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2806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铁源和锌源溶于超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A;(2)将硫源溶于超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3)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溶液B,滴加到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溶液A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C;(4)将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D;(5)将步骤(4)中制备得到的溶液D,加入到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混合液C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E;(6)将步骤(5)中制备得到的混合液E进行离心,得到固体沉淀F,将固体沉淀F烘干、研磨,得到所述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排入环境中,这类污染物具有远距离迁移性、难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积累性。近年来,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的潜在不利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芬顿技术是一种处理废水中有毒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有前途的技术。芬顿技术能够利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来攻击污染物,达到将大分子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甚至矿化为CO2和H2O。然而,在经典芬顿反应中,由于其对H2O2利用率低下,大量H2O2无效分解,造成能源浪费。且反应中的Fe2+被不断消耗转化为Fe3+,产生大量铁泥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在经典芬顿反应的基础上,提升了H2O2的利用率,同时极低的Fe3+溶出量,解决了Fe3+造成的水体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所需原材料廉价易得的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铁源和锌源溶于超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A;/n(2)将硫源溶于超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n(3)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溶液B,滴加到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溶液A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C;/n(4)将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D;/n(5)将步骤(4)中制备得到的溶液D,加入到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混合液C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E;/n(6)将步骤(5)中制备得到的混合液E进行离心,得到固体沉淀F,将固体沉淀F烘干、研磨,得到所述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铁源和锌源溶于超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A;
(2)将硫源溶于超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
(3)将步骤(2)中制备得到的溶液B,滴加到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溶液A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C;
(4)将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D;
(5)将步骤(4)中制备得到的溶液D,加入到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混合液C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E;
(6)将步骤(5)中制备得到的混合液E进行离心,得到固体沉淀F,将固体沉淀F烘干、研磨,得到所述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铁源为六水合氯化铁,锌源为七水合硫酸锌,其中,六水合氯化铁、七水合硫酸锌和超纯水的摩尔比为:六水合氯化铁:七水合硫酸锌:超纯水=(1-3):(10-15):(550-1700);所述步骤(1)中,搅拌的温度为25-35℃,搅拌的速率为450-700r/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相类芬顿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硫源为九水合硫化钠,其中,九水合硫化钠和超纯水的摩尔比为:九水合硫化钠:超纯水=(10-15):(270-840);所述步骤(2)中,搅拌的温度为25-35℃,搅拌的速率为450-700r/min。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吕来高婷婷邓康蓝卢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