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78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所述废矿石层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该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在原有的沉陷区坑里的中部放置岩石块作为基础层,并在内部预留由外置管构成的蓄水井,并在蓄水井中设置内管并填充小碎石实现过滤,有效避免堵塞水泵,且废矿石填充层的顶部设有上铺设层,通过多层铺设设计可以土地复垦种植,两侧的蓄水坑作为种植的灌溉水源,不仅方便种植且两侧引流蓄水能力更强,效果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地复垦
,尤其涉及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
技术介绍
矿山土地复垦,又称土地复垦,是采矿权人按照矿产资源和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矿山土地复垦是对因采矿弃置的土地进行勘测规划、填平整治和开发利用的方法和过程。采矿作业造成土地破坏和荒芜,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现有的矿山土地复垦方法,不易实现且蓄水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蓄水池中收集的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所述废矿石层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步骤2:在填充废矿石层的同时均匀间隔预埋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为金属管,且整个金属管体由防氧化剂浸泡而成,且表面涂有抗氧化层,外套管上同时设有多个渗水孔,外套管内设有高强度塑料内套管,内套管上也设有渗水孔;步骤3:步骤2中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设有填充有直径为3-5cm的碎石构成的碎石填充层,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设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通过水管与顶部的水泵连通;步骤3:在废矿石层的顶面设有上铺设层,所述上铺设层的厚度为40-60cm,填充后与相邻地表深度相同,所述上铺设层自下而上包括黏土固定层、铁尾矿砂层以及顶部能够耕种植被的土壤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的黏土固定层的厚度为10-20cm,铁尾矿砂层的厚度为5-10cm,土壤层的厚度为25-30c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套管预先安置于废矿石层中,其上端位于上铺设层,且顶部对应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与上铺设层共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安置于废矿石层中的外套管构成蓄水井,沉陷水坑中设有的蓄水井数量为1-3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在原有的沉陷区坑里的中部放置岩石块作为基础层,并在内部预留由外置管构成的蓄水井,并在蓄水井中设置内管并填充小碎石实现过滤,有效避免堵塞水泵,且废矿石填充层的顶部设有上铺设层,通过多层铺设设计可以土地复垦种植,两侧的蓄水坑作为种植的灌溉水源,不仅方便种植且两侧引流蓄水能力更强,效果更加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的整体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的蓄水井结构图;图中:1、废矿石层,2、蓄水坑,3、上铺设层,4、外套管,5、内套管,6、碎石填充,7、水泵,8、水管,9、过滤盒,10、顶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1,所述废矿石层1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2;步骤2:在填充废矿石层1的同时均匀间隔预埋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为金属管,且整个金属管体由防氧化剂浸泡而成,且表面涂有抗氧化层,外套管4上同时设有多个渗水孔,外套管4内设有高强度塑料内套管5,内套管5上也设有渗水孔;步骤3:步骤2中的外套管4和内套管5之间设有填充有直径为3-5cm的碎石构成的碎石填充层6,所述内套管5的底部设有过滤盒9,所述过滤盒9通过水管8与顶部的水泵7连通;步骤3:在废矿石层1的顶面设有上铺设层3,所述上铺设层3的厚度为40-60cm,填充后与相邻地表深度相同,所述上铺设层3自下而上包括黏土固定层、铁尾矿砂层以及顶部能够耕种植被的土壤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的黏土固定层的厚度为10-20cm,铁尾矿砂层的厚度为5-10cm,土壤层的厚度为25-30c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套管4预先安置于废矿石层1中,其上端位于上铺设层3,且顶部对应设有顶盖10,所述顶盖10的顶面与上铺设层3共面。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安置于废矿石层1中的外套管4构成蓄水井,沉陷水坑中设有的蓄水井数量为1-3个。该专利技术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在原有的沉陷区坑里的中部放置岩石块作为基础层,并在内部预留由外置管构成的蓄水井,并在蓄水井中设置内管并填充小碎石实现过滤,有效避免堵塞水泵,且废矿石填充层的顶部设有上铺设层,通过多层铺设设计可以土地复垦种植,两侧的蓄水坑作为种植的灌溉水源,不仅方便种植且两侧引流蓄水能力更强,效果更加突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1),所述废矿石层(1)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2);/n步骤2:在填充废矿石层(1)的同时均匀间隔预埋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为金属管,且整个金属管体由防氧化剂浸泡而成,且表面涂有抗氧化层,外套管(4)上同时设有多个渗水孔,外套管(4)内设有高强度塑料内套管(5),内套管(5)上也设有渗水孔;/n步骤3:步骤2中的外套管(4)和内套管(5)之间设有填充有直径为3-5cm的碎石构成的碎石填充层(6),所述内套管(5)的底部设有过滤盒(9),所述过滤盒(9)通过水管(8)与顶部的水泵(7)连通;/n步骤3:在废矿石层(1)的顶面设有上铺设层(3),所述上铺设层(3)的厚度为40-60cm,填充后与相邻地表深度相同,所述上铺设层(3)自下而上包括黏土固定层、铁尾矿砂层以及顶部能够耕种植被的土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1),所述废矿石层(1)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2);
步骤2:在填充废矿石层(1)的同时均匀间隔预埋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为金属管,且整个金属管体由防氧化剂浸泡而成,且表面涂有抗氧化层,外套管(4)上同时设有多个渗水孔,外套管(4)内设有高强度塑料内套管(5),内套管(5)上也设有渗水孔;
步骤3:步骤2中的外套管(4)和内套管(5)之间设有填充有直径为3-5cm的碎石构成的碎石填充层(6),所述内套管(5)的底部设有过滤盒(9),所述过滤盒(9)通过水管(8)与顶部的水泵(7)连通;
步骤3:在废矿石层(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一玫陈忠磊单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