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2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所述三功位结构包括有数个织针及一电子选针鞍座;所述织针,包括一舌针、推杆以及推针,该舌针具有一舌针杆体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舌针杆体上的一针钩、一针舌和一针踵,该推杆设于该舌针底端一侧,并具有一弹性杆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弹性杆上的一抵顶部和一杆脚;所述电子选针鞍座,包括有一鞍座体、一设于该鞍座体前侧顶端的第一针板、一设于该第一针板下方的第二针板、一设于该鞍座体前侧底端的第三针板以及一设于该鞍座体一侧的电子选针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降低圆编机高度与成本,并降低维护和调整上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模块,尤指一种应用于圆编机上的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
技术介绍
在针织领域应用中,普遍运用的设备,当属针织机,现有的圆编机中,受到织针、针板及选针器先天结构上的影响,当要编织出更加华丽的产品时,其整体的高度及复杂度会提高,影响到整体机械的成本,在安装与维护上十分的不便。同时,一旦要进行变动时,所要花费的调整时间与人力,都非常的多,发生错误的几率高,如此一来,便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让成品价格提高,不利于业者,长期下来会不断削减业者的竞争力,不利于纺织业的发展。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进而有利于纺织业永续发展的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便成为本技术欲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圆编机高度与成本,并降低维护和调整上的麻烦的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所述三功位结构包括有数个织针及一电子选针鞍座;所述织针,其包括一舌针、推杆以及推针,该舌针具有一舌针杆体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舌针杆体上的一针钩、一针舌和一针踵,该推杆设于该舌针底端一侧,并具有一弹性杆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弹性杆上的一抵顶部和一杆脚,该推针设于该推杆内侧,并具有一推针杆体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推针杆体上的一上引导脚及一下引导脚;所述电子选针鞍座,其包括有一鞍座体、一设于该鞍座体前侧顶端的第一针板、一设于该第一针板下方的第二针板、一设于该鞍座体前侧底端的第三针板以及一设于该鞍座体一侧的电子选针单元;前述鞍座体,其底侧面凹设有一定位槽、前侧面设有一滑槽、顶端后侧处设有一调整单元,而该定位槽与该滑槽的两端皆呈开放状,且该滑槽内还设有一与该调整单元连动的滑块,其后侧面还设有一斜角部;及一穿过该定位槽与该斜角部的螺孔。前述第一针板,其设于该滑块前侧面顶端,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第一山形导轨;前述第二针板,其设于该滑块前侧面中间,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水平导轨;前述第三针板,其设于该滑块前侧面底端,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第二山形导轨、一位于该第二山形导轨入口端上方的凹陷部及一位于该第二山形导轨出口端上方的凸块部;前述电子选针单元,其设于该鞍座体左、右其中的一侧,具有二行间隔排列的开口和一位于开口内能致使该织针动作的数片选针片组,并通过一设于前侧面的定位片体,与该滑块位于该第二针板与该第三针板之间的相应面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山形导轨,还是由位于上方的一第一山形引导面及位于下方的一水平引导面所构成。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片体,还具有一设于一侧并对应于该选针片组的开槽部;一设于该定位片体另一侧顶端的上孔洞;及一设于该定位片体另一侧底端的下孔洞。更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导轨,后侧面处还凹设有一上凹陷部;所述凸块部,后侧面处还凹设有一下凹陷部。更进一步的,所述选针片组,为一直行排列的第一选针片及与第一选针片对应设置在另一行开口内的第二选针片。更进一步的,所述针钩,设于该舌针杆体顶端;所述针舌,位于该针钩底端前侧,且一端与该舌针杆体枢接且能偏转而让另一端配合该针钩开口形成一勾纱圈;所述针踵,凸设于该舌针杆体底端前侧;所述弹性杆,向下凸设于该抵顶部底端后侧并配合该抵顶部形成一容纳区;所述杆脚,凹设于该弹性杆底端前侧;所述推针杆体,能容置于该容纳区内;所述上引导脚,凸设于该推针杆体顶端前侧;所述下引导脚,间隔凸设于该推针杆体底端前侧。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杆,底端与该推针位于同一轴在线,而且长度大于该推针总长。更进一步的,所述推杆,还包括有一设于该抵顶部底端并对应于该推针顶端的卡槽;所述推针,还包括有一设于该推针杆体顶端并能与该卡槽配合的卡头。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脚,还包括有间隔设置的一上第一引导脚及一上第二引导脚。更进一步的,所述杆脚,底侧边缘与垂直的该弹性杆边缘,形成有一锐角形设置的卡扣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效果如下所示:第一点:通过本技术的织针,利用舌针、推杆以及推针的配合,缩短织针整体的高度,实现更佳的功能,电子选针鞍座相应地设置第一针板、第二针板、第三针板及电子选针单元相配合,实现降低圆编基高度的目标,实现降低圆编机高度的目标,而且最重要的是,相对传统选针鞍座,更容易维护,成本也随着下降,有利于纺织业的发展。