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2799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日化用品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去味制剂包括微生物菌液,所述微生物菌液来自微生物发酵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类肠系膜明串珠菌、热噬淀粉芽孢杆菌、鼠李糖杆菌,通过核心微生物菌液发挥抑菌去味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仅使用四种微生物,采用简单微生物配方即可达到非常高的异味去除效果,在减少制备成本的同时,也减少发酵过程中出现不良微生物及过量不良代谢产物的量,另外还达到了发酵、保藏、回收处理再利用条件放宽的效果,再通过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制备方法,获得的制剂,核心组分菌液活性高,不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不易受到环境杂菌的污染,使用周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化用品及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味剂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传统去味剂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去味剂主要包括物理去味剂、化学去味剂、生物去味剂、微生物型去味剂等。异味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均产生影响,降低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产生异味的物质有上万种,其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醇类、氨、硫化氢、二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铬酸和酚类等。最常见的硫化氢气体异味,有剧毒,含0.1%硫化氢的气体,可使人体中毒,低浓度含硫化氢环境也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消化道刺激巨大,长期处于该环境的会对脏器产生严重损害。目前用于养殖场或厕所边等生活环境的去味剂,主要为化学类去味剂,主要是因为化学去味剂较物理去味剂,在异味气体浓度较高的环境下,更能起到快速显效的作用,然而,更加符合目前环保健康的社会生活原则的微生物去味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包括微生物菌液,所述微生物菌液来自微生物发酵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类肠系膜明串珠菌、热噬淀粉芽孢杆菌、鼠李糖杆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包括微生物菌液,所述微生物菌液来自微生物发酵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类肠系膜明串珠菌、热噬淀粉芽孢杆菌、鼠李糖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液还包括阿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植物废料、复合微生物菌液混合,发酵得到微生物发酵液;所述发酵,温度为28-30℃,时间为12-72h;发酵期间进行间歇性曝气,每次曝气1-3h,曝气间隔时间为2-4h;所述植物废料为秸秆、玉米芯中的一种或二种;为将相应植物废料原料粉碎过150-200目筛,121℃高温高压灭菌30min后所得;复合微生物菌液由无菌水配制而成,其中包括微生物菌液中的全部微生物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为7.56-9.89×1010个/mL、类肠系膜明串珠菌的菌体浓度为5.69-7.66×1010个/mL、热噬淀粉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为4.78-7.12×1010个/mL、鼠李糖杆菌的菌体浓度为3.88-5.13×1010/m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废料与复合微生物菌液的质量比为(1-15):(1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抑菌去味制剂为多层颗粒结构,从内到外包括芯部、硬化层和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志董亮韩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