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73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输送架、驱动电机一、主动辊以及调节机构,所述机架的上端开设有避让孔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板组,使其中相邻配合的托板一与托板二呈“V”形,能够承托住置于其内的输送物料,使其由中部向两边积存,防止发生跑偏,且在带板组与斜送架的转接处设置RFID读写器,配合设置于托板一分离端的RFID电子标签,防止物料高速振落而对其造成损伤;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在张紧气缸带动张紧辊移动使带板组保持张紧状态的前提下,改变物料输送高度及角度,使得该输送装置更具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带板输送设备是在一定的线路上通过链板连续运输物料的物料搬运设备,其能够进行水平、倾斜以及垂直输送,也可组成曲面轨道输送线路,具有输送能力大、运距长以及复杂运输环境承受力强等特点。对斜置爬坡带板运输装置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以下弊端:一、带板之间插设平挡板来带动物料进行运输,且带板的转速一定,当挡板上的物料输送量较多时,带板输送速度依旧较快,物料会出现跑偏掉落的现象,且位于上端的物料会在达到一定高度后随着设备的振动而掉落,自身磕碰到装置边缘的同时,还会对下一组挡板内的物料进行撞击,存在对运输的物料造成严重损伤的情况;二、现有的带板运输装置在斜坡输送架阶段的输送角度固定,当工作环境变化时,对其高度及物料输送角度无法及时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包括机架、输送架、驱动电机一、主动辊以及调节机构,所述机架的上端开设有避让孔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所述输送架分为平送架和斜送架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驱动电机一安装于斜送架的上部侧端,所述主动辊的一端安装于驱动电机一的输出端上,主动辊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斜送架的另一侧内壁上,所述平送架与斜送架转动连接,输送架的下部内侧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及若干个平行设置的从动辊,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通过带板组相连,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用于对斜送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保证带板组的张紧。优选的,所述带板组包括若干个带板一和带板二,若干个所述带板一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倾斜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托板一,若干个所述带板二的上表面固定有托板二,两个所述托板一的靠近端与托板二的分离端相配合,相邻配合的托板一与托板二呈“V”形,相邻的带板一与带板二之间均为铰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二、张紧气缸以及滑块,所述驱动电机二安装于机架的侧端上,驱动电机二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丝杠,所述滑块螺纹连接于丝杠上并置于避让孔内,滑块的上端铰接有“U”形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推杆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斜送架的侧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平送架的侧端,所述张紧气缸通过安装板安装于机架的下端,张紧气缸的输出端通过安装座连接有张紧辊,所述安装座的两侧滑动设置于滑槽内。优选的,所述平送架侧端固定安装RFID读写器,其读写端与平送架和斜送架的转动位置相配合,托板一的分离端设置RFID电子标签。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带板组,使其中相邻配合的托板一与托板二呈“V”形,能够承托住置于其内的输送物料,使其由中部向两边积存,防止发生跑偏,且在带板组与斜送架的转接处设置RFID读写器,配合设置于托板一分离端的RFID电子标签,能够检测出当前带板组内的物料储存量是否高于托板一上端面,继而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一的输出端转速,来防止物料高速振落而对其造成损伤;(2)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在张紧气缸带动张紧辊移动使带板组保持张紧状态的前提下,调节滑块在丝杠上的位置,并由连接杆带动斜送架绕着与平送架转接处进行转动,从而改变物料输送高度及角度,使得该输送装置更具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调节机构与机架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输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带板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带板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2-输送架,3-驱动电机一,4-主动辊,5-调节机构,11-避让孔,12-导向槽,21-平送架,22-斜送架,6-滑槽,7-从动辊,8-带板组,81-带板一,82-带板二,83-托板一,84-托板二,501-驱动电机二,502-张紧气缸,503-滑块,504-丝杠,505-推杆,506-连接杆,507-安装板,508-安装座,509-张紧辊,510-RFID读写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包括机架1、输送架2、驱动电机一3、主动辊4以及调节机构5,所述机架1的上端开设有避让孔11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12,所述输送架2分为平送架21和斜送架22并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