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85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片传输系统,涉及叠压装置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上料纠偏装置、第一传动辊组件、膜片剥离工作台、第二传动辊组件和收料纠偏装置;上料纠偏装置包括膜卷出轴,上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入端上;收料纠偏装置包括收料轴,收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出端上;膜片剥离工作台设置在上料纠偏装置和收料纠偏装置之间;第一传动辊组件设置在上料纠偏装置和膜片剥离工作台之间;第二传动辊组件设置在膜片剥离工作台和收料纠偏装置之间,用于将膜片剥离工作台传输过来的剥离后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收料纠偏装置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膜片在传输过程因传输不平稳导致膜片发生褶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片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叠压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膜片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片式陶瓷电容器具有体积小、内部电感低、绝缘电阻高及漏电流小、介质损耗低、价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整机中的震荡、耦合、滤波和旁路电路,尤其是高频电路。与其他电容器相比,MLCC特别适合于片式化表面组装,可大大提高电路组装密度,缩小整机体积,这一突出的特性使片式MLCC目前成为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片式元件。片式陶瓷电容器的叠压装置中,空白的陶瓷膜片料卷通过传输机构传输至剥离工位,搬运机械手通过对准机构对准位置后,将陶瓷膜片分别切成方片,按照设定的程序依次叠压保护层(空白的陶瓷膜片)和印刷的介质层(印刷电路图形的陶瓷膜片),形成MLCC内部结构。完成叠层的巴块由收料机械手取出放入到收料盘中。当膜片传输机构传输膜片不够平稳时,膜片在传输过程中的紧张力不一致,容易导致膜片发生褶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片传输系统,其能够平稳传输膜片物料,降低膜片发生褶皱的概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膜片传输系统,其包括上料纠偏装置、第一传动辊组件、膜片剥离工作台、第二传动辊组件和收料纠偏装置;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包括膜卷出轴,所述上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入端上,用于膜卷上料时通过控制所述膜卷出轴进行纠偏;所述收料纠偏装置包括收料轴,所述收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出端上,用于收料时通过控制所述收料轴进行纠偏;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之间,用于将所述上料纠偏装置传输过来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所述第二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传输过来的剥离后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中。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膜片传输系统还包括安装立板;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包括第一摆臂张力辊、第一惰轮辊、第二惰轮辊和第三惰轮辊;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所述第一惰轮辊、所述第二惰轮辊和所述第三惰轮辊的轴线均与所述安装立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惰轮辊和所述第二惰轮辊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两侧的下方,用于对绕过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的膜片物料实现张紧;所述第三惰轮辊用于对进入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前的膜片物料实现张紧。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还包括真空吸附辊;所述真空吸附辊的轴线与所述安装立板的板面垂直,且所述真空吸附辊设置在所述第三惰轮辊和所述剥离工作台之间,使所述第三惰轮辊传输的膜片物料经过所述真空吸附辊进入到所述剥离工作台上。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第二传动辊组件包括第二摆臂张力辊,以及惰轮辊组;所述第二摆臂张力辊和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均固定在所述安装立板上;所述惰轮辊组固定在所述安装立板上,用于对绕过所述第二摆臂张力辊前、后的膜片物料实现张紧。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膜片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摆臂板、第一摆臂轴和第一摆臂电机;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摆臂板与所述第一摆臂轴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轴通过所述第一摆臂电机驱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膜片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摆臂板、第二摆臂轴和第二摆臂电机;所述第二摆臂张力辊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摆臂板与所述第二摆臂轴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摆臂轴通过所述第二摆臂电机驱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第一摆臂轴远离所述安装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臂轴远离所述安装立板的一端通过摆臂架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所述第二摆臂张力辊均通过微调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摆臂板、所述第二摆臂板连接;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微调旋钮和呈L形的微调弯板;所述微调弯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与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所述第二摆臂张力辊的端面连接;所述微调旋钮穿过所述微调弯板的另一个板面与所述第一摆臂板、所述第二摆臂板螺纹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第一惰轮辊、所述第二惰轮辊、所述第三惰轮辊和所述惰轮辊组中惰轮辊的辊面径向跳动均为0.03mm。