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7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溜槽,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节,所述第一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在所述第一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连接节,所述第二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节的外壁相对于所述溜槽节的外壁向内凹进第一设定距离,在所述第二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部相互搭接密封性好,不会漏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溜槽
本技术涉及溜槽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溜槽。
技术介绍
由于有的桩基比较深,而在建筑中混凝土的自由落度要求是2.5m,如果超过了这个高度,建筑用砼就会离析,影响桩质量。所以需要溜槽来运送建筑用砼。目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采用三种溜槽,一种是木质定制溜槽,这种溜槽需要钢管脚手架为支架,但是木质易受施工现场和天气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一种是焊接若干节U型钢板作为溜槽,但是焊接好的溜槽,虽然没有缝隙不会漏混凝土,但使用后不便于拆卸减短和加长;一种是一节节溜槽节连接起来,但是连接处密封不好易漏混凝土。混凝土溜槽一直没有同一的标准,现在亟需一种标准化的,利于随时改变溜槽的长度的,牢固的混凝土溜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溜槽,连接部相互搭接密封性好,不会漏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溜槽,包括依次连接的溜槽节,每个溜槽节的入料端口为第一端口,出料端口为第二端口,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节,所述第一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在所述第一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连接节,所述第二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节的外壁相对于所述溜槽节的外壁向内凹进第一设定距离,在所述第二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放置在相邻的溜槽节的第一连接部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溜槽节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圆形或U形。所述第一连接节与所述第二连接节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所述溜槽节的壁厚或所述溜槽节的壁厚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节的内壁相对于所述溜槽节的内壁向外凸出第二设定距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和所述第二设定距离均为所述溜槽节的壁厚,所述溜槽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壁厚均相同。所述第一设定距离和所述第二设定距离均为所述溜槽节的壁厚的一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壁厚为所述溜槽节的壁厚的一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溜槽,溜槽节具有相互搭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搭接的长度比较长又垫有密封垫,可以防止溜槽的连接处溜漏混凝土,方便拆接溜槽节。本技术摆脱了传统溜槽,将溜槽节标准化,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拆卸,维修。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溜槽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混凝土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溜槽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混凝土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节、12-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孔、20-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节、22-第二连接板、23-第二连接孔、30-溜槽节、40-密封垫、50-螺栓。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溜槽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混凝土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溜槽,可用于运送建筑用砼,也可用于其他流动的物体的运送。包括依次连接的溜槽节30,若干个溜槽节30通过连接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长溜槽;即除第一节溜槽节外,其余溜槽节的入料端口与相邻前一溜槽节的出料端口相连接;除最后一节溜槽节外,其余溜槽节的出料端口与相邻后一溜槽节的入料端口相连接。溜槽节30的纵截面可为梯形、半圆形或U形等。本实施例中溜槽节30的纵截面采用U形,将溜槽节30的入料端口设定为第一端口,出料端口设定为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一个溜槽节30的第一连接部10与相邻溜槽节30的第二连接部20固定连接,这样将若干溜槽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溜槽。第一连接部10包括与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节11,第一连接节11与溜槽节30的形状相同也为U形,U形第一连接节11的纵截面大小也与溜槽节30的纵截面大小相同,第一连接节11的壁可直接与溜槽节30的第一端口的壁面一体成型。在第一连接节11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2,在第一连接板1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部20包括与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连接节21,第二连接节21与溜槽节30的形状相同也为U形,但是,U形第二连接节21的纵截面大小小于溜槽节30的纵截面大小,第二连接节21的外壁相对于溜槽节30的外壁向溜槽节内均匀的凹进第一设定距离。在第二连接节21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2,在第二连接板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孔23。第一连接节11与第二连接节21的长度相同。第一设定距离可为溜槽节30的壁厚,溜槽节30、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的壁厚均相同。第一连接部10与溜槽节3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20与溜槽节30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连接部20的外壁与溜槽节30的内壁平齐。第一设定距离也可为溜槽节30的壁厚的一半,第一连接部10的壁厚与溜槽节30的壁厚相同,第一连接部10可与溜槽节3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20的壁厚为溜槽节30的壁厚的一半,第二连接部20与溜槽节30焊接时,第二连接部20内壁与溜槽节30内壁平齐。安装时,第二连接部20放置在另一溜槽节的第一连接部10上方,第二连接部20的凹进处正好搭接在第一连接部10上,然后采用螺栓50将第一连接孔13和第二连接孔23紧固。混凝土从上向下运送时,顺着第二连接部20与第一连接部10的接缝流动,不会发生漏料。第一连接节11和第二连接节21的长度可设置为20cm-30cm,较长的长度可防止漏料。为了进一步防止漏料,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之间可设置有密封垫。本技术的溜槽节出料口的第二连接部搭接在相邻的溜槽节入料口的第一连接部之上,搭接的长度比较长又垫有密封垫,可以防止溜槽的连接处溜漏混凝土,还方便拆接溜槽节。实施例2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溜槽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溜槽,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连接节11的内壁相对于溜槽节30的内壁向溜槽节外方向均匀的凸出第二设定距离。在第一连接节11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2,在第一连接板1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孔13。当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溜槽,包括依次连接的溜槽节,每个溜槽节的入料端口为第一端口,出料端口为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其中,/n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节,所述第一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在所述第一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n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连接节,所述第二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节的外壁相对于所述溜槽节的外壁向内凹进第一设定距离,在所述第二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n所述第二连接部放置在相邻的溜槽节的第一连接部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溜槽,包括依次连接的溜槽节,每个溜槽节的入料端口为第一端口,出料端口为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溜槽节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节,所述第一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在所述第一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连接节,所述第二连接节与所述溜槽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连接节的外壁相对于所述溜槽节的外壁向内凹进第一设定距离,在所述第二连接节的两个侧部的上边缘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放置在相邻的溜槽节的第一连接部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节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圆形或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高绍华张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