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及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50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及显示模组,光源合束结构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红光光源准直器、绿光光源准直器、蓝光光源准直器和合束准直器,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所述缺口位置处。在基板的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所述缺口位置处,沿光路将合束准直器相向移动,使合束准直器与各个单光源准直器之间的整体工作距离缩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准直器直径、基板尺寸形状等因素的限制,准直器之间的工作距离很难做小,导致光源合束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实现缩小准直器间工作距离,降低光源合束损耗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及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投影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及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扫描投影技术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光源调制出待显示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对应的光,然后,通过扫描器带动扫描光纤或通过MEMS(英文全称: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中文名称:微机电系统)扫描镜的运动,扫描输出每个像素点对应的光,从而将待显示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对应的光逐一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射画面。以光纤扫描为例,光纤扫描系统一般包括光纤扫描器和光源,光源中的多种颜色的发光单元,如:红绿蓝三色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经合束模块合束后得到图像上每个像素点的光,然后,将每个像素点的光输入光纤扫描器,再由光纤扫描器逐一投射到投影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在进行多种颜色的光源合束时,现有的方案是将单色光源对应的圆形准直器以及合束准直器平躺粘在方形基板上,然后调节各个准直器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精密对耦,再将准直器与基板进行粘胶固定。理论来讲,准直器之间的工作距离越小,光的损耗就越小,但由于准直器直径、基板尺寸形状等因素的限制,准直器之间的工作距离很难做小,导致光源合束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及显示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准直器直径、基板尺寸形状等因素的限制,准直器之间的工作距离很难做小,导致光源合束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红光光源准直器、绿光光源准直器、蓝光光源准直器和合束准直器,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所述缺口位置处。可选的,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绿光光源准直器、蓝光光源准直器和合束准直器的排布方式满足:红光工作距离小于绿光工作距离,且所述红光工作距离小于蓝光工作距离;其中,工作距离是指各个光源准直器与所述合束准直器之间的光路距离。可选的,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的准直器外管横截面均为D型,D型准直器外管的平面通过粘胶层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可选的,所述光源合束结构包括第一滤波片、第二滤波片;所述第一滤波片设置在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之间,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滤波片入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所述第二滤波片设置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第一滤波片之间,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滤波片后,经所述第一滤波片反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与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滤波片的两侧,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二滤波片反射至所述第一滤波片,并经所述第一滤波片反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可选的,所述光源合束结构还包括红外光源准直器。可选的,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两个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第一缺口位置处,所述红外光源准直器设置在第二缺口位置处。可选的,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红外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的准直器外管横截面均为D型,D型准直器外管的平面通过粘胶层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可选的,所述光源合束结构包括第一滤波片、第二滤波片和第三滤波片,所述第一滤波片、所述第二滤波片和所述第三滤波片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处;所述第一滤波片设置在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之间,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滤波片入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所述第二滤波片设置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第一滤波片之间,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滤波片后,经所述第一滤波片反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所述第三滤波片设置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第二滤波片之间,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三滤波片后,依次经所述第二滤波片和所述第一滤波片反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所述红外光源准直器与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滤波片的两侧,所述红外光源准直器输出的光线依次经所述第三滤波片、所述第二滤波片、所述第一滤波片反射至所述合束准直器。可选的,所述基板为陶瓷板或玻璃板。可选的,所述光源合束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开口的下壳体和封盖下壳体上开口的上盖,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供光纤通过的凹槽;所述基板、准直器和光纤均设置于外壳内,各光纤从对应的凹槽穿出。可选的,还包括分别安装于外壳的左侧和右侧的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所述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与所述外壳可分离,所述左侧端盖和所述右侧端盖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光纤穿过的通孔,通孔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构成限位凸起;所述左侧端盖和所述右侧端盖内侧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左侧端盖和右侧端盖分别扣合于对应侧的限位凸起外部,使限位凸起置于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左侧端盖和所述右侧端盖与所述下壳体均通过螺栓连接。可选的,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光纤保护套,光纤保护套套设于由该通孔穿出的光纤的外部。本技术第二方面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光源合束结构和光纤扫描器,所述光纤扫描器包括光纤和致动器,所述光源合束结构输出的光耦入所述光纤,所述光纤被所述致动器带动以在三维空间中摆动并出射扫描光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中,在基板的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所述缺口位置处,沿光路将合束准直器相向移动,使合束准直器与各个单光源准直器之间的整体工作距离缩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准直器直径、基板尺寸形状等因素的限制,准直器之间的工作距离很难做小,导致光源合束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实现缩小准直器间工作距离,降低光源合束损耗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合束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D型准直器外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红外准直器的光源合束结构的示意图;图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合束结构外壳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红光光源准直器、绿光光源准直器、蓝光光源准直器和合束准直器,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所述缺口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红光光源准直器、绿光光源准直器、蓝光光源准直器和合束准直器,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所述缺口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的排布方式满足:红光工作距离小于绿光工作距离,且所述红光工作距离小于蓝光工作距离;其中,工作距离是指各个光源准直器与所述合束准直器之间的光路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的准直器外管横截面均为D型,D型准直器外管的平面通过粘胶层固定在所述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合束结构还包括红外光源准直器;所述基板的边缘开设有两个缺口;所述合束准直器设置在第一缺口位置处,所述红外光源准直器设置在第二缺口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绿光光源准直器、所述蓝光光源准直器、所述红外光源准直器和所述合束准直器的准直器外管横截面均为D型,D型准直器外管的平面通过粘胶层固定在所述基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合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陶瓷板或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