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56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重呼吸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所述瓶体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瓶体盖,且瓶体的外侧包裹有鸟肺模型,所述瓶体盖的上方嵌入设置有气管,所述瓶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肺腔,且瓶体的内部位于肺腔的上方对称固定设置有颈气囊,所述瓶体的内部位于两个颈气囊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骨间气囊,所述锁骨间气囊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五支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借助气管、肺腔、颈气囊、锁骨间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腹气囊以及各个支气管可以清楚明白的演示鸟的双重呼吸的过程原理,使人们更加清晰认识鸟是如何进行双重呼吸的,操作简单,降低成本,增加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
本技术涉及双重呼吸模型
,具体是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
技术介绍
鸟的呼吸与一般的动物不同,一般的陆生脊椎动物呼吸时只空气吸进肺里,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然后呼出,而鸟的体腔内有许多由薄膜构成的气囊,与肺相通,吸气时,一部分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前气囊,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呼气时,前气囊中的空气直接呼出,后气囊中的空气经肺呼出,又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在一次呼吸过程中,肺内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因此叫做双重呼吸。鸟类在静止时,呼吸作用是靠肋骨升降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飞翔时,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不能采取这样的呼吸方式,只有依靠气囊才能完成强烈的呼吸作用,满足飞翔时高能量的消耗。当翼上举时,气囊扩大,由于内外气压不平衡,空气迅速进入肺和气囊,除部分空气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是富有氧气的,当翼下降时,气囊受到挤压而收缩,把原来贮存的空气压出,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肺前后两次进行了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可见,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吸”是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重要适应,保证了飞翔时剧烈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器官是肺与气囊,但气囊只是辅助肺呼吸,气体交换的器官依旧是肺。但是现在没有一种模型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鸟是如何进行双重呼吸的,无法起到深刻教学的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瓶体盖,且瓶体的外侧包裹有鸟肺模型,所述瓶体盖的上方嵌入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贯穿瓶体盖并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设置有鸣管,所述瓶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肺腔,且瓶体的内部位于肺腔的上方对称固定设置有颈气囊,所述瓶体的内部位于两个颈气囊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骨间气囊,所述锁骨间气囊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五支气管,两个所述第五支气管的一端贯穿锁骨间气囊和颈气囊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肱骨间的气囊,所述鸣管的下方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气管,两个所述第一支气管均穿过锁骨间气囊并延伸至肺腔的内部,所述肺腔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二支气管,且肺腔的外侧位于第二支气管的下方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三支气管,所述肺腔的底端对称嵌入设置有第四支气管,两个所述第二支气管的一端贯穿肺腔和鸟肺模型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前胸气囊,两个所述第三支气管的一端贯穿肺腔和鸟肺模型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后胸气囊,两个所述第四支气管的一端贯穿肺腔和鸟肺模型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腹气囊。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瓶体盖的上方开设有孔洞,且孔洞的直径与气管相同。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肺腔的外侧位于肺腔和第二支气管的连接处对称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的直径与第二支气管相同。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胸气囊、后胸气囊和腹气囊均采用透明气球,且三者均通过透明胶带分别固定在第二支气管、第三支气管和第四支气管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借助气管、肺腔、颈气囊、锁骨间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腹气囊以及各个支气管可以清楚明白的演示鸟的双重呼吸的过程原理,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鸟是如何进行双重呼吸的,操作简单,降低成本,增加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瓶体盖;3、鸟肺模型;4、气管;5、鸣管;6、肺腔;7、颈气囊;8、锁骨间气囊;9、第一支气管;10、第二支气管;11、第三支气管;12、第四支气管;13、前胸气囊;14、后胸气囊;15、腹气囊;16、第五支气管;17、肱骨间的气囊。