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845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包含发动机、主电源变换器、定子电源变换器、电源系统、双转子电机、驱动桥、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和天然气低温储罐。该混合动力冷藏车具备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以及行车充电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的行驶工况,节能效益明显。此外,在原有压缩机式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液化天然气低温特性,增加了一组制冷系统将液化天然气自身的冷量引入车厢内,用于冷藏车车厢降温,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并降低了气化器的能耗。两套独立的制冷系统既可以实现车厢内快速降温,又互为补充实现容灾机制,能够为冷藏车车厢内持续供冷,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藏车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生鲜食物以及速冻食品的需求量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冷藏车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故对其性能以及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冷藏车主要分为机械式冷藏车、液氮式冷藏车和冷板式冷藏车等。其中机械式冷藏车在市场中占主流,它是通过发动机带动制冷机工作制冷,故其燃油消耗量较大,与同类型的普通货车相比,其尾气排放量将增加30%以上。此外,即使在停车时也需要发动机正常工作,确保制冷机能够提供足够的冷量维持车厢内的低温。液氮冷藏车存在使用成本高、液氮充注受到限制,不易推广等劣势。冷板冷藏车中的冷板装置较重且需要占据车厢的容积,故适合于中、短途运输,无法满足长途冷链运输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节约车辆运营成本,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环境友好度高,环保效益大、运行可靠性强的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适用于对存储环境要求高冷链运输的场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含发动机、主电源变换器、定子电源变换器、电源系统、双转子电机、驱动桥、第一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和天然气低温储罐;所述双转子电机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驱动桥机械连接;所述双转子电机通过所述主电源变换器和所述定子电源变换器与所述电源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系统与第一制冷系统直接电气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制冷系统与所述天然气低温储罐管路连接;所述双转子电机包括电滑环、外壳、定子绕组、永磁体、内转子绕组、内转子、外转子、和轴承,所述外壳通过所述轴承一端支撑在所述内转子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外转子上,所述定子绕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外转子通过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内转子上,所述电滑环嵌套安装在所述内转子上,所述内转子绕组安装在所述内转子的外侧,所述永磁体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主蒸发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工质泵、三通调节阀、副蒸发器、气化器,缓冲气罐和电动开关阀,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三通调节阀的一个出口与所述副蒸发器的进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所述副蒸发器的出口相连。进一步,所述发动机为液化天然气发动机。进一步,所述主蒸发器和所述副蒸发器中均配有风扇。进一步,所述第一制冷系统中主蒸发器安装在车厢顶端的后部位置,所述第二制冷系统中副蒸发器安装在车厢顶端的前部位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制冷系统中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在动力系统中引入双转子电机,实现了发动机与车轮转速解耦,使其具备多种运行模式适应不同的行驶工况,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采用了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减少了燃烧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此外在原有压缩机式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液化天然气低温特性,增加了一组制冷系统将液化天然气自身的冷量引入车厢内,用于冷藏车车厢降温,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并降低了气化器的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以及车辆运营成本低等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冷藏车车厢内部布置示意图。图中:201-驾驶室;202-冷藏厢;203-车体底盘;204-回风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包含发动机1、主电源变换器2、定子电源变换器3、电源系统4、双转子电机5、驱动桥6、第一制冷系统7、第二制冷系统8和天然气低温储罐9。