方坍塌现象,影响排水,确保排水沟的排水坡度,同时整个明排水过程要有专人进行监护,查看排水沟的排水情况,保证明水的自流性。步骤3)中推土机重量不小于12t的履带式推土机,行进速度10-12Km/h,碾压线重叠不小于20cm,初次碾压不小于3遍或至场区有明显涌水为止。步骤6)中场地挠动后若场地过于泥泞机械无法进入开挖排水沟,可进行人工开挖排水沟向主沟引流;场地挠动排水时在场地边缘地势较低区域开挖积水坑,采用潜水泵配合排水加快排水速度;机械挠动造成场地内凹凸不平,许多低洼处的水无法通过明沟排出,由于挠动后土壤变为稀泥状,人工无法开挖形成坡度的排水沟,低洼处的水达不到潜水泵抽水深度,采用真空泵接降水管明吸的方式排出。步骤7)中对饱和黏性土地恢复期不少于28d;对砂土、粉土和杂填土地基恢复期不少于7d。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大面积吹填土地基处理,在碾压、振冲作用下使超孔隙水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产生液化,促使孔隙水、气延纵向及横向排水排气通道排出,并沿设置在场区周围的集水坑用潜水泵抽离场区,从而加速排水固结过程。2、经过晾晒后的干土分层回填压实形成浅层“硬壳层”,致密结构的“硬壳层”阻止地下水上返,回填后的地基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承载能力与较低的压缩性。3、充分利用排水固结原理,并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使土体挤密,提高地基承载力、密实度,降低孔隙比及工后沉降。4、地基处理范围深,采用插入式振捣工艺,处理深度达3m以上,质量可控。5、不使用其他填充材料,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灵活,移位简单,省时省力,作业效率提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速度快,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幅、两幅或三幅施工,满足不同工期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开挖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推土机碾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挖掘机振冲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振冲点位布置图。图6为干土回填压实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机械振密处理前后静力触探曲线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包括清除表层土、开挖排水沟、推土机碾压、挖掘机振冲、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排水、晾晒及干土回填压实,所述的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如下:1)清除表层土场地分块,表层清土厚度60cm或至地下水位处湿润土层即可;清表后开挖面保证一定的纵向及横向坡度以利于排水,纵坡度不小于0.3%,横坡度不小于1.5%,土方堆放高度不超过2.5m,对清表土进行晾晒;2)开挖排水沟沿开挖面长度方向两侧开挖宽1.5m排水沟,沟底深度不小于1.5m,纵坡度不小于0.3%,排水沟沟底较低处设集水坑,将所有明水汇集此集水坑内,通过潜水泵管排方式排至场区外;3)推土机碾压排水沟挖好后对推平的场地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纵向依次进行,相邻碾压线之间不留间隙,通过碾压使场地表面出现涌水现象;经过碾压后,处理区地面产生沉降,处理区内积水及时排至排水沟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包括清除表层土、开挖排水沟、推土机碾压、挖掘机振冲、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排水、晾晒及干土回填压实,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如下:/n1)清除表层土/n场地分块,表层清土厚度60cm或至地下水位处湿润土层即可;清表后开挖面保证一定的纵向及横向坡度以利于排水,纵坡度不小于0.3%,横坡度不小于1.5%,土方堆放高度不超过2.5m,对清表土进行晾晒;/n2)开挖排水沟/n沿开挖面长度方向两侧开挖宽1.5m排水沟,沟底深度不小于1.5m,纵坡度不小于0.3%,排水沟沟底较低处设集水坑,将所有明水汇集此集水坑内,通过潜水泵管排方式排至场区外;/n3)推土机碾压/n排水沟挖好后对推平的场地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纵向依次进行,相邻碾压线之间不留间隙,通过碾压使场地表面出现涌水现象;经过碾压后,处理区地面产生