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包括瓶体1,瓶体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瓶体盖2,且瓶体1的外侧包裹有鸟肺模型3,瓶体盖2的上方嵌入设置有气管4,气管4的一端贯穿瓶体盖2并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设置有鸣管5,瓶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肺腔6,且瓶体1的内部位于肺腔6的上方对称固定设置有颈气囊7,瓶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颈气囊7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骨间气囊8,锁骨间气囊8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五支气管16,两个第五支气管16的一端贯穿锁骨间气囊8和颈气囊7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肱骨间的气囊17,鸣管5的下方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气管9,两个第一支气管9均穿过锁骨间气囊8并延伸至肺腔6的内部,肺腔6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二支气管10,且肺腔6的外侧位于第二支气管10的下方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三支气管11,肺腔6的底端对称嵌入设置有第四支气管12,两个第二支气管10的一端贯穿肺腔6和鸟肺模型3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前胸气囊13,两个第三支气管11的一端贯穿肺腔6和鸟肺模型3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后胸气囊14,两个第四支气管12的一端贯穿肺腔6和鸟肺模型3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腹气囊15。在图2中,瓶体盖2的上方开设有孔洞,且孔洞的直径与气管4相同,使气管4可以嵌入设置在瓶体盖2的上方。在图1中,鸟肺模型3为弹性材料制成。在图2中,肺腔6的外侧位于肺腔6和第二支气管10的连接处对称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的直径与第二支气管10相同,使第二支气管10可以固定在肺腔6的外侧。在图1中,前胸气囊13、后胸气囊14和腹气囊15均采用透明气球,且三者均通过透明胶带分别固定在第二支气管10、第三支气管11和第四支气管12的一端,用白色气球模拟鸟的各个气囊,更加形象具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向气管4内吹气,模拟鸟在吸气,其中一部分气体进入肺腔6,在肺腔6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有一部分新鲜气体通过第二支气管10、第三支气管11、第四支气管12和第五支气管16以及其他支气管分别进入前胸气囊13、后胸气囊14、腹气囊15等其他的气囊中,并在气囊中暂时储存,当不向气管4内吹气时,此时前胸气囊13、后胸气囊14、腹气囊15等其他的气囊鼓起,肺腔6中气体出来,模拟鸟在呼气,各个气囊中的新鲜空气再次进入肺腔6,进行气体交换,由此可见,鸟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时,肺内部都在进行气体交换,即双重呼吸。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瓶体盖(2),且瓶体(1)的外侧包裹有鸟肺模型(3),所述瓶体盖(2)的上方嵌入设置有气管(4),所述气管(4)的一端贯穿瓶体盖(2)并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设置有鸣管(5),所述瓶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肺腔(6),且瓶体(1)的内部位于肺腔(6)的上方对称固定设置有颈气囊(7),所述瓶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颈气囊(7)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骨间气囊(8),所述锁骨间气囊(8)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五支气管(16),两个所述第五支气管(16)的一端贯穿锁骨间气囊(8)和颈气囊(7)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肱骨间的气囊(17),所述鸣管(5)的下方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气管(9),两个所述第一支气管(9)均穿过锁骨间气囊(8)并延伸至肺腔(6)的内部,所述肺腔(6)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二支气管(10),且肺腔(6)的外侧位于第二支气管(10)的下方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三支气管(11),所述肺腔(6)的底端对称嵌入设置有第四支气管(12),两个所述第二支气管(10)的一端贯穿肺腔(6)和鸟肺模型(3)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前胸气囊(13),两个所述第三支气管(11)的一端贯穿肺腔(6)和鸟肺模型(3)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后胸气囊(14),两个所述第四支气管(12)的一端贯穿肺腔(6)和鸟肺模型(3)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腹气囊(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鸟的双重呼吸模型,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瓶体盖(2),且瓶体(1)的外侧包裹有鸟肺模型(3),所述瓶体盖(2)的上方嵌入设置有气管(4),所述气管(4)的一端贯穿瓶体盖(2)并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设置有鸣管(5),所述瓶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肺腔(6),且瓶体(1)的内部位于肺腔(6)的上方对称固定设置有颈气囊(7),所述瓶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颈气囊(7)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骨间气囊(8),所述锁骨间气囊(8)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五支气管(16),两个所述第五支气管(16)的一端贯穿锁骨间气囊(8)和颈气囊(7)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设置有肱骨间的气囊(17),所述鸣管(5)的下方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气管(9),两个所述第一支气管(9)均穿过锁骨间气囊(8)并延伸至肺腔(6)的内部,所述肺腔(6)的外侧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二支气管(10),且肺腔(6)的外侧位于第二支气管(10)的下方对称嵌入设置有第三支气管(11),所述肺腔(6)的底端对称嵌入设置有第四支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可赵小琼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