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63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座,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一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二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和/或,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二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所述弹簧卡子卡接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导线之间,所述突起的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弹簧卡子远离所述导线移动时,被所述弹簧卡子抵靠以使得所述弹簧卡子的移动被阻挡。所述插座能够将导线更牢固的固定于插套,定位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座
本技术涉及插座领域。
技术介绍
在插座中,需要将插套和导线焊接在一起。如果导线固定不牢,极易发生焊接失效,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对此,CN205335561U公开了一种插座,其通过设置弹簧卡子来协助插套与导线的牢固固定。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然而,在使用时发现,该弹簧卡子容易在导线的反作用力、导线自身韧性的作用下以及在后续焊接操作期间,发生小的移位(尤其是,有沿图1中竖直向上的方向移位的趋势),这显然是不期望的。由此,仍存在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内部的弹簧卡子相对于插套窜动从而确保插套与导线之间有更好的固定的插座。这通过以下实现:一种插座,包括:导线;插套,其上形成有缺口,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缺口并载置于所述缺口,在所述缺口处与所述导线焊接在一起;和弹簧卡子,包括第一卡紧臂、第二卡紧臂和衔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紧臂卡紧在所述插套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卡紧臂卡紧在所述插套的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表面上,使得所述弹簧卡子被夹在所述插套上,所述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紧臂与所述第二卡紧臂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卡紧臂与所述第二卡紧臂,所述第一卡紧臂包括:第一近端部,其邻近所述衔接部;第一远端部,其远离所述衔接部;和第一中间部,其位于所述第一近端部与所述第一远端部之间,位置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一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固定所述导线;所述第二卡紧臂包括:第二近端部,其邻近所述衔接部;第二远端部,其远离所述衔接部;和第二中间部,其位于所述第二近端部与所述第二远端部之间,位置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二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固定所述导线。根据本技术,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一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二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和/或,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二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所述弹簧卡子卡接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导线之间,所述突起的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弹簧卡子远离所述导线移动时,能够被所述弹簧卡子抵靠以使得所述弹簧卡子的移动被阻挡。有利的是,所述突起的大小被构造为沿着所述弹簧卡子卡到所述插套上的方向逐渐变大。由此,能够在有效地起到阻挡作用的同时,使弹簧卡子能够容易地安装在插套上。有利的是,所述第一中间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近端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一远端部的高度中的任一者,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近端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远端部的高度中的任一者。这能够降低弹簧卡子的运动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弹簧卡子的固定稳定性。有利的是,所述第一中间部的高度是所述第一近端部的高度的65%-80%,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的高度是所述第二近端部的高度的65%-80%。该尺寸能够确保在起到上述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弹簧卡子本身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部的高度是所述第一近端部的高度的70%-75%,和/或,所述第二中间部的高度是所述第二近端部的高度的70%-75%。这是效果更好的区间范围。有利的是,所述第一近端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远端部的高度相等,和/或,所述第二近端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远端部的高度相等。如此,近端部、远端部和突起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致,便于弹簧卡子在插套上的安装。有利的是,所述第一中间部朝向远离所述缺口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中间部朝向远离所述缺口的方向凸出。这有利于焊接操作和控制焊锡量。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插座的内部设置有插套10和弹簧卡子20。弹簧卡子20一方面夹在插套10上,另一方面与插套10配合以固定导线,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插套10上形成有缺口11,缺口11的大小和形状与导线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相适配。由此,导线(为了清晰起见,未示出导线,但示出了导线沿着方向X延伸)穿过缺口11并放置在缺口上,意在用于在缺口处与插套10焊接在一起。弹簧卡子20包括第一卡紧臂、第二卡紧臂和衔接部25。具体地说,第一卡紧臂卡紧在插套10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卡紧臂卡紧在插套的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表面上,使得弹簧卡子20被夹在插套10上,衔接部25位于第一卡紧臂与第二卡紧臂之间并连接第一卡紧臂与第二卡紧臂。第一卡紧臂从衔接部25起朝向末端依次包括:第一近端部21、第一中间部22和第一远端部23。其中,第一近端部21是第一卡紧臂的紧邻衔接部25的部分,第一中间部22是位于第一近端部21与第一远端部23之间的部分,第一远端部23是第一卡紧臂的离衔接部25最远的部分。