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18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设有增压转盘,所述增压转盘靠近增压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增压管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的内壁,所述增压转盘相对应第一转动槽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增压槽,且增压转盘远离第一转动槽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且增压槽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的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增压转盘,使得增压转盘可以带动增压槽转动,使得增压转盘可以改变增压管和三通软管之间的增压槽,从而使得通过更换不同的增压槽,进而实现对压力系数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调节压力系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淋雨试验室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淋雨试验分为摆管式淋水试验和喷头式淋水试验。淋雨试验适用于航空、汽车、家电、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及汽车灯具外壳防护,众所周知,军用设备无论是处于工作状态还是贮存状态,它们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水的影响,其中受淋雨影响最为常见,有些设备虽然有防雨措施,但还会受到暴露在其上表面的凝结水或泄漏水的影响。当降雨时,由于雨水的渗透、流动、冲击和积聚,会对军用设备及其材料产生各种影响。如暴雨会干扰雷达信号的传播;大雨滴能侵蚀高速飞行的飞机和导弹的表面;雨水能渗透到设备内部并毁坏其结构和部件。因此,降雨对产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军用设备进行淋雨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这些设备在淋雨条件下,其外壳防止雨水渗透的能力和遭到淋雨时或之后的工作效能。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压力系数无法调节,使得难以调整到适当的压力,进行淋雨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设有增压转盘,所述增压转盘靠近增压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增压管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的内壁,所述增压转盘相对应第一转动槽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增压槽,且增压转盘远离第一转动槽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且增压槽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转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三通软管。优选的,所述增压管相对应第一转动槽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且第一橡胶圈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的内壁,所述增压槽的数量为六个。优选的,所述三通软管相对应第二转动槽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活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增压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且第一支撑架远离增压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三通软管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增压管和三通软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且第二支撑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增压转盘的中部。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备用管,所述备用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设有备用转盘,所述备用转盘相对应备用管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转动槽,所述备用管相对应第三转动槽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圈,且第三橡胶圈活动连接在第三转动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备用转盘的中部开设有备用槽,且第三橡胶圈远离第三转动槽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四转动槽,所述备用槽的内部分别与第三转动槽和第四转动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四转动槽的内壁与三通软管远离增压转盘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备用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且第二齿圈的表面啮合有第一齿圈,且第一齿圈固定连接在增压转盘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备用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且第三支撑架远离备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三通软管的表面,所述第三支撑架和三通软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架,且第四支撑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备用转盘的中部,所述增压槽与备用槽相互交错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转动增压转盘,使得增压转盘可以带动增压槽转动,使得增压转盘可以改变增压管和三通软管之间的增压槽,从而使得通过更换不同的增压槽,进而实现对压力系数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调节压力系数的目的;2、本技术同时还通过设置备用转盘,使得当转动增压转盘进行调节增压槽时,会使得增压转盘带动第一齿圈转动,并使得第一齿圈带动第二齿圈转动,从而使得增压转盘在转动时,通过第一齿圈配合第二齿圈带动备用转盘转动,即当增压转盘转动增压管与增压槽错开时,此时备用管与备用槽相互重合,从而使得在调节增压槽进行调节压力时,可以无需关闭进水管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可以实现在线调节增压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整体结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整体结构局部正剖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增压转盘结构正剖图。图中:1、进水管;2、增压管;3、增压转盘;4、第一转动槽;5、第一橡胶圈;6、增压槽;7、第二转动槽;8、三通软管;9、第二橡胶圈;10、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一齿圈;13、备用管;14、备用转盘;15、第三转动槽;16、第三橡胶圈;17、备用槽;18、第四转动槽;19、第二齿圈;20、第三支撑架;21、第四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进水管1,进水管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增压管2,增压管2远离进水管1的一端固定设有增压转盘3,增压转盘3靠近增压管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增压管2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增压转盘3相对应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增压槽6,且增压转盘3远离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7,且增压槽6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槽4和第二转动槽7的内部相连通,第二转动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三通软管8。增压管2相对应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圈5,且第一橡胶圈5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增压槽6的数量为六个。三通软管8相对应第二转动槽7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圈9,第二橡胶圈9活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槽7的内壁。增压管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10,且第一支撑架10远离增压管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三通软管8的表面。增压管2和三通软管8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11,且第二支撑架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增压转盘3的中部。进水管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备用管13,备用管13远离进水管1的一端固定设有备用转盘14,备用转盘14相对应备用管13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转动槽15,备用管13相对应第三转动槽15位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橡胶圈16,且第三橡胶圈16活动连接在第三转动槽15的内壁。备用转盘14的中部开设有备用槽17,且第三橡胶圈16远离第三转动槽15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四转动槽18,备用槽17的内部分别与第三转动槽15和第四转动槽18的内部相连通,第四转动槽18的内壁与三通软管8远离增压转盘3位置的一端活动连接。备用转盘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圈19,且第二齿圈19的表面啮合有第一齿圈12,且第一齿圈12固定安装在增压转盘3的表面。备用管1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架20,且第三支撑架20远离备用管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三通软管8的表面,第三支撑架20和三通软管8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四支撑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包括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增压管(2),所述增压管(2)远离进水管(1)的一端固定设有增压转盘(3),所述增压转盘(3)靠近增压管(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所述增压管(2)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所述增压转盘(3)相对应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增压槽(6),且增压转盘(3)远离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7),且增压槽(6)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槽(4)和第二转动槽(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转动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三通软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包括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增压管(2),所述增压管(2)远离进水管(1)的一端固定设有增压转盘(3),所述增压转盘(3)靠近增压管(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所述增压管(2)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所述增压转盘(3)相对应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中部开设有增压槽(6),且增压转盘(3)远离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槽(7),且增压槽(6)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槽(4)和第二转动槽(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转动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三通软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2)相对应第一转动槽(4)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圈(5),且第一橡胶圈(5)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槽(4)的内壁,所述增压槽(6)的数量为六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软管(8)相对应第二转动槽(7)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圈(9),所述第二橡胶圈(9)活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槽(7)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0),且第一支撑架(10)远离增压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三通软管(8)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淋雨试验室控制管路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2)和三通软管(8)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1),且第二支撑架(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增压转盘(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占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睿莱宝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