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安医学院专利>正文

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077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包括不锈钢绝缘保护壳,在不锈钢绝缘保护壳内设置有可导热性加热体,可导热性加热体上内嵌有适应不同规格试剂管的试管孔,可导热性加热体与绝缘保护壳底部之间还设置有PTC恒温加温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设定实验所需特定温度,也能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检查试剂加热情况,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功能高效,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常规的动物实验中,实验人员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化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需要使用各种类型的试管,不同的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也不尽相同,对于试剂的保存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通常有常温保存、4℃保存、-20℃保存、-80℃等几种常规保存方式。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试验所用到的材料,将一些温度过低甚至超低温保存的试剂提前解冻,传统方式常将装有试剂的管子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或用人工手心温度捂热等待数分钟进行解冻处理,因该方法效率低下,且对于某些特殊试剂容易引起试剂变性失活,对实验人员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危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解决现有实验过程中试剂解冻效率低下、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实验人员的安全性得以保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包括不锈钢绝缘保护壳,在不锈钢绝缘保护壳内设置有可导热性加热体,可导热性加热体上内嵌有适应不同规格试剂管的试管孔,可导热性加热体与绝缘保护壳底部之间还设置有PTC恒温加温片。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试管孔包括4个1.5mlEP管规格的试管孔a、3个10mlEP管规格的试管孔b和一个T25瓶类规格的试管孔c。PTC恒温加温片均匀的平铺在不锈钢绝缘保护壳的底部,与可导热性加热体紧密相贴。PTC恒温加温片连接有智能温控器,PTC恒温加温片的一端连接有漏电保护插头,漏电保护插头连接电源。智能温控器的型号为OHR-F300,功率为250V,10A;智能温控器6控制温度的上限为100℃±2度。试管孔均匀的分布在可导热性加热体上层结构中。PTC恒温加温片均匀的放置在可导热性加热体底部。在绝缘保护壳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与智能温控器相连接。智能温控器采用PID恒温恒流控制技术,精确地将装置温度控制在-20—65℃。智能控温器采用单路PID控制模式和温控曲线程序控制模式,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算式,无需人工整定参数,在低功率状况下快速升到实验所需融化温度,稳定后控制温度精度基本达±0.1度。绝缘保护壳的主体材料为铁镍合金,内部的可导热性加热体为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铝铜合金等。不锈钢绝缘保护壳可以是304奥氏体不锈钢层,耐氧化,耐腐蚀,易于擦拭清洗,外涂富含质感。试管孔均为锥体结构。可导热性加热体材料为铝铜合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在常规的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同时给多种实验试剂加热,达到有效提高实验效率且保护实验人员安全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电热装置内置多种规格的试管孔,符合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不同的试管规格可放置不同的孔径中,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通过底部的加热条及通体的导热性能良好的不锈钢材质,加热迅速、导热均匀,同时控温器的存在是为了防止加热温度太高影响实验试剂化学性质,本专利技术可以人工手动调节合适的温度控制加热,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热装置内部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热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试管孔a,2.试管孔b,3.试管孔c,4.可导热性加热体,5.绝缘保护壳,6.智能温控器,7.PTC恒温加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在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内设置有可导热性加热体4,可导热性加热体4上内嵌有适应不同规格试剂管的试管孔,可导热性加热体4与绝缘保护壳5底部之间还设置有PTC恒温加温片7。试管孔包括4个1.5mlEP管规格的试管孔a1、3个10mlEP管规格的试管孔b2和一个T25瓶类规格的试管孔c3。PTC恒温加温片7均匀的平铺在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的底部,与可导热性加热体4紧密相贴。PTC恒温加温片7连接有智能温控器6,PTC恒温加温片7的一端连接有漏电保护插头,漏电保护插头连接电源。智能温控器6的型号为OHR-F300,功率为250V,10A;智能温控器6控制温度的上限为100℃±2度。试管孔均匀的分布在可导热性加热体4上层结构中。PTC恒温加温片7均匀的放置在可导热性加热体4底部。在绝缘保护壳5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与智能温控器6相连接。智能温控器6采用PID恒温恒流控制技术,精确地将可导热性加热体4温度控制在-20-65℃。可导热性加热体材料4为铝铜合金。智能温控装置包括底部的PTC恒温加热片和智能温控器6,加热片的规格为73mm×63mm×7mm,如图2所示,在可导热加热体底部均匀平铺恒温PTC恒温加热片,智能控温装置及其显示屏在容器外侧正下方嵌置,导线在其内连接,PTC恒温加热片的一端连接有漏电保护插头,漏电保护插头连接电源,如图1所示,内置电热性导热体上嵌有不同试管规格的空心长方体及组合状试管放置孔分别为1.5mlEP管类大小、10mlEP管类大小和T25管类大小的试管孔,加热时可选取合适的规格的试管孔置入其中,设定好加热所需温度后,通过220V、10A的漏电保护插头及电源对试管进行加热。如图3所示,电热装置包括绝缘保护壳5、智能温控器6、可导热加热体4,绝缘保护壳5为一空心长方体状结构,内侧可导热加热体4内含4个1.5mlEP管类大小的试管孔a1,3个10mlEP管类大小的试管孔b2和一个T25瓶类大小的试管孔c3。智能温控器6位于可导热加热体4与绝缘保护壳5之间,显示屏6在外侧的绝缘保护层正下方显示,内部连有漏电保护插头。内部核心加热装置PTC恒温加热片7在可导热加热体4外侧底部均匀平铺如图2所示。使用时,连接好功率为220V10A的装有漏电保护装置开关的插头,选定实验所需适宜温度,将所需加热的实验试剂放入对应大小的试管孔内,即可进行加热,到设定好的温度后自动恒温保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用干净的软布擦拭装置内部,喷洒酒精后,连接电源插头与插座,检查低温/冷冻保存的试剂试管密闭性后,将其放入加热装置的试管孔内,调节温控器,设定好加热所需的温度后等待一段时间,电热装置即可工作,待温度升至设定温度后则不再升温,装置进入自动恒温状态加热,实验人员可取出试剂,检查试剂是否达到所需溶解状态,若符合实验操作,即可停止加热,关闭电源,拔下插头,使用试剂进行后续操作。本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实验人员人工用手心温度捂热等待数分钟进行解冻处理,该物品可有效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及便捷度,减轻实验人员工作量并且保护实验人员安全,采用PTC恒温发热片,内置绝缘可导热加热体装置和220V、10A的漏电保护插头保护装置不漏电,同时控温器监控可导热性加热体温度,在操作过程中需不断检查设定好的中间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在所述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内设置有可导热性加热体(4),所述可导热性加热体(4)上内嵌有适应不同规格试剂管的试管孔,所述可导热性加热体(4)与绝缘保护壳(5)底部之间还设置有PTC恒温加温片(7)。/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在所述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内设置有可导热性加热体(4),所述可导热性加热体(4)上内嵌有适应不同规格试剂管的试管孔,所述可导热性加热体(4)与绝缘保护壳(5)底部之间还设置有PTC恒温加温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孔包括4个1.5mlEP管规格的试管孔a(1)、3个10mlEP管规格的试管孔b(2)和一个T25瓶类规格的试管孔c(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TC恒温加温片(7)均匀的平铺在不锈钢绝缘保护壳(5)的底部,与可导热性加热体(4)紧密相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控加热实验试管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TC恒温加温片(7)连接有智能温控器(6),所述PTC恒温加温片(7)的一端连接有漏电保护插头,漏电保护插头连接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华刘玉琪余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