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726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聚丙烯树脂30~90份、玻璃纤维10~60份、相容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假捻装置对连续玻璃纤维束增加假捻,使玻璃纤维束中的玻璃纤维单丝完全分散开,玻璃纤维束中的单丝能够获得更完全的浸渍,有效降低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团聚现象,能够更好满足汽车内饰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作为外露件时的外观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可以有效降低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团聚现象,能够更好满足汽车内饰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作为外露件时的外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到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丙烯树脂是一种应用领域极广的通用塑料,是目前所有塑料中密度最小的品种之一,具有成型性好、耐化学性好等优点,但聚丙烯树脂收缩率大,难以满足对尺寸要求较高的制件要求,同时其机械性能相对工程塑料有所差距,无法作为结构件使用。玻璃纤维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热性能好、抗腐蚀性强等多种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械、建筑材料、体育器材、飞机汽车等领域。经过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材料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有大幅度提升,能够满足替代工程塑料作为结构件使用的要求。然而,目前市场上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在注塑成零件时频繁出现表面出现玻璃纤维团聚的缺陷,严重影响成品表观,难以作为直接外露件材料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就是从市场出发,为了解决一些直接外露产品要求材料有较高力学性能,又要求表观不出现缺陷而研发的一种优质材料。中国专利CN201110008670公布了一种高抗冲、低浮纤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其优点在于其制备的聚丙烯材料表面光泽高、浮纤现象少、耐跌落性好。中国专利CN201610207016公布了一种高光洁长玻纤阻燃增韧聚丙烯共混材料,其适用于对产品结构和外观、成本及加工性有较高要求的中高端家具用品上。中国专利CN201710528906公布了一种汽车内饰用低气味低浮纤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优点在于按大众气味检测标准测得的气味由常规的4.0级降低到3.5级,且肉眼可观察表面浮纤明显改善。但是上述专利均主要是通过抗浮纤剂降低模具表面与熔体间相互作用力尽可能降低零件表面浮纤现象,并没有提升材料中玻璃纤维的浸渍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零件表面出现玻璃纤维团聚缺陷。中国专利CN201510681645公布了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包含该长玻纤的高抗冲PP复合材料,采用过氧化氢和硝酸钾对玻璃纤维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其优点在于抗冲性能优异,且表面光滑无浮纤,尤其适用于制备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产品。但其所制备材料中玻璃纤维含量均较低为5-10份,此种低玻璃纤维含量的材料本身玻璃纤维容易浸渍完全,出现团聚缺陷的概率较小,其采用的处理液组分之一硝酸钾若在高温下与有机物相遇易发生爆炸,同时其先对玻璃纤维预处理后再使用无法实现在线连续生产,综上所述,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工业连续化生产。以上现有技术均无法实现解决团聚缺陷的同时实现在线连续化生产,无法满足现今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规模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由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相容剂及抗氧剂四种成分组成,其特征是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组成:聚丙烯树脂30~90份、玻璃纤维10~60份,相容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所述的连续玻璃纤维在经过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的玻璃纤维为1200tex-3600tex的连续玻璃纤维。所述的相容剂为经过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接枝率为1.5%。所述的抗氧剂是受阻酚抗氧剂1010、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和耐氮氧化物抗氧剂GA80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聚丙烯树脂、相容剂及抗氧剂,将称好的原材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合后进入浸渍槽;(2)连续玻璃纤维按比例牵引通过设定假捻数2~7的假捻装置后进入到浸渍槽,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假捻装置对连续玻璃纤维束增加假捻,使玻璃纤维束中的玻璃纤维单丝完全分散开,玻璃纤维束中的单丝能够获得更完全的浸渍,有效降低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团聚现象,能够更好满足汽车内饰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作为外露件时的外观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进行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组成(重量比)为:聚丙烯树脂30~90份、玻璃纤维10~60份,相容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本产品使用的相容剂为经过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接枝率为1.5%;抗氧剂由受阻酚抗氧剂1010、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和耐氮氧化物抗氧剂GA80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聚丙烯树脂、相容剂及抗氧剂,将称好的原材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合后进入浸渍槽;2):连续玻璃纤维按比例牵引通过设定假捻数2~7的假捻装置后进入到浸渍槽,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实施例1: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聚丙烯树脂77.6份,并经烘箱烘干;加入2份相容剂,0.4份抗氧剂在高速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入浸渍槽;2):连续玻璃纤维20份牵引通过设定假捻数为3的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3):将步骤(2)得到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用注塑机注塑成ISO标准样条及尺寸为356*100*3mm的样板。实施例2: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聚丙烯树脂67.6份,并经烘箱烘干;加入2份相容剂,0.4份抗氧剂在高速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入浸渍槽;2):连续玻璃纤维30份牵引通过设定假捻数为3的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3):将步骤(2)得到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用注塑机注塑成ISO标准样条及尺寸为356*100*3mm的样板。实施例3: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聚丙烯树脂57.6份,并经烘箱烘干;加入2份相容剂,0.4份抗氧剂在高速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入浸渍槽;2):连续玻璃纤维40份牵引通过设定假捻数为4的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3):将步骤(2)得到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用注塑机注塑成ISO标准样条及尺寸为356*100*3mm的样板。实施例4: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聚丙烯树脂47.4份,并经烘箱烘干;加入2份相容剂,0.4份抗氧剂在高速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进入浸渍槽;2):连续玻璃纤维50份牵引通过设定假捻数为5的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3):将步骤(2)得到的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用注塑机注塑成ISO标准样条及尺寸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相容剂及抗氧剂四种成分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聚丙烯树脂30~90份、玻璃纤维10~60份,相容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所述的连续玻璃纤维在经过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聚丙烯树脂、玻璃纤维、相容剂及抗氧剂四种成分组成,按以下重量比组成:聚丙烯树脂30~90份、玻璃纤维10~60份,相容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所述的连续玻璃纤维在经过假捻装置后进入浸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1200tex-3600tex的连续玻璃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伟宫浩何书珩刘玉玲张杨徐美玲蔡青周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