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06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在配置了触摸板的显示组件中,即使触摸板被强力按压,触摸板也不会贴合到显示组件上,从而能够保持良好显示。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在显示板上配置有触摸板(19),其中,触摸板(19)的与上述显示板相对的面上配置有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在显示板上配置有触摸板的显示组件的技术。技术背景图6是表示配置了现有触摸板的液晶显示组件的截面结构的图。在TFT基板11与滤色基板12 (以下为CF基板12)之间夹持未 图示的液晶层而构成液晶显示板。TFT基板11是比CF基板12大的 基板,在TFT基板11上未与CF基板12重叠的区域上配置有用于控 制液晶显示板驱动的驱动芯片13。并在CF基板12上配置有上侧偏 振片14,在TFT基板11的下侧也配置有下侧偏振片20。并且,通过 在液晶显示板的下方配置背光源来构成液晶显示组件。21是用于将液 晶保持在TFT基板11与CF基板12之间的密封件。背光源由配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15 (以下称为FPC15)上的例如 LED这样的光源18、和将由该光源18射出的光导向整个液晶显示板 的导光板17构成,其中挠性印刷电路板15的一端与TFT基板上的端 子相连接。在导光板17与液晶显示板之间配置有光学片22。该光学 片例如是上侧漫射片、上侧棱镜片、下侧棱镜片、下侧漫射片等。在 导光板17的下侧配置有反射片23,以使被导向导光板17下方的光朝 向液晶显示板一侧。为了满足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导光板 17中的除了与光源18相对的入射面以外的其余面形成得较薄。将入 射面形成得较厚是因为适于作为光源18的LED的尺寸较大,因此, 相应于该LED的尺寸而将导光板17的入射面形成得较大。在图6中, 16表示构成为框状的模制框架。在该框状的模制框架16的上侧配置 液晶显示板,在下侧配置背光源,从而构成液晶显示组件。配置于导光板17下侧的反射片23粘贴于模制框架16上,从而将导光板17和光学片22收容于模制框架16中。在这样的液晶显示组件中配置有触摸板19,通过与液晶显示板上 所显示的触摸键的位置对应地触摸该触摸板19,以起到触摸板的作 用。下述专利文献l中举出作为触摸板结构的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 - 2775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图7是将用于说明图6中所示的现有结构的技术问题的主要部分 放大而予以表示的图。触摸板19由下侧包覆着未图示的电阻膜的膜 基板32、和上侧包覆着未图示的电阻膜的玻璃基板31构成。触摸板 19是这样检测其按压位置的,即,通过用手指等按压膜基板19而使 膜基板32的电阻膜与玻璃基板31的电阻膜接触,由此来检测对触摸 板19的按压位置。在玻璃基板31上配置有多个点状间隔物33,该点 状间隔物33用于保持膜基板32与玻璃基板31之间的间隔,还用于 防止在触摸板19被按压后膜基板32与玻璃基板31的贴合。图8是表示在现有触摸板19的结构中,用手指81等强力按压触 摸板19时该触摸板19与CF基板12的情形的图。如图8所示,在触摸板19被强力按压时,有时玻璃基板31的下 表面与配置于CF基板12上的上侧偏振片14接触。如图8所示可知, 一旦该触摸板19与CF基板12上的上侧偏振片14接触,则触摸板 19与上侧偏振片14就被贴合在一起,导致出现显示不均等。在本说 明书中,将液晶显示组件作为显示组件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虽然该显 示组件优选液晶显示组件,但也可适用有才几EL ^反及其它显示才反的显 示组件。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触摸板 的显示组件,在配置有触摸板的显示组件中,即使触摸板被强力按压, 也能不贴合于显示组件而保持良好的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液晶板和有机EL板等显示板上配置有触摸板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中,该触摸板的与显示板相对的 面上配置了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在本专利技术中,可提供这样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由于该第一点 状间隔物,即使触摸板被强力按压,触摸板也不会贴合到显示组件, 能够保持良好显示。该触摸板具有例如玻璃基板那样的第 一 透光性基板和例如膜基 板那样的第二透光性基板,在各自相对的面上配置有电阻膜。在第一 透光性基板的面上、且与第二透光性基板相对的一侧,配置有多个第 二点状间隔物。在第一透光性基板的面上、且与显示板相对的一侧, 配置有多个第 一 点状间隔物。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与多个第二点状间隔物配置在从上侧观察 时不重叠的位置上。通过如此构成,在抑制点状间隔物的因外来光反 射而引起的闪烁方面较好。该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是利用可定位的丝 网印刷将丙烯酸系树脂通过UV固化等涂敷到透光性基板上而构成 的。