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3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包括水槽,水槽上方可转动设置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水槽内可转动设置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三引导辊位于水槽底部;所述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之间还设置至少一组退浆辊组,所述退浆辊组包括镂空辊、挤压辊,所述镂空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辊轴,第一辊轴上同轴固设滚筒,滚筒于第一转轴之间留有环状间隙且滚筒一端开口,滚筒的表面均布若干通孔;所述挤压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辊轴,第二辊轴外部包覆高回弹海绵层,所述高回弹海绵层抵压于滚筒表面。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织物退浆过程中浆料软化时间大大缩短,极大的缩减了退浆所需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
本技术涉及染色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
技术介绍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现有退浆过程是将织物长时间浸入至退浆机中,使织物上附着的酱料膨大软化,然后通过平幅清洗将酱料从织物上清除。但是该种静止浸润的方式中,织物上的浆料于退浆机中吸收水分缓慢,导致浆料软化所需时间较长,退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能够有效提升织物中浆料吸收水分的速度,缩短浆料软化所需时间,提升退浆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包括水槽,水槽上方可转动设置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水槽内可转动设置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三引导辊位于水槽底部;所述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之间还设置至少一组退浆辊组,所述退浆辊组包括镂空辊、挤压辊,所述镂空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辊轴,第一辊轴上同轴固设滚筒,滚筒于第一转轴之间留有环状间隙且滚筒一端开口,滚筒的表面均布若干通孔;所述挤压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辊轴,第二辊轴外部包覆高回弹海绵层,所述高回弹海绵层抵压于滚筒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退浆辊组数量为两组,两组退浆辊组上、下分布且中心对称于织物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退浆辊组与第三引导辊之间设置两组夹持辊组,所述两组夹持辊组之间设置与织物光滑接触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与固设于水槽外侧面上的震动机构传动连接。工作原理:当植物需要进行退浆时,工作人员将面料绕设在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以及第三引导辊上,从而使面料呈U型进出水槽。在此过程中,织物还从设置在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之间的退浆辊组中经过。当经过退浆辊组时,挤压辊上高回弹海绵层中所吸收的水分因为受到镂空辊的挤压而被快速压出并穿过织物进入至镂空辊中,从而提升了水在织物中的对流速度,加快了织物中浆料与水分的接触,减少了浆料软化所需时间。同时,水分在快速穿过织物时还能够将与织物结合不牢的部分浆料带入至镂空辊的通孔中,最后在经由水流冲走。从而起到一个降低后续退浆负担的作用。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织物退浆过程中浆料软化时间大大缩短,极大的缩减了退浆所需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镂空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0.水槽200.第一引导辊300.第二引导辊400.第三引导辊500.退浆辊组510.镂空辊511.第一辊轴512.滚筒513.通孔520.挤压辊521.第二辊轴522.高回弹海绵层600.夹持辊组610.夹持辊700.振动板800.振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包括水槽100、设置在水槽上方的第一引导辊200、第二引导辊300以及设置在水槽底部的第三引导辊400。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引导辊与水槽可转动连接。退浆时,织物呈U型依序绕过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第二引导辊后完成在水槽中的浸润。其中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的退浆辊组500。具体的,退浆辊组包括镂空辊510以及挤压辊520。具体的,镂空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辊轴511,该第一辊轴的外部设置与其同轴的滚筒512,该滚筒与第一辊轴同轴连接且一端开口。在滚筒的表面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513。而挤压辊则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辊轴521,该第二辊轴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一层高回弹海绵层522。详细的,该高回弹海绵层抵压在滚筒表面,即高回弹海绵层与滚筒接触时会被滚筒挤压。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能够提升退浆效果,退浆辊组500数量为两组,并且这两组退浆辊组中心对称于织物设置。此时织物上的浆料在分别经过上、下分布的两组退浆辊组时会经受不同方向的水流的冲击,进而使织物两侧的浆料软化更加均匀。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退浆辊组500与第三引导辊400之间还设置有两组夹持辊组600。具体的,夹持辊组由两根彼此抵接且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夹持辊610组成。两组夹持辊组上下分布,而在两组夹持辊组之间则设置有一片与织物光滑接触的振动板700,该振动板与固设在水槽外侧面上的振动就800传动连接。即振动板在振动机构的驱动下与织物表面高频震动,进而起到将织物表面浆料震落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水槽上方可转动设置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水槽内可转动设置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三引导辊位于水槽底部;所述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之间还设置至少一组退浆辊组,所述退浆辊组包括镂空辊、挤压辊,所述镂空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辊轴,第一辊轴上同轴固设滚筒,滚筒于第一转轴之间留有环状间隙且滚筒一端开口,滚筒的表面均布若干通孔;所述挤压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辊轴,第二辊轴外部包覆高回弹海绵层,所述高回弹海绵层抵压于滚筒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练设备中的退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水槽上方可转动设置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水槽内可转动设置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三引导辊位于水槽底部;所述第一引导辊、第三引导辊之间还设置至少一组退浆辊组,所述退浆辊组包括镂空辊、挤压辊,所述镂空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辊轴,第一辊轴上同轴固设滚筒,滚筒于第一转轴之间留有环状间隙且滚筒一端开口,滚筒的表面均布若干通孔;所述挤压辊包括与水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辊轴,第二辊轴外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胜万大福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新光明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