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65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原料粉碎:将原料中各组分按工艺要求分别进行粉碎、筛选;混料:将经过粉碎、筛选的各组分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坯:将混合的原料经过激震高压压制成板材毛坯;干燥:对板材毛坯进行干燥处理;烧制:将经过干燥后的板材毛坯送入窑内烧制,烧制温度为1500℃‑1600℃;表面热处理:将经过烧制板材毛坯冷却至50℃‑70℃之后,再次送入窑内保温留存30‑45min,保温留存温度为700℃‑900℃,后自然冷却。本技术方案以氮碳结合为陶瓷基础构架,加上锆、硼等性能优异的主要原料构成;经双面激震高压压制成型制成坯体,烘干后,釆用烧成工艺,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热处理,达到耐磨、耐高温、耐腐蚀、耐热冲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板材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装饰板材分为有机板材和无机板材两大类,有机板材中树脂型石英石板材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将体系中90%左右的石英颗粒粘合起来,形成弯曲强度超过30MPa的板材;本专利技术中的烧结型无机石英石板材,是以少量粘土-长石-石英三元共熔体系在高温下形成的液体,将体系中90%左右的石英颗粒粘合起来,形成完全不含树脂、弯曲强度超过40MPa的板材,但是,树脂型石英石板材存在不耐碱腐蚀、不耐紫外线、易变形的缺点。而经过烧制而成的无机板材完全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但是其结构强度以及化学性能仍然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原料粉碎:将原料中各组分按工艺要求分别进行粉碎、筛选;混料:将经过粉碎、筛选的各组分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坯:将混合的原料经过激震高压压制成板材毛坯;干燥:对板材毛坯进行干燥处理;烧制:将经过干燥后的板材毛坯送入窑内烧制,烧制温度为1500℃-1600℃;表面热处理:将经过烧制板材毛坯冷却至50℃-70℃之后,再次送入窑内保温留存30-45min,保温留存温度为700℃-900℃,后自然冷却。进一步限定,所述原料包括组分如下:氮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硅酸锆、辅料。进一步限定,所述辅料为高岭土和石英粉。进一步限定,所述原料中各组分按重量份配比如下:氮化硅10-15份、碳化硅10-15份、氮化硼10-15份、硅酸锆10-15份、高岭土20-30份、石英粉5-15份、坯体增强剂0.5-1份。进一步限定,混料过程中以喷洒方式逐量加入清水,同步进行搅拌,清水加入总量不超过物料重量的10%。进一步限定,还包括染色剂0.2-0.5份。进一步限定,原料中各组分细度均为50-80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各组分中,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不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而且本身具备一定的润滑性和高耐热冲击性。碳化硅由于化学性能稳定、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耐热震、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氮化硼通常为黑色、棕色或暗红色晶体,属闪锌矿结构的硬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化学侵蚀性,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硅酸锆是一种高级的耐火材料,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提高耐火制品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酸碱能力。本技术方案以氮碳结合为陶瓷基础构架,加上锆、硼等性能优异的其他主要原料构成。经双面激震高压压制成型制成坯体,烘干后,首先釆用烧成工艺(烧成温度1500-1600℃)的高温环境下烧制,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再次热处理,达到耐磨、耐高温、耐腐蚀、耐热冲击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原料粉碎:将原料中各组分按工艺要求分别进行粉碎、筛选;混料:将经过粉碎、筛选的各组分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坯:将混合的原料经过激震高压压制成板材毛坯;干燥:对板材毛坯进行干燥处理;烧制:将经过干燥后的板材毛坯送入窑内烧制,烧制温度为1500℃-1600℃;表面热处理:将经过烧制板材毛坯冷却至50℃-70℃之后,再次送入窑内保温留存30-45min,保温留存温度为700℃-900℃,后自然冷却。进一步限定,所述原料包括组分如下:氮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硅酸锆、辅料。所述辅料为高岭土和石英粉。所述原料中各组分按重量份配比如下:氮化硅10-15份、碳化硅10-15份、氮化硼10-15份、硅酸锆10-15份、高岭土20-30份、石英粉5-15份、坯体增强剂0.5-1份。混料过程中以喷洒方式逐量加入清水,同步进行搅拌,清水加入总量不超过物料重量的10%。还包括染色剂0.2-0.5份。原料中各组分细度均为50-80目。本实施例中:各组分中,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不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而且本身具备一定的润滑性和高耐热冲击性。碳化硅由于化学性能稳定、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耐热震、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氮化硼通常为黑色、棕色或暗红色晶体,属闪锌矿结构的硬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化学侵蚀性,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硅酸锆是一种高级的耐火材料,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提高耐火制品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酸碱能力。本技术方案以氮碳结合为陶瓷基础构架,加上锆、硼等性能优异的其他主要原料构成。经双面激震高压压制成型制成坯体,烘干后,首先釆用烧成工艺(烧成温度1500-1600℃)的高温环境下烧制,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再次热处理,达到耐磨、耐高温、耐腐蚀、耐热冲击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n原料粉碎:将原料中各组分按工艺要求分别进行粉碎、筛选;/n混料:将经过粉碎、筛选的各组分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n制坯:将混合的原料经过激震高压压制成板材毛坯;/n干燥:对板材毛坯进行干燥处理;/n烧制:将经过干燥后的板材毛坯送入窑内烧制,烧制温度为1500℃-1600℃;/n表面热处理:将经过烧制板材毛坯冷却至50℃-70℃之后,再次送入窑内保温留存30-45min,保温留存温度为700℃-900℃,后自然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原料粉碎:将原料中各组分按工艺要求分别进行粉碎、筛选;
混料:将经过粉碎、筛选的各组分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
制坯:将混合的原料经过激震高压压制成板材毛坯;
干燥:对板材毛坯进行干燥处理;
烧制:将经过干燥后的板材毛坯送入窑内烧制,烧制温度为1500℃-1600℃;
表面热处理:将经过烧制板材毛坯冷却至50℃-70℃之后,再次送入窑内保温留存30-45min,保温留存温度为700℃-900℃,后自然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晶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包括组分如下:氮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硅酸锆、辅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晶板材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鹤姜义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耐得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