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装置、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91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发光源、图案层、准直光学组件以及微透镜层,图案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微图案单元上具有图形;准直光学组件位于发光源和图案层之间,准直光学组件用于使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至图案层;微透镜层位于图案层的背离准直光学组件的一侧,微透镜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微透镜单元与微图案单元一一对应,各微透镜单元分别用于接收从对应的微图案单元出射的光线,并分别投射形成微图案单元上的图形对应的成像子图案,且各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最终的成像图案,从而缩小了投影装置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影装置、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
本技术涉及投影
,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装置、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投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图像显示、迎宾照明、舞台照明等领域。相关技术的投影装置具体包括发光源、带有客制化图案的菲林片、投影镜头,其中,投影镜头包括沿光线出射方向依次排布的多片镜片,投影镜头用于将菲林片的图案影像,放大投影到前方。然而,上述投影镜头因镜片尺寸较大,占用的空间较多,导致投影镜头整体尺寸较大,进而导致投影装置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影装置、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能够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发光源、图案层、准直光学组件以及微透镜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所述微图案单元上具有图形,所述准直光学组件位于所述发光源和所述图案层之间,所述准直光学组件用于使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至所述图案层,所述微透镜层位于所述图案层的背离所述准直光学组件的一侧,所述微透镜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各所述微透镜单元与各所述微图案单元一一对应,各所述微透镜单元分别用于接收从对应的所述微图案单元出射的光线,并分别投射形成所述微图案单元上的所述图形对应的成像子图案,且各所述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最终的成像图案。采用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层作为投影镜头,且将图案层设置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从而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缩小了投影装置的体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透明基材层,所述图案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朝向所述发光源的一面上,所述微透镜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的背离所述发光源的一面上。本实施例通过将图案层和微透镜层分别设置在透明基材层相背的两个面上,由于透明基材层为透明材质,因此不会对光线的出射造成影响,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图案层的微图案单元与微透镜层的微透镜单元对应的精准度,保证了成像质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微透镜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单元;所述第一微透镜单元用于投射形成第一成像子图案,所述第一成像子图案为基准成像子图案;所述第二微透镜单元用于投射形成第二成像子图案,且使所述第二成像子图案的投射位置偏移至与所述基准成像子图案的投射位置重合。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微透镜单元形成第一成像子图案,并以第一成像子图案作为基准成像子图案,第二透镜单元形成的第二成像子图案的投射位置偏移至与基准成像子图案的投射位置重合,从而基准成像子图案与第二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成像图案,保证了成像质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透镜单元为圆对称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单元为非圆对称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微透镜单元采用圆对称结构,可使得第一成像子图案形的投射位置正对第一微透镜单元,从而确定最终形成的成像图案的投射位置,第二微透镜单元采用非圆对称结构可使得第二成像子图案的投影位置偏移至与第一成像子图案的投影位置重合,从而与第一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成像图案。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各所述微图案单元上的所述图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从而使得多个成像子图案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保证叠加形成的成像图案清晰,提高成像质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各所述微透镜单元的曲率半径相同,从而确保多个成像子图案在投影位置进行叠加时,多个成像子图案的尺寸相同,叠加形成的成像图案清晰,提高成像质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准直光学组件包括准直透镜、双层微透镜阵列、单程微透镜阵列、菲涅尔透镜、LED投光透镜中的一种。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可选的准直光学组件,使得投影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搭配,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微图案单元包括透光区域和围绕所述透光区域设置的遮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形成有所述图形。本实施例通过遮光区域遮挡部分从准直光学组件出射的部分光线,而透光区域透过的部分光线可形成与图形相对应的成像子图案,且透光区域形成的图案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包括主体部分以及第一方面的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设于所述主体部分。可以理解,所述交通工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投影装置的有益效果。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第一方面的投影装置的电子产品。可以理解,所述电子产品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投影装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交通工具及电子产品,通过将图案层设置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微图案单元具有图形,同时在图案层的背离准直光学组件的一侧设置微透镜层,将微透镜层设置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且使各微透镜单元与各微图案单元一一对应,从而使微透镜单元将微图案单元的图形投射出去形成成像子图案,多个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最终的成像图案,采用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层作为投影镜头,且将图案层设置为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从而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缩小了投影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微图案单元呈矩阵阵列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微图案单元呈六边形阵列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准直光学组件为双层微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准直光学组件为单层微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准直光学组件为菲涅尔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微透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微透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源;/n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所述微图案单元上具有图形;/n准直光学组件,所述准直光学组件位于所述发光源和所述图案层之间,所述准直光学组件用于使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至所述图案层;以及/n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位于所述图案层的背离所述准直光学组件的一侧,所述微透镜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各所述微透镜单元与各所述微图案单元一一对应,各所述微透镜单元分别用于接收从对应的所述微图案单元出射的光线,并分别投射形成所述微图案单元上的所述图形对应的成像子图案,且各所述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最终的成像图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源;
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图案单元,所述微图案单元上具有图形;
准直光学组件,所述准直光学组件位于所述发光源和所述图案层之间,所述准直光学组件用于使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至所述图案层;以及
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位于所述图案层的背离所述准直光学组件的一侧,所述微透镜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各所述微透镜单元与各所述微图案单元一一对应,各所述微透镜单元分别用于接收从对应的所述微图案单元出射的光线,并分别投射形成所述微图案单元上的所述图形对应的成像子图案,且各所述成像子图案叠加形成最终的成像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透明基材层,所述图案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朝向所述发光源的一面上,所述微透镜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背离所述发光源的一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单元;
所述第一微透镜单元用于投射形成第一成像子图案,所述第一成像子图案为基准成像子图案;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宏李建德李宗政冯坤亮
申请(专利权)人: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