驱动电机一3安装于斜送架22的上部侧端,所述主动辊4的一端安装于驱动电机一3的输出端上,主动辊4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斜送架22的另一侧内壁上,所述平送架21与斜送架22转动连接,输送架2的下部内侧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6及若干个平行设置的从动辊7,主动辊4与从动辊7之间通过带板组8相连,所述调节机构5安装于机架1上,并用于对斜送架2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保证带板组8的张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板组8包括若干个带板一81和带板二82,若干个所述带板一81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倾斜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托板一83,若干个所述带板二82的上表面固定有托板二84,两个所述托板一83的靠近端与托板二84的分离端相配合,相邻配合的托板一83与托板二84呈“V”形,相邻的带板一81与带板二82之间均为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二501、张紧气缸502以及滑块503,所述驱动电机二501安装于机架1的侧端上,驱动电机二501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丝杠504,所述滑块503螺纹连接于丝杠504上并置于避让孔11内,滑块503的上端铰接有“U”形的推杆505,所述推杆505的下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12内,推杆505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杆506,所述连接杆506的一端铰接于斜送架22的侧端,连接杆506的另一端铰接于平送架21的侧端,所述张紧气缸502通过安装板507安装于机架1的下端,张紧气缸502的输出端通过安装座508连接有张紧辊509,所述安装座508的两侧滑动设置于滑槽6内。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驱动电机一3和驱动电机二501均为伺服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送架21侧端固定安装RFID读写器510,其读写端与平送架21和斜送架22的转动位置相配合,托板一83的分离端设置RFID电子标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RFID读写器510及RFID电子标签的型号为YR-H80-MODBUS-RFID。工作过程及原理: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输送物料由平送架21端与供料设备接驳,首先启动驱动电机一3,其输出端通过主动辊4及滑槽6带动带板组8转动,输送物料分批有序地积存于托板一83与托板二84之间,在平送架21与斜送架22的转接处完成物料的抬升,此时RFID读写器510能够实时监测承托区间内的物料积存量,当上升阶段的上端物料高于承托区间的上顶端,驱动电机一3的转速降低,使得物料平稳抬升输送,避免物料高速振落而对其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输送架(2)、驱动电机一(3)、主动辊(4)以及调节机构(5),所述机架(1)的上端开设有避让孔(11)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12),所述输送架(2)分为平送架(21)和斜送架(22)并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驱动电机一(3)安装于斜送架(22)的上部侧端,所述主动辊(4)的一端安装于驱动电机一(3)的输出端上,主动辊(4)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斜送架(22)的另一侧内壁上,所述平送架(21)与斜送架(22)转动连接,输送架(2)的下部内侧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6)及若干个平行设置的从动辊(7),主动辊(4)与从动辊(7)之间通过带板组(8)相连,所述调节机构(5)安装于机架(1)上,并用于对斜送架(2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保证带板组(8)的张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输送架(2)、驱动电机一(3)、主动辊(4)以及调节机构(5),所述机架(1)的上端开设有避让孔(11)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12),所述输送架(2)分为平送架(21)和斜送架(22)并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驱动电机一(3)安装于斜送架(22)的上部侧端,所述主动辊(4)的一端安装于驱动电机一(3)的输出端上,主动辊(4)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斜送架(22)的另一侧内壁上,所述平送架(21)与斜送架(22)转动连接,输送架(2)的下部内侧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6)及若干个平行设置的从动辊(7),主动辊(4)与从动辊(7)之间通过带板组(8)相连,所述调节机构(5)安装于机架(1)上,并用于对斜送架(2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保证带板组(8)的张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带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板组(8)包括若干个带板一(81)和带板二(82),若干个所述带板一(81)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倾斜对称且倾斜设置的托板一(83),若干个所述带板二(82)的上表面固定有托板二(84),两个所述托板一(83)的靠近端与托板二(84)的分离端相配合,相邻配合的托板一(83)与托板二(84)呈“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赛图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