第二点:本技术中,织针和电子选针鞍座的设置,能便于纺织业者调整配置,以织出全织加半织加不织的三功位变化,不用重新学习,让本技术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在更新上所付出的心力与成本能更低,让纺织业者能更愿意引进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子选针鞍座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子选针鞍座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子选针鞍座的电子选针单元正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织针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织针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织针以不同推针组成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实施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织针21螺孔11舌针22第一针板111舌针杆体221第一山形导轨112针钩2211第一山形引导面113针舌2212水平引导面114针踵23第二针板12推杆231水平导轨121弹性杆2311上凹陷部122抵顶部24第三针板123杆脚241第二山形导轨1231卡扣部242凹陷部124卡槽243凸块部13推针2431下凹陷部131推针杆体25电子选针单元132上引导脚251开口1321第一引导脚252选针片组1322第二引导脚2521第一选针片133下引导脚2522第二选针片134卡头253定位片体2电子选针鞍座2531开槽部21鞍座体2532上孔洞211定位槽2533下孔洞212滑槽100三功位结构213调整单元10纱圈214滑块20容纳区215斜角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所示,图中揭示出一种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所述三功位结构100,包括有数个织针1及一电子选针鞍座2;所述织针1,包括一舌针11、推杆12以及推针13,该舌针11具有一舌针杆体111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舌针杆体111上的一针钩112、一针舌113、一针踵114,该推杆12设于该舌针11底端一侧,并具有一弹性杆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三功位结构(100)包括有数个织针(1)及一电子选针鞍座(2);所述织针(1),包括一舌针(11)、推杆(12)以及推针(13),该舌针(11)具有一舌针杆体(111)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舌针杆体(111)上的一针钩(112)、一针舌(113)和一针踵(114),该推杆(12)设置于该舌针(11)底端一侧,并具有一弹性杆(121)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弹性杆(121)上的一抵顶部(122)和一杆脚(123),该推针(13)设于该推杆(12)内侧,并具有一推针杆体(131)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推针杆体(131)上的一上引导脚(132)及一下引导脚(133);/n所述电子选针鞍座(2),包括有一鞍座体(21)、一设于该鞍座体(21)前侧顶端的第一针板(22)、一设于该第一针板(22)下方的第二针板(23)、一设于该鞍座体(21)前侧底端的第三针板(24)以及一设于该鞍座体(21)一侧的电子选针单元(25);前述鞍座体(21),底侧面凹设有一定位槽(211)、前侧面设有一滑槽(212)、顶端后侧处设有一调整单元(213),而该定位槽(211)与该滑槽(212)的两端皆呈开放状,且该滑槽(212)内还设有一与该调整单元(213)连动的滑块(214),其后侧面还设有一斜角部(215);及一穿过该定位槽(211)与该斜角部(215)的螺孔(216);/n前述第一针板(22),设置于该滑块(214)前侧面顶端,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第一山形导轨(221);前述第二针板(23),设置于该滑块(214)前侧面中间,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水平导轨(231);前述第三针板(24),设置于该滑块(214)前侧面底端,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第二山形导轨(241)、一位于该第二山形导轨(241)入口端上方的凹陷部(242)及一位于该第二山形导轨(241)出口端上方的凸块部(243);前述电子选针单元(25),设置于该鞍座体(21)左、右其中的一侧,具有二行间隔排列的开口(251)和一位于开口(251)内能致使该织针(1)动作的数片选针片组(252),并通过一设于前侧面的定位片体(253),与该滑块(214)位于该第二针板(23)与该第三针板(24)之间的相应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三功位结构(100)包括有数个织针(1)及一电子选针鞍座(2);所述织针(1),包括一舌针(11)、推杆(12)以及推针(13),该舌针(11)具有一舌针杆体(111)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舌针杆体(111)上的一针钩(112)、一针舌(113)和一针踵(114),该推杆(12)设置于该舌针(11)底端一侧,并具有一弹性杆(121)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弹性杆(121)上的一抵顶部(122)和一杆脚(123),该推针(13)设于该推杆(12)内侧,并具有一推针杆体(131)以及由上往下依序设置于该推针杆体(131)上的一上引导脚(132)及一下引导脚(133);
所述电子选针鞍座(2),包括有一鞍座体(21)、一设于该鞍座体(21)前侧顶端的第一针板(22)、一设于该第一针板(22)下方的第二针板(23)、一设于该鞍座体(21)前侧底端的第三针板(24)以及一设于该鞍座体(21)一侧的电子选针单元(25);前述鞍座体(21),底侧面凹设有一定位槽(211)、前侧面设有一滑槽(212)、顶端后侧处设有一调整单元(213),而该定位槽(211)与该滑槽(212)的两端皆呈开放状,且该滑槽(212)内还设有一与该调整单元(213)连动的滑块(214),其后侧面还设有一斜角部(215);及一穿过该定位槽(211)与该斜角部(215)的螺孔(216);
前述第一针板(22),设置于该滑块(214)前侧面顶端,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第一山形导轨(221);前述第二针板(23),设置于该滑块(214)前侧面中间,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水平导轨(231);前述第三针板(24),设置于该滑块(214)前侧面底端,并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皆呈开放状的一第二山形导轨(241)、一位于该第二山形导轨(241)入口端上方的凹陷部(242)及一位于该第二山形导轨(241)出口端上方的凸块部(243);前述电子选针单元(25),设置于该鞍座体(21)左、右其中的一侧,具有二行间隔排列的开口(251)和一位于开口(251)内能致使该织针(1)动作的数片选针片组(252),并通过一设于前侧面的定位片体(253),与该滑块(214)位于该第二针板(23)与该第三针板(24)之间的相应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针计算机缇花三功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山形导轨(221),由位于上方的一第一山形引导面(2211)及位于下方的一水平引导面(2212)所构成。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俊文
申请(专利权)人:文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