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0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的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有间隔,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纵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二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分隔部接触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一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分隔部接触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横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该电源转换器能够有效地降低爬电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转换器
本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的

技术介绍
在电源转换器中,常同时存在有用于为强电设备供电的插座元件和用于为弱电设备供电的USB充电元件。在二者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可能发生放电现象。CN204615619U公开了一种电源转换器,其通过设置隔离筋增加了爬电距离。然而,当隔离筋之间的间隔较小或上述电位差较大时,上述爬电距离可能无法满足要求。由此,仍存在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化的爬电距离的电源转换器。这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壳体,其沿横向延伸,载置有用于为强电设备供电的插座元件和用于为弱电设备供电的USB充电元件;和第二壳体,其沿横向延伸,与所述第一壳体在纵向上相对地布置,使得所述插座元件和所述USB充电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一起包围所述插座元件和所述USB充电元件。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的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有间隔,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纵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二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分隔部接触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一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分隔部接触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横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由此,借助于相互配合的第一分隔部、第二分隔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显著地增大了插座元件与USB充电元件之间的最短路径/爬电距离,从而提高了产品安全性。有利的是,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的范围(被定义为)从该自由端(或者说,该自由端的末端/远端/最末端)起、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上在纵向上延伸不超过所述第一分隔部在纵向上的长度的15%为止;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的范围(被定义为)从该自由端(或者说,该自由端的末端/远端/最末端)起、在所述第二分隔部上在纵向上延伸不超过所述第二分隔部在纵向上的长度的15%为止。也就是说,第一分隔部/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并非严格指末端,而是可以在小范围内变化,这同样也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有利的是,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横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的间隔的50%,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横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的间隔的50%。也就是说,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这二者不仅在横向上至少存在重叠,而且每一者均大于所述间隔的一半。由此能够在确保增大爬电距离的情况下,提升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结构稳定性。当发生干涉时,弹性的第一突出部/弹性的第二突出部能够更均衡地起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横向上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的间隔的55%,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横向上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的间隔的55%。这里,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在横向上的长度也不宜过大,以在提高爬电距离的同时,尽可能地削减安装干涉的影响。有利的是,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至少自由端和/或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自由端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通过上述设置,即使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发生干涉,也能够借助于弹性变形恢复来降低干涉带来的影响。有利的是,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自由端的边缘被圆角化,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自由端的边缘被圆角化。如此,能够缓和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在发生干涉时的抗力,使得克服变形所需的力更小,由此更好地克服了干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源转换器内部的示意图;图2是第一突起部并非位于第一分隔部的最末端的示意图;和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突起部的被圆角化的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电源转换器内部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的水平方向被定义为横向X,图1中的竖直方向被定义为纵向Y。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图1中,第一壳体1沿横向X延伸,载置有用于为强电设备供电的插座元件3和用于为弱电设备供电的USB充电元件4。第二壳体2沿横向X延伸,与第一壳体1在纵向Y上相对,使得插座元件3和USB充电元件4位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用于与第一壳体1一起包围插座元件3和USB充电元件4。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沿纵向Y朝向第二壳体2突出但不与第二壳体2接触的第一分隔部5,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沿纵向Y朝向第一壳体1突出但不与第一壳体1接触的第二分隔部6。第一分隔部5与第二分隔部6在横向X上有间隔S,第一分隔部5与第二分隔部6在纵向Y上至少部分地重叠,或者说,在径向Y上有重叠的部分。由此通过第一分隔部5和第二分隔部6,插座元件3被与USB充电元件4在电气上隔开。根据本技术,为了进一步优化爬电距离,第一分隔部5的自由端(在图1中为下端)设置有沿横向X朝向第二分隔部6突出但不与第二分隔部6接触的第一突出部7,第二分隔部6的自由端(在图1中为上端)设置有沿横向X朝向第一分隔部5突出但不与第一分隔部5接触的第二突出部8。第一突出部7与第二突出部8在横向X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也就是说,在横向X上有重叠的部分。利用上述配置,与现有结构相比,一方面,弯折路径更长,另一方面,所述路径在X方向上存在反向折回,这又进一步增大了爬电距离(可参见图中相对的细线的轨迹)。由此通过上述两方面使得爬电距离被进一步优化,从而提升了设备安全性。需要说明,尽管图1示出的是:第一突出部7布置在第一分隔部5的自由端的最末端,但事实上,这里的“自由端”并不只限于“自由端的末端/最末端”,也可以是在“自由端的末端/最末端”附近。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第一分隔部5的自由端的范围为F1。F1从该自由端的末端(即图1中第一分隔部5的最下端)起、在第一分隔部上在纵向Y上(向上)延伸不超过第一分隔部5(自身)在纵向上的长度V1的15%为止。换言之,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的长度范围被定义为不超过第一分隔部自身长度V1的15%。对此,图2示出了第一突出部7不设置于第一分隔部的最末端的情况。类似地,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的范围为F2。F2从该自由端的末端(即图1中第二分隔部6的最上端)起、在第二分隔部上在纵向上(向下)延伸不超过第二分隔部在纵向上的长度(即第二分隔部6的自身长度)V2的15%为止。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突出部7在横向上的长度L1大于第一分隔部5与第二分隔部6在横向上的间隔S的50%,第二突出部8在横向上的长度L2大于第一分隔部5与第二分隔部6在横向上的间隔S的50%。换言之,第一突出部7和第二突出部8中的每一者均延伸超出所述间隔S的一半,二者在轴向X上存在重叠。更有利的是,第一突出部7和第二突出部8这两者的突出长度相等,这种对称的方式能够有利于第一突出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壳体,其沿横向延伸,载置有用于为强电设备供电的插座元件和用于为弱电设备供电的USB充电元件;和第二壳体,其沿横向延伸,与所述第一壳体在纵向上相对地布置,使得所述插座元件和所述USB充电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一起包围所述插座元件和所述USB充电元件,/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的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有间隔,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纵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n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二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分隔部接触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一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分隔部接触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横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一壳体,其沿横向延伸,载置有用于为强电设备供电的插座元件和用于为弱电设备供电的USB充电元件;和第二壳体,其沿横向延伸,与所述第一壳体在纵向上相对地布置,使得所述插座元件和所述USB充电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一起包围所述插座元件和所述USB充电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沿纵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的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横向上有间隔,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在纵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二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二分隔部接触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横向朝向所述第一分隔部突出但不与所述第一分隔部接触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横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自由端的范围从该自由端的末端起、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突破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