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21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纱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包括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所述亚麻纤维线的外侧缠绕有棉花纤维搓纺线,且棉花纤维搓纺线与亚麻纤维线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所述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的内部填充有无机纤维层,且无机纤维层的内部皆开设有缝合槽,所述缝合槽的内部缝合有天然纤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亚麻纤维线和接触凸起块,实现对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的编织,使得编织连接牢固性得到增强,同时增强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和无机纤维层,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挺括,弹性较高且不宜走形,抗褶抗缩能力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
本技术涉及纺织纱线
,具体为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
技术介绍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现有的纱线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对纱线进行编织的过程较为繁琐,纱线之间的咬合度不佳,使用较为不便,使用灵活度不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纱线进行编织的过程较为繁琐,纱线之间的咬合度不佳,使用较为不便,使用灵活度不理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包括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所述亚麻纤维线的外侧缠绕有棉花纤维搓纺线,且棉花纤维搓纺线与亚麻纤维线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所述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的内部填充有无机纤维层,且无机纤维层的内部皆开设有缝合槽,所述缝合槽的内部缝合有天然纤维线。优选的,所述亚麻纤维线的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的外表面皆均匀分布有接触凸起块,且接触凸起块呈环形阵列结构分布在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的外侧,所述接触凸起块设置为锯齿结构。优选的,所述合成纤维机构包括第一合成纤维线、第二合成纤维线和第三合成纤维线,所述第一合成纤维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合成纤维线,且第二合成纤维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合成纤维线,所述第一合成纤维线、第二合成纤维线和第三合成纤维线的两端分别与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相靠近一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合成纤维线、第二合成纤维线和第三合成纤维线设置为波浪结构,所述第二合成纤维线的直径大于第一合成纤维线和第三合成纤维线的直径之和。优选的,所述无机纤维层的横切面设置为栅格结构。优选的,所述缝合槽和天然纤维线的横切面设置为十字交叉结构,且缝合槽的内侧尺寸与天然纤维线的外侧尺寸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亚麻纤维线和接触凸起块,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将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相互缠绕,通过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外表面均匀分布的接触凸起块,使得亚麻纤维线表面的接触凸起块与棉花纤维搓纺线表面的接触凸起块相互咬合,增强缠绕过程中的径向支撑力,实现对亚麻纤维线和棉花纤维搓纺线的编织,使得编织连接牢固性得到增强,同时增强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通过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和无机纤维层,由于合成纤维机构呈波浪状,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挺括,弹性较高且不宜走形,抗褶抗缩能力得到提升,保证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强度,保证其使用使用寿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合成纤维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亚麻纤维线和无机纤维层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亚麻纤维线;2、棉花纤维搓纺线;3、合成纤维机构;31、第一合成纤维线;32、第二合成纤维线;33、第三合成纤维线;4、无机纤维层;5、缝合槽;6、天然纤维线;7、接触凸起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包括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亚麻纤维线1的外侧缠绕有棉花纤维搓纺线2,且棉花纤维搓纺线2与亚麻纤维线1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3,合成纤维的强度较高,弹性较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度较高,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内部填充有无机纤维层4,且无机纤维层4的内部皆开设有缝合槽5,无机纤维是以矿物质为原料制成的化学纤维,是具有高效绝热性能的材料,散热性强,易洗快干,缝合槽5的内部缝合有天然纤维线6;进一步的,根据附图3和附图4所示,亚麻纤维线1的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外表面皆均匀分布有接触凸起块7,且接触凸起块7呈环形阵列结构分布在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外侧,接触凸起块7设置为锯齿结构,通过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外表面均匀分布的接触凸起块7,使得亚麻纤维线1表面的接触凸起块7与棉花纤维搓纺线2表面的接触凸起块7相互咬合,增强缠绕过程中的径向支撑力,实现对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编织,使得编织连接牢固性得到增强,增强编织过程中的灵活性;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合成纤维机构3包括第一合成纤维线31、第二合成纤维线32和第三合成纤维线33,第一合成纤维线3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合成纤维线32,且第二合成纤维线3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合成纤维线33,第一合成纤维线31、第二合成纤维线32和第三合成纤维线33的两端分别与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相靠近一侧连接,第一合成纤维线31、第二合成纤维线32和第三合成纤维线33的设置,使得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之间相互连接,编织牢固性增强的同时,使得连接中的贴合度得到提升,增强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整体强度,保证其使用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一合成纤维线31、第二合成纤维线32和第三合成纤维线33设置为波浪结构,第二合成纤维线32的直径大于第一合成纤维线31和第三合成纤维线33的直径之和,由于合成纤维机构3呈波浪状,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挺括,弹性较高且不宜走形,抗褶抗缩能力得到提升,提高整体美观度和舒适度;进一步的,根据附图3和附图4所示,无机纤维层4的横切面设置为栅格结构,栅格状设置的无机纤维层4,使得其内部具有一定间隙,增强了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整体的透气性能,提高穿戴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使得其吸湿效果得到增强,穿着闷热感降低;进一步的,根据附图3所示,缝合槽5和天然纤维线6的横切面设置为十字交叉结构,且缝合槽5的内侧尺寸与天然纤维线6的外侧尺寸相适配,由于天然纤维线6的外侧尺寸与缝合槽5相适配,实现对缝合槽5的缝合,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延伸性,增强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面料强度的同时,增强整体牢固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包括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麻纤维线(1)的外侧缠绕有棉花纤维搓纺线(2),且棉花纤维搓纺线(2)与亚麻纤维线(1)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3),所述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内部填充有无机纤维层(4),且无机纤维层(4)的内部皆开设有缝合槽(5),所述缝合槽(5)的内部缝合有天然纤维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包括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麻纤维线(1)的外侧缠绕有棉花纤维搓纺线(2),且棉花纤维搓纺线(2)与亚麻纤维线(1)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机构(3),所述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内部填充有无机纤维层(4),且无机纤维层(4)的内部皆开设有缝合槽(5),所述缝合槽(5)的内部缝合有天然纤维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麻纤维线(1)的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外表面皆均匀分布有接触凸起块(7),且接触凸起块(7)呈环形阵列结构分布在亚麻纤维线(1)和棉花纤维搓纺线(2)的外侧,所述接触凸起块(7)设置为锯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便于编织结构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机构(3)包括第一合成纤维线(31)、第二合成纤维线(32)和第三合成纤维线(33),所述第一合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蔡育华刘顺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乐多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