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60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所述输送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腔内设有输料组件,且所述输送筒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箱,所述出料箱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调节板,所述出料箱的前侧并排安装有两个安装筒,每个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电动马达,每个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每个所述直齿轮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轮,每个所述扇形齿轮的一侧均安装有调节杆,每个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均贯穿出料箱和调节板与出料箱的内侧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动马达、直齿轮、扇形齿轮、调节杆和调节板,实现了出料箱出料空间的调节,能有效的防止出料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建筑施工的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输送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来配合完成,导致施工繁琐,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根据专利文献申请号201520871770.3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属于建筑机械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料斗、粉碎室、粉碎辊,所述粉碎室设置于料斗的上方,相对设置的一对粉碎辊设置于粉碎室内部,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粉碎室的下方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底部设有出料泵,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料斗的侧壁上安装有超声波探测头和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头和超声波换能器均与控制器连接,虽然可以将待输送混凝土内的凝结块进行粉碎,避免凝结块混入混凝土中而影响浇筑物的质量,还可以实现料斗内壁的自清洁,但是出料空间不可调节,极易导致出料管堵塞,降低混凝土输送效率。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实现混凝土出料空间的调节,降低混凝土堵塞出料管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所述输送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腔内设有输料组件,且所述输送筒的底部靠近外沿边安装有出料箱,所述出料箱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调节板,所述出料箱的前侧水平并排安装有两个安装筒,两个所述安装筒的开口端均与出料箱相连,每个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电动马达,每个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每个所述直齿轮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轮,每个所述扇形齿轮的一侧均安装有调节杆,每个所述调节杆远离扇形齿轮的一端均贯穿出料箱和调节板与出料箱的内侧壁相连。优选的,所述输料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贯穿外筒体和内筒体延伸至内筒体的内侧,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固定包裹有螺旋输送叶片。优选的,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对称设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通过球面副与外筒体的内壁呈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外筒体的顶部设有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远离振动电机的一端贯穿外筒体与内筒体的外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外筒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垂直并排设有两个升降液压缸,每个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均与外筒体的底部相连。优选的,所述出料箱底部的出料管通过管道连接有输料泵。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筒的平面端均设有多个散热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本技术实现了出料空间的调节,通过电动马达工作,带动直齿轮转动,通过直齿轮带动扇形齿轮转动,通过扇形齿轮带动调节杆转动,通过调节杆带动调节板转动,实现调节板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了出料箱出料空间的调节,能有效的防止出料管堵塞,提高了混凝土输送效率;其二,本技术通过驱动电机工作,驱动转动杆转动,通过转动杆带动螺旋输送叶片旋转,通过旋转的螺旋输送叶片向前输送混凝土,同时实现混凝土的搅拌,降低混凝土出现结块的可能性,降低出料管堵塞的可能性;其三,本技术通过振动电机工作,带动振动杆振动,通过振动杆带动内筒体振动,通过内筒体的振动降低混凝土粘结在内筒体内壁上的可能性,便于内筒体的清洁。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筒和支撑架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和安装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A区放大图;图5为图2中的B区放大图。图中:1、输送筒;11、外筒体;12、内筒体;121、连接杆;13、输料组件;131、转动杆;132、螺旋输送叶片;133、驱动电机;2、支撑架;21、升降液压缸;3、出料箱;31、调节板;32、安装筒;321、散热孔;33、调节组件;331、电动马达;332、直齿轮;333、扇形齿轮;334、调节杆;4、输料泵;5、振动组件;51、振动电机;52、振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1,所述输送筒1包括外筒体11和内筒体12,所述内筒体12的腔内设有输料组件13,通过输料组件13向前输送混凝土,所述输送筒1的底部靠近外沿边安装有出料箱3,所述出料箱3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调节板31,所述出料箱3的前侧水平并排安装有两个安装筒32,两个所述安装筒32的开口端均与出料箱3相连,每个所述安装筒32的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33,每个所述调节组件33均包括电动马达331,每个所述电动马达331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332,每个所述直齿轮332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轮333,每个所述扇形齿轮333的一侧均安装有调节杆334,每个所述调节杆334远离扇形齿轮333的一端均贯穿出料箱3和调节板31与出料箱3的内侧壁相连,通过电动马达331工作,带动直齿轮332转动,通过直齿轮332带动扇形齿轮333转动,通过扇形齿轮333带动调节杆334转动,通过调节杆334带动调节板31转动,实现调节板31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了出料箱3出料空间的调节,能有效的防止出料管堵塞,所述出料箱3底部的出料管通过管道连接有输料泵4,通过输料泵4输送混凝土,两个所述安装筒32的平面端均设有多个散热孔321,通过散热孔321将电动马达3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输料组件13包括驱动电机133,所述驱动电机1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131,所述转动杆131远离驱动电机133的一端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包括外筒体(11)和内筒体(12),所述内筒体(12)的腔内设有输料组件(13),且所述输送筒(1)的底部靠近外沿边安装有出料箱(3),所述出料箱(3)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调节板(31),所述出料箱(3)的前侧水平并排安装有两个安装筒(32),两个所述安装筒(32)的开口端均与出料箱(3)相连,每个所述安装筒(32)的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33),每个所述调节组件(33)均包括电动马达(331),每个所述电动马达(331)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332),每个所述直齿轮(332)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轮(333),每个所述扇形齿轮(333)的一侧均安装有调节杆(334),每个所述调节杆(334)远离扇形齿轮(333)的一端均贯穿出料箱(3)和调节板(31)与出料箱(3)的内侧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包括外筒体(11)和内筒体(12),所述内筒体(12)的腔内设有输料组件(13),且所述输送筒(1)的底部靠近外沿边安装有出料箱(3),所述出料箱(3)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调节板(31),所述出料箱(3)的前侧水平并排安装有两个安装筒(32),两个所述安装筒(32)的开口端均与出料箱(3)相连,每个所述安装筒(32)的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33),每个所述调节组件(33)均包括电动马达(331),每个所述电动马达(331)的输出端均键连接有直齿轮(332),每个所述直齿轮(332)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轮(333),每个所述扇形齿轮(333)的一侧均安装有调节杆(334),每个所述调节杆(334)远离扇形齿轮(333)的一端均贯穿出料箱(3)和调节板(31)与出料箱(3)的内侧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混凝土智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组件(13)包括驱动电机(133),所述驱动电机(1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131),所述转动杆(131)远离驱动电机(133)的一端贯穿外筒体(11)和内筒体(12)延伸至内筒体(12)的内侧,所述转动杆(131)的外壁上固定包裹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乾田为付孙龙马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