双转子电机5两端分别与发动机1和驱动桥6机械(刚性)连接;双转子电机5通过主电源变换器2和定子电源变换器3与电源系统4电气连接;电源系统4与第一制冷系统7直接电气连接;发动机1通过第二制冷系统8与天然气低温储罐9由管路连接;这里优选的发动机方案为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无色、无味且无腐蚀性,燃烧后的污染物几乎没有,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双转子电机5包括电滑环51、外壳52、定子绕组53、永磁体54、内转子绕组55、内转子56、外转子57、和轴承58,外壳52通过轴承58一端支撑在内转子56上,另一端支撑在外转子57上,定子绕组53安装在外壳52的内侧,外转子57通过轴承58安装在内转子56上,电滑环51嵌套安装在内转子56上,内转子绕组55安装在内转子56的外侧,永磁体54安装在外转子57的内外两侧;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双转子电机5的内转子56相连,外转子57直接与驱动桥6相连。第一制冷系统7包含压缩机71、冷凝器72、节流阀73和主蒸发器74,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可在其中不断的循环流动。首先,液态的制冷剂通过在主蒸发器74中吸热被气化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形式;随后经压缩机71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经过冷凝器72进行放热,进而冷却剂以高压液态形式存在,经过节流阀73形成低温低压的液体,最终流回主蒸发器74,从而实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里优选的方案中,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主蒸发器74中配有风扇,可将冷量吹入冷藏车车厢内,便于更好地降温控制。主蒸发器74优选的安装方式在车厢顶端后部的风道内。第二制冷系统8包括工质泵81、三通调节阀82、副蒸发器83、气化器84,缓冲气罐86和电动开关阀85,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密闭的系统。其中三通调节阀82的一个出口与副蒸发器83的进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副蒸发器83的出口相连。这里优选的方案中,副蒸发器83中也配有风扇,并安装在车厢顶端前部的风道内。天然气低温储罐9中的液态天然气通过工质泵81经三通调节阀82泵入副蒸发器83中,由风扇将低温液态天然气的冷量通过鼓风方式输出至车厢内,并可通过改变三通调节阀82的双向开度来调节流经副蒸发器83中低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含发动机(1)、主电源变换器(2)、定子电源变换器(3)、电源系统(4)、双转子电机(5)、驱动桥(6)、第一制冷系统(7)、第二制冷系统(8)和天然气低温储罐(9);/n所述双转子电机(5)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驱动桥(6)机械连接;所述双转子电机(5)通过所述主电源变换器(2)和所述定子电源变换器(3)与所述电源系统(4)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系统(4)与第一制冷系统(7)直接电气连接;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二制冷系统(8)与所述天然气低温储罐(9)管路连接;/n所述双转子电机(5)包括电滑环(51)、外壳(52)、定子绕组(53)、永磁体(54)、内转子绕组(55)、内转子(56)、外转子(57)、和轴承(58),所述外壳(52)通过所述轴承(58)一端支撑在所述内转子(56)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外转子(57)上,所述定子绕组(53)安装在所述外壳(52)的内侧,所述外转子(57)通过所述轴承(58)安装在所述内转子(56)上,所述电滑环(51)嵌套安装在所述内转子(56)上,所述内转子绕组(55)安装在所述内转子(56)的外侧,所述永磁体(54)安装在所述外转子(57)的内外两侧;/n所述第一制冷系统(7)包含压缩机(71)、冷凝器(72)、节流阀(73)和主蒸发器(74),依次通过管路连接;/n所述第二制冷系统(8)包括工质泵(81)、三通调节阀(82)、副蒸发器(83)、气化器(84),缓冲气罐(86)和电动开关阀(85),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三通调节阀(82)的一个出口与所述副蒸发器(83)的进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所述副蒸发器(83)的出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冷源系统的混合动力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含发动机(1)、主电源变换器(2)、定子电源变换器(3)、电源系统(4)、双转子电机(5)、驱动桥(6)、第一制冷系统(7)、第二制冷系统(8)和天然气低温储罐(9);
所述双转子电机(5)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驱动桥(6)机械连接;所述双转子电机(5)通过所述主电源变换器(2)和所述定子电源变换器(3)与所述电源系统(4)电气连接;所述电源系统(4)与第一制冷系统(7)直接电气连接;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二制冷系统(8)与所述天然气低温储罐(9)管路连接;
所述双转子电机(5)包括电滑环(51)、外壳(52)、定子绕组(53)、永磁体(54)、内转子绕组(55)、内转子(56)、外转子(57)、和轴承(58),所述外壳(52)通过所述轴承(58)一端支撑在所述内转子(56)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外转子(57)上,所述定子绕组(53)安装在所述外壳(52)的内侧,所述外转子(57)通过所述轴承(58)安装在所述内转子(56)上,所述电滑环(51)嵌套安装在所述内转子(56)上,所述内转子绕组(55)安装在所述内转子(56)的外侧,所述永磁体(54)安装在所述外转子(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翔蔡英凤陈龙孙晓东朱镇王勇刘光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