沉降,处理区内积水及时排至排水沟内;/n4)挖掘机振冲/n场地经过碾压后,将挖掘机铲斗插入场地土中进行挠动,挠动时按先外后内沿直线逐点进行,挠动点4m*4m方块分布,挠动点的深度不小于1.5m,每个点的有效挠动时间不小于1分钟,并且挠动影响范围在4-5m,挠动点周围土中出现水迹且土质变松软停止,转为下一点进行挠动;整块区域挠动完毕,静止放置,待土壤中水分自行溢出,同时安排专人在场地表面顺通流水线,确保溢出表层的水顺利流至排水沟;/n5)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n场地第一遍挠动完成后,静置24-48小时,表面不再冒水后推土机再次进入场地反复碾压,碾压不小于5遍或场地表面出现较多涌水停止碾压,开始第二遍挠动;挖掘机进行第二遍挠动时插入挠动点可加大到6m*6m方块布置;铲斗深入土中深度及挠动时间与第一遍相同,第二次挠动确保挠动区域的土层完全液化成稀泥状,使土中水分完全涌出;/n6)排水/n第二遍挠动完成后场地表面出现大量积水,需将表面积水排除;/n由于碾压及挠动作用,土层中的水大量涌出,在第二遍挠动施工前在场地上沿垂直于排水沟方向开挖几道宽度1m深度约50cm的横向排水沟,将场地上的水引入主排水沟,排水沟间距15m一道;/n7)晾晒/n碾压挠动对地基土结构、 构造及强度暂时有所改变, 饱和土体内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碾压挠动结束静置一段时间,使强度恢复,超孔隙水压消散再进行载荷试验;恢复期的长短根据土的性质而定,黏性土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所需时间较长,砂性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n8)干土回填压实/n晾晒后的场地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干土回填压实,回填土采用开挖的表层土壤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回填,回填厚度超过30cm要分层回填压实,测定土壤成分确定最佳含水量,严禁采用含水率过高的土壤回填;回填过程中使用同一标志控制回填标高,避免二次整平作业;回填后碾压密实,准备质量检测;/n9)质量检测/n质量检测合格进行竣工验收,质量检测不合格再次重复步骤3)-步骤8)中的操作,直至质量检测合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包括清除表层土、开挖排水沟、推土机碾压、挖掘机振冲、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排水、晾晒及干土回填压实,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吹填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如下:
1)清除表层土
场地分块,表层清土厚度60cm或至地下水位处湿润土层即可;清表后开挖面保证一定的纵向及横向坡度以利于排水,纵坡度不小于0.3%,横坡度不小于1.5%,土方堆放高度不超过2.5m,对清表土进行晾晒;
2)开挖排水沟
沿开挖面长度方向两侧开挖宽1.5m排水沟,沟底深度不小于1.5m,纵坡度不小于0.3%,排水沟沟底较低处设集水坑,将所有明水汇集此集水坑内,通过潜水泵管排方式排至场区外;
3)推土机碾压
排水沟挖好后对推平的场地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纵向依次进行,相邻碾压线之间不留间隙,通过碾压使场地表面出现涌水现象;经过碾压后,处理区地面产生沉降,处理区内积水及时排至排水沟内;
4)挖掘机振冲
场地经过碾压后,将挖掘机铲斗插入场地土中进行挠动,挠动时按先外后内沿直线逐点进行,挠动点4m*4m方块分布,挠动点的深度不小于1.5m,每个点的有效挠动时间不小于1分钟,并且挠动影响范围在4-5m,挠动点周围土中出现水迹且土质变松软停止,转为下一点进行挠动;整块区域挠动完毕,静止放置,待土壤中水分自行溢出,同时安排专人在场地表面顺通流水线,确保溢出表层的水顺利流至排水沟;
5)重复机械碾压及振冲
场地第一遍挠动完成后,静置24-48小时,表面不再冒水后推土机再次进入场地反复碾压,碾压不小于5遍或场地表面出现较多涌水停止碾压,开始第二遍挠动;挖掘机进行第二遍挠动时插入挠动点可加大到6m*6m方块布置;铲斗深入土中深度及挠动时间与第一遍相同,第二次挠动确保挠动区域的土层完全液化成稀泥状,使土中水分完全涌出;
6)排水
第二遍挠动完成后场地表面出现大量积水,需将表面积水排除;
由于碾压及挠动作用,土层中的水大量涌出,在第二遍挠动施工前在场地上沿垂直于排水沟方向开挖几道宽度1m深度约50cm的横向排水沟,将场地上的水引入主排水沟,排水沟间距15m一道;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朔李春忠高向阳范锦民高辉辉刘天军郝婷婷王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勘察测绘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