第一中间部22的位置与缺口11对应,第一中间部22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在图1中为下部轮廓)与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与插套10一起配合以固定导线。第二卡紧臂与第一夹紧臂类似,相应地包括:第二近端部26、第二中间部27和第二远端部28。为了使弹簧卡子被更好地定位,插套10上的与第一近端部21接触的表面和与第二远端部28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24a、24b,对称地,插套10上的与第二近端部26接触的表面和与第一远端部23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25a、25b。由此,弹簧卡子被卡接在(或者说,被夹在、被限定在)突起24a、24b、25a、25b与导线之间,这些突起的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当弹簧卡子远离导线移动时,被弹簧卡子抵靠以使得弹簧卡子的移动被阻挡。也就是说,突起的大小不能过小,至少应能保证在弹簧卡子有窜动趋势时起到阻挡作用。如此,通过四个突起24a、24b、25a、25b,有效地避免了弹簧卡子的移位。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只在一个对角方向上设置突起,例如,只设置突起24a、25b,或者,只设置突起24b、25a。如此,能够在实现一定阻挡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结构,并且能够使插套的安装更加容易。有利的是,突起24a、24b、25a、25b的大小被设置成沿着弹簧卡子卡到插套上的方向逐渐变大。在图1中,“弹簧卡子卡到插套上的方向”是指由上至下的方向Y,突起呈由下向上减缩的楔形。如此,沿着该方向Y,弹簧卡子可以更容易地移动到插套10上就位;但逆着该方向Y,弹簧卡子将被突起24a、24b、25a、25b阻挡(限位)。由此,弹簧卡子被牢固地限定就位,进而导线也能够被更牢固地固定。需要说明,突起24a、24b、25a、25b不限于图1所示的大致三棱柱形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棱锥、棱台、圆锥形状等。此外,第一中间部22的高度h小于第一近端部21的高度H1和第一远端部23的高度H2中的任一者。这里,“高度”指的是从导线(更具体地说,在图1中,导线的中心点C)开始、在弹簧卡子卡到插套上的方向Y上的长度。也就是说,对于第一卡紧臂而言,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形状。这可以进一步降低弹簧卡子的窜动趋势。需要说明,第一中间部22的高度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包括:/n导线;/n插套,其上形成有缺口,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缺口并载置于所述缺口,在所述缺口处与所述导线焊接在一起;和/n弹簧卡子,包括第一卡紧臂、第二卡紧臂和衔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紧臂卡紧在所述插套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卡紧臂卡紧在所述插套的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表面上,使得所述弹簧卡子被夹在所述插套上,所述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紧臂与所述第二卡紧臂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卡紧臂与所述第二卡紧臂,/n所述第一卡紧臂包括:第一近端部,其邻近所述衔接部;第一远端部,其远离所述衔接部;和第一中间部,其位于所述第一近端部与所述第一远端部之间,位置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一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固定所述导线;/n所述第二卡紧臂包括:第二近端部,其邻近所述衔接部;第二远端部,其远离所述衔接部;和第二中间部,其位于所述第二近端部与所述第二远端部之间,位置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二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固定所述导线;/n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一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二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和/或,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二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n所述弹簧卡子卡接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导线之间,所述突起的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弹簧卡子远离所述导线移动时,能够被所述弹簧卡子抵靠以使得所述弹簧卡子的移动被阻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包括:
导线;
插套,其上形成有缺口,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缺口并载置于所述缺口,在所述缺口处与所述导线焊接在一起;和
弹簧卡子,包括第一卡紧臂、第二卡紧臂和衔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紧臂卡紧在所述插套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卡紧臂卡紧在所述插套的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表面上,使得所述弹簧卡子被夹在所述插套上,所述衔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紧臂与所述第二卡紧臂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卡紧臂与所述第二卡紧臂,
所述第一卡紧臂包括:第一近端部,其邻近所述衔接部;第一远端部,其远离所述衔接部;和第一中间部,其位于所述第一近端部与所述第一远端部之间,位置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一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固定所述导线;
所述第二卡紧臂包括:第二近端部,其邻近所述衔接部;第二远端部,其远离所述衔接部;和第二中间部,其位于所述第二近端部与所述第二远端部之间,位置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第二中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导线的轮廓相适配,以用于固定所述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一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二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和/或,所述插套上的与所述第二近端部接触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远端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突起,
所述弹簧卡子卡接在所述突起与所述导线之间,所述突起的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突破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