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以及活性液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43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以及活性液培养方法,涉及污水处理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红球菌、交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双岐菌、酵母菌、固体颗粒状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加入载体,使得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进行增殖,成团生长,保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对水体处理的效果,解决了微生物在水体中分散不均匀导致的氨氮去除率过低的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以及活性液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以及活性液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污水处理常用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法、化学法和新型的生物法,物理法最为环保节能,但必然存在净化能力弱的问题,化学法也存在费用高、要求高等缺陷,生物法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多为液体状态,使用后菌剂及其添加剂均无法回收,这在生物法自身高成本的基础上,又再次增加了成本,另外,由于菌液投放在待处理废水或污泥环境中,直接分散开来,虽然使得菌与待处理物质溶液或悬浮液直接接触,但是也造成了菌的生长环境直接开放为污水环境,造成菌群生长环境极其不稳定,对菌群的生长、存活和及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污水处理微生物菌液,在利用其进行污水处理之后,菌本身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后续处理中不易沉淀,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同时若菌液中含有其他培养基组分,同样地,这部分组分也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进一步增加了后续步骤的难度和成本。最后,由于菌体自身自重较大,投加到水体中会导致其在水中分布不均匀,一些情况下,菌液中绝大多数菌体会分布在水体的下部,这也是降低其氨氮去除率,削减污水处理效果的一大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传统污水处理用的微生物菌液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以及活性液培养方法,方案如下:
[0004]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红球菌、交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双岐菌、酵母菌、固体颗粒状载体。
[0005]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还可以包括阿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0006]优选地,所述固体颗粒状载体为分层结构,由内到外包括核芯、支撑层和轻质层,其中,核芯、支撑层和轻质层均包括多孔炭材料、生物碳源、淀粉胶粘剂、碳海绵。
[0007]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各菌原液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枯草芽孢杆菌原液5

15份、红球菌原液1

3份、交替假单胞菌原液2

5份、脱氮硫杆菌原液14

26份、双岐菌原液10

14份、酵母菌原液3

9份;相应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固体颗粒状载体的质量份数为19

33份。
[0008]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各菌原液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枯草芽孢杆菌原液5

15份、红球菌原液1

3份、交替假单胞菌原液2

5份、脱氮硫杆菌原液14

26份、双岐菌
原液10

14份、酵母菌原液3

9份、阿氏芽孢杆菌原液1

2份、环状芽孢杆菌原液1

3份、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原液2

4份、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原液2

5份;相应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固体颗粒状载体的质量份数为19

33份
[0009]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中,各菌原液组分中分别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红球菌、交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双岐菌、酵母菌的浓度分别为2.16

5.89
×
10
10
个/mL、3.11

8.86
×
10
10
个/mL、5.91

8.46
×
10
10
个/mL、4.66

6.79
×
10
10
个/mL、3.99

5.81
×
10
10
个/mL和6.88

8.98
×
10
10
/mL。
[0010]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中,各菌原液组分中分别含有阿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浓度分别为1.15

3.59
×
10
10
个/mL、2.15

4.05
×
10
10
个/mL、1.93

3.52
×
10
10
个/mL、1.59

4.25
×
10
10
个/mL、1.26

3.51
×
10
10
个/mL。
[0011]优选地,所述固体颗粒状载体的制备方法为:
[0012](1)将多孔炭材料、生物碳源、淀粉胶粘剂、碳海绵混合均匀,加无菌水混匀后静置、造粒、干燥;
[0013](2)步骤(1)所得颗粒进行程序冷/热处理,得到固态颗粒状载体。
[0014]优选地,步骤(1)所述多孔碳材料为竹炭粉。
[0015]优选地,步骤(1)所述生物碳源包括麸皮;更优选地,所述生物碳源还包括秸秆、麦壳、稻壳、玉米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生物碳源为粉末状,粒径为150

200目。
[0016]优选地,步骤(1)所述淀粉胶粘剂包括复合型淀粉粘合剂或改性淀粉粘合剂等,主要成分为淀粉或改性淀粉,可从市场购买或通过现有公开的方法自行制备。
[0017]优选地,步骤(1)所述碳海绵为粉末状,粒径为0.2

0.5mm。
[0018]优选地,步骤(1)所述多孔炭材料、生物碳源、淀粉胶粘剂、碳海绵、无菌水的质量比为(5

8):(9

13):(2

3):(4

20):(60

100);静置时间为1

4h;所述造粒,粒径为15

70mm,造粒温度为40

70℃;所述干燥为热风干燥,温度为80

100℃,时间为45

120min。
[0019]优选地,步骤(2)所述程序冷/热处理,具体为:降温至15

20℃,以300

400℃/min速度升温至T1,保温时间t1;以300

400℃/min速度降温至T2,保温时间t2;以200

300℃/min速度降温至室温,室温鼓风10

30s。
[0020]优选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红球菌、交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双岐菌、酵母菌、固体颗粒状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状载体为分层结构,由内到外包括核芯、支撑层和轻质层,其中,核芯、支撑层和轻质层均包括多孔炭材料、生物碳源、淀粉胶粘剂、碳海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还包括阿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各菌原液组分按质量份数计为:枯草芽孢杆菌原液5

15份、红球菌原液1

3份、交替假单胞菌原液2

5份、脱氮硫杆菌原液14

26份、双岐菌原液10

14份、酵母菌原液3

9份;相应地,复合微生物菌原液中固体颗粒状载体的质量份数为19

33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中,各菌原液组分中分别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红球菌、交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双岐菌、酵母菌的浓度分别为2.16

5.89
×
10
10
个/mL、3.11

8.86
×
10
10
个/mL、5.91

8.46
×
10
10
个/mL、4.66

6.79
×
10
10
个/mL、3.99

5.81
×
10
10
个/mL和6.88

8.98
×
10
10
/mL。6.根据权利要求2

5所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颗粒状载体的制备方法为:(1)将多孔炭材料、生物碳源、淀粉胶粘剂、碳海绵混合均匀,加无菌水混匀后静置、造粒、干燥;(2)步骤(1)所得颗粒进行程序冷/热处理,得到固态颗粒状载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原液,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孔碳材料为竹炭粉;所述生物碳源包括麸皮;所述碳海绵为粉末状,粒径为0.2

0.5mm;步骤(1)所述多孔炭材料、生物碳源、淀粉胶粘剂、碳海绵、无菌水的质量比为(5

8):(9

13):(2

3):(4

20):(60

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王宏志令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