但是,不特别拘于丙烯酸系树脂,只要是透过光而固化的树脂, 均可用作第一点状间隔物。只要是多个第 一点状间隔物的与第 一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为圆状,直径在4(Him以上且60jLim以下的范围,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为 凸状,高度在5pm以上且15pm以下的范围,就可以取得本专利技术的效 果。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是多个第 一点状间隔物的与第 一透光性基板接触 的面为圆状,直径在45pm以上且55pm以下的范围,多个第一点状 间隔物为凸状,高度在8[xm以上且12|im以下的范围。并且,为了难 以从上侧观察到点状间隔物的因外来光反射而引起的闪烁,优选是与 第 一 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的圆状直径以及凸状点状间隔物的高度尽 量小。本专利技术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中,多个第 一 点状间隔物的与第一 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为圆状,多个第二点状间隔物的与第 一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为圓状,第 一 点状间隔物的圓状的直径小于第二点状间隔 物的圆状的直径。这是由于根据点状间隔物的用途而将由凸状的点引起的漫反射 的影响减小到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缘故,具体而言,在第一点状间隔物与第一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为圆状、且直径为5(Him时,使第二点状 间隔物与第一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为圆状、且直径为30jim以上、 40pm以下。在该情况下,第一点状间隔物、第二点状间隔物都是截 面呈凸状,对于它们的高度,需要考虑到第一点状间隔物的剥离来设 计,但也可以是二者为大致相同的高度。将第 一 点状间隔物和第二点状间隔物例如沿行方向、列方向分别 以等间隔配置这样的规则配置,在防止闪烁集中、不会带来视觉上的 不协调感方面是理想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在配置有触摸 板的显示组件中,即使触摸板被强力按压,也能不贴合于显示组件地 保持良好的显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结构的截面结构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触摸板19的部位的图。图4是表示配置于玻璃基板上表面的点状间隔物33的配置、和配置于玻璃基板下表面的点状间隔物24的配置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将图4的触摸板19配置于液晶板上时的部位说明图。 图6是表示配置了现有触摸板的液晶显示组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7是将用于说明图6中所示的现有结构的技术问题的主要部分放大而予以表示的图。图8是表示在现有触摸板19的结构中,用手指81等强力按压触摸板19时该触摸板19与CF基板12的情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图。通过在TFT基板11与滤色基板12 (以下为CF基板12)之间夹 持液晶层并将它们叠合在一起而构成液晶显示板。在TFT基板11上 的未与滤色基板12重叠的部位上形成有用于控制液晶显示板的驱动 的驱动芯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在显示板上配置有触摸板,其中,上述触摸板的与上述显示板相对的面上配置有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26 2007-0157521.一种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在显示板上配置有触摸板,其中,上述触摸板的与上述显示板相对的面上配置有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其中, 上述触摸板具有第一透光性基板和第二透光性基板,在各自相对的面上配置有电阻膜,在上述第一透光性基板的面上、且在其与上述第二透光性基板相 对的一侧,配置有多个第二点状间隔物,在上述第一透光性基板的面上、且在其与上述显示板相对的一 侧,配置有上述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其中,上述多个第一点状间隔物和上述多个第二点状间隔物被配置在 从上侧观察时不重叠的位置上。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其中, 上述多个第 一 点状间隔物由丙烯酸系树脂构成。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触摸板的显示组件,其中,上述多个第 一 点状间隔物的与上述第 一 透光性基板接触的面为 圆状,其直径在40fxm以上且60|am以下的范围内。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秀直宫内昭雄三岛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