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68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包括有压实机车体,所述压实机车体的一端两侧通过转轴对称连接有连轴,所述压实机车体通过两个所述连轴分别与压实辊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压实机车体靠近所述压实辊的一端固定有U形吸能盒,所述U形吸能盒通过减震组件与所述压实辊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有两个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连杆铰接有导向套,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套设于导向杆的外周面上,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连接有滑动板,每个所述滑动板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装置和压实辊的配合,能够对压实装置中的压实辊所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反震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压实辊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压实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当中,在对地面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压实处理,以提高地面铺设垫层的紧实程度。根据申请号为CN201822093652.0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地面压实装置可知,该产品包括压辊,压辊的两端面中心位置对称设有转槽,转槽内转动装设有转轴,转槽的内部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圆锥槽,转轴的内端设有锥头,锥头插入圆锥槽内,转槽的内壁中侧设有圆环槽,圆环槽的内壁装设有轴承,转轴穿出轴承的内圈且转轴的外壁连接轴承的内圈内壁,转轴上装设有连接杆。锥头的尖部与圆锥槽的内部顶尖位置接触,压辊转动时,使得转轴的内端呈点式与压辊内部转动接触,因而转动配合阻力小,刮条截面为三角形的条状结构,尖头向下,在压辊在桥面上滚动时,以满足即可完全将石子从压辊上刮掉。但现有的压实装置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现有的压实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反震力较大,但压实装置中缺少强大的减震机构,导致压实装置中的压实辊以及与其连接的机构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包括有压实机车体,所述压实机车体的一端两侧通过转轴对称连接有连轴,所述压实机车体通过两个所述连轴分别与压实辊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压实机车体靠近所述压实辊的一端固定有U形吸能盒,所述U形吸能盒位于所述压实辊的外周边并通过减震组件与所述压实辊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实辊的两侧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压实辊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连杆铰接有导向套,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套设于导向杆的外周面上,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连接有滑动板,每个所述滑动板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轨,每个所述滑轨均固定于所述U形吸能盒的内部。进一步的,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之间抵接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导向套远离另一个所述导向套的一侧均抵接有第二弹簧。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座均通过第三弹簧与同一侧所述滑轨的槽体内壁相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座宽的长度均小于同一侧所述滑动板宽的长度。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滑动板的顶端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滑轮,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滑轮均与相应所述滑轨的槽体内壁相抵接。进一步的,所述U形吸能盒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刮刀。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滑轨的槽体纵切面均为T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本技术能够对压实装置中的压实辊所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反震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压实辊的损耗,通过减震装置和压实辊的配合,使得压实辊受到反震时,压实辊通过与其相连接的连轴,使得自身得以跟随地面进行小幅度的抬升延长冲击力作用的时间,从而初步卸掉地面对压实辊的撞击,压实辊将反震力传递给其上的连接块时,连接块跟随压实辊进行抬升,由于连接块通过连杆与导向杆上滑动设置的导向套相铰接,从而使得导向套在导向杆上进行滑动,导向套通过与其抵接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蓄能,得以延长其所受力的作用时间,使得连杆通过导向套进行缓冲。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U形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实机车体;2、压实辊;3、U形吸能盒;31、滑轨;32、第三弹簧;33、刮刀;4、减震组件;41、连接块;42、连杆;43、导向套;44、导向杆;45、第一弹簧;46、支撑座;47、滑动板;471、滑轮;48、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包括有压实机车体1,所述压实机车体1的一端两侧通过转轴对称连接有连轴11,所述压实机车体1通过两个所述连轴11分别与压实辊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压实机车体1靠近所述压实辊2的一端固定有U形吸能盒3,所述U形吸能盒3位于所述压实辊2的外周边并通过减震组件4与所述压实辊2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有两个连接块41,两个所述连接块41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实辊2的两侧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压实辊2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41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连杆42铰接有导向套43,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43套设于导向杆44的外周面上,每个所述导向杆44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46连接有滑动板47,每个所述滑动板47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轨31,每个所述滑轨31均固定于所述U形吸能盒3的内部。实施例,请参照附图2,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43之间抵接有第一弹簧45,每个所述导向套43远离另一个所述导向套43的一侧均抵接有第二弹簧48,从而在导向套43受到与其连接的连杆42的冲击而在导向杆44上进行滑动时,使得导向套43通过与其抵接的第一弹簧45和第二弹簧48的蓄能,导向套43得以延长其所受力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连杆42上的连接块41所产生的震动。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支撑座46均通过第三弹簧32与同一侧所述滑轨31的槽体内壁相连接,使得支撑座46上的滑动板47在滑轨31的槽体内进行平移时,滑轨31通过其内的第三弹簧32延长滑动板47在滑轨31内滑动的时间,防止滑动板47滑动过快导致滑动板47产生损耗。实施例,请再次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滑动板47的顶端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滑轮471,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滑轮471均与相应所述滑轨31的槽体内壁相抵接,使得滑动板47在滑轨31的槽体内进行滑动时,通过滑动板47上的滑轮471与滑轨31的槽体内壁相抵接,从而利用滑轮471的转动,防止滑动板47与滑轨31的槽体产生干摩擦,较小了滑动板47的损耗。实施例,请参照附图3,所述U形吸能盒3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刮刀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包括有压实机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机车体(1)的一端两侧通过转轴对称连接有连轴(11),所述压实机车体(1)通过两个所述连轴(11)分别与压实辊(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压实机车体(1)靠近所述压实辊(2)的一端固定有U形吸能盒(3),所述U形吸能盒(3)位于所述压实辊(2)的外周边并通过减震组件(4)与所述压实辊(2)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有两个连接块(41),两个所述连接块(41)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实辊(2)的两侧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压实辊(2)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41)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连杆(42)铰接有导向套(43),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43)套设于导向杆(44)的外周面上,每个所述导向杆(44)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46)连接有滑动板(47),每个所述滑动板(47)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轨(31),每个所述滑轨(31)均固定于所述U形吸能盒(3)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包括有压实机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机车体(1)的一端两侧通过转轴对称连接有连轴(11),所述压实机车体(1)通过两个所述连轴(11)分别与压实辊(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压实机车体(1)靠近所述压实辊(2)的一端固定有U形吸能盒(3),所述U形吸能盒(3)位于所述压实辊(2)的外周边并通过减震组件(4)与所述压实辊(2)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有两个连接块(41),两个所述连接块(41)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实辊(2)的两侧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压实辊(2)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41)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连杆(42)铰接有导向套(43),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43)套设于导向杆(44)的外周面上,每个所述导向杆(44)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46)连接有滑动板(47),每个所述滑动板(47)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滑轨(31),每个所述滑轨(31)均固定于所述U形吸能盒(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地面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导向套(43)之间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乾田为付孙龙马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