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膜片传输系统,所述膜片传输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膜卷出轴上膜片物料的上料速度、所述收料轴上膜片物料的收料速度,以便于控制所述真空吸附辊处膜片物料的输出速度,使所述上料速度、所述收料速度和所述输出速度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膜片传输系统包括上料纠偏装置、第一传动辊组件、膜片剥离工作台、第二传动辊组件和收料纠偏装置;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包括膜卷出轴,所述上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入端上,用于膜卷上料时通过控制所述膜卷出轴进行纠偏;所述收料纠偏装置包括收料轴,所述收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出端上,用于收料时通过控制所述收料轴进行纠偏;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之间,用于将所述上料纠偏装置传输过来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所述第二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传输过来的剥离后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膜片传输系统中,上料纠偏装置包括膜卷出轴,膜卷出轴用于缠绕膜片料卷,膜片料卷经过第一传动辊组件传输至膜片剥离工作台,膜片剥离工作台上的料卷经过切割和剥离后,再由第二传动辊组件传输至收料纠偏装置中,收料纠偏装置包括收料轴,收料轴用于缠绕膜片余料。膜片物料上料过程经过纠偏,能够平稳地进入到第一传动辊组件中,从而平稳地传输至膜片剥离工作台的台面上,降低膜片物料发生褶皱的概率;在膜片物料收料过程设置纠偏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膜片传输的平稳性,同时也降低了收料卷发生褶皱的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片传输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片传输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片传输机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片传输机构中第一摆臂张力辊和第二摆臂张力辊安装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中:2-上料纠偏装置;203-膜卷出轴;301-安装立板;302-第一摆臂张力辊;303-第一惰轮辊;304-第二惰轮辊;305-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纠偏装置、第一传动辊组件、膜片剥离工作台、第二传动辊组件和收料纠偏装置;/n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包括膜卷出轴,所述上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入端上,用于膜卷上料时通过控制所述膜卷出轴进行纠偏;所述收料纠偏装置包括收料轴,所述收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出端上,用于收料时通过控制所述收料轴进行纠偏;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之间,用于将所述上料纠偏装置传输过来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所述第二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传输过来的剥离后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纠偏装置、第一传动辊组件、膜片剥离工作台、第二传动辊组件和收料纠偏装置;
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包括膜卷出轴,所述上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入端上,用于膜卷上料时通过控制所述膜卷出轴进行纠偏;所述收料纠偏装置包括收料轴,所述收料纠偏装置设置在膜片传输系统的输出端上,用于收料时通过控制所述收料轴进行纠偏;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料纠偏装置和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之间,用于将所述上料纠偏装置传输过来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所述第二传动辊组件设置在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和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传输过来的剥离后的膜片物料传输至所述收料纠偏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传输系统还包括安装立板;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包括第一摆臂张力辊、第一惰轮辊、第二惰轮辊和第三惰轮辊;
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所述第一惰轮辊、所述第二惰轮辊和所述第三惰轮辊的轴线均与所述安装立板的板面垂直;
所述第一惰轮辊和所述第二惰轮辊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两侧的下方,用于对绕过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的膜片物料实现张紧;
所述第三惰轮辊用于对进入所述膜片剥离工作台前的膜片物料实现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辊组件还包括真空吸附辊;
所述真空吸附辊的轴线与所述安装立板的板面垂直,且所述真空吸附辊设置在所述第三惰轮辊和所述剥离工作台之间,使所述第三惰轮辊传输的膜片物料经过所述真空吸附辊进入到所述剥离工作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辊组件包括第二摆臂张力辊,以及惰轮辊组;
所述第二摆臂张力辊和所述第一摆臂张力辊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林杨志靳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