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10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实心结构,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上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装置连接,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下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加料注射器,所述搅拌叶片安装于加料注射器上方的搅拌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桨集搅拌与加料功能于一体,在搅拌的同时实现加料,提高药液的均布性,提高其反应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
本技术涉及搅拌桨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
技术介绍
搅拌桨通常作为液体混合中的重要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造纸、生物医药、矿山等领域。混合主要的目的是使原料混合均匀,能够实现物料的相互作用。其中搅拌设备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为搅拌桨叶,其直接决定搅拌混合状态的好坏。粉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其混合状态尤为重要,特别是涉及珠光颜料领域,对其粉体和药液的混合度要求更高。现有的搅拌混合装置一般从反应罐顶部加入,通过搅拌桨作用使药液在反应罐中充分的混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加药入口单一且位于装置顶部,又受温度、扩散速率的影响,反应药液加入后首先在液体表面分散随着搅拌桨的作用逐渐往外围扩散,这将会使粉体包覆过程中出现上下药液浓度不均,造成形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不一样,导致其包覆质量不均匀,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CN206823750U、CN206604396U和CN207856705U专利中所公布的搅拌桨均涉及到在搅拌轴内部加料,通过在桨叶上开孔或者开缝,使物料渗漏到反应釜中,其都没有说明物料的连续加入,是否能随轴的转动实现物料的连续加入,上述专利技术都未曾实现,并且上述专利技术不适用于粉体材料这种粒径较细小的包覆过程,容易破坏粉体材料的表面,或者使粉体搅拌不充分,搅拌桨耐磨性较差。为了提高药液在在粉体材料包覆过程中的混合均匀程度,适应粉体包覆过程的精细化要求,有必要重新设计混合均匀程度要求高的搅拌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实心结构,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上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装置连接,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下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加料注射器,所述搅拌叶片安装于加料注射器上方的搅拌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环形加料槽,所述环形加料槽通过进料口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料口一端通过连接球与环形加料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球上设有连通环形加料槽与进料口的进料口通道,所述环形加料槽通过管道与加料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加料注射器包括安装于搅拌轴上的注射器基体,与注射器基体连接的固定环,所述注射器基体和固定环上设有加料注射口,所述加料注射口内侧口径小于外侧口径的梯形结构,在所述加料注射口内安装有密封弹簧球,该密封弹簧球提供从加料管路向外侧流通的单项导通功能。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为两叶桨或三叶桨,所述搅拌叶片为单层、双层或三层以上,该搅拌叶片为菱形或长方形,且搅拌叶片与搅拌轴的夹角为45°或6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内部的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至少为一个,且每个加料管路均与加料注射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的直径为搅拌轴直径的0.2-0.5倍。进一步地,所述加料注射器至少为两个,且多个加料注射器均匀的布置在搅拌轴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基体通过螺纹或焊接方式与搅拌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料注射器与搅拌叶片之间的距离为搅拌叶片直径的1~1.5倍。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的长度为搅拌轴直径12-15倍。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搅拌桨集搅拌与加料功能于一体,在搅拌的同时实现加料,提高药液的均布性,提高其反应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型新中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加料口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搅拌轴;2、加料管路;3、进料口;4、搅拌叶片;5、加料注射器;6、加料泵;7、环形加料槽;5.1、密封弹簧球;5.2、注射器基体;5.3、固定环;3.1、进料口通道;3.2、连接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包括搅拌轴1和搅拌叶片4,搅拌轴1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2,搅拌轴1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实心结构,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2上端相对应的搅拌轴1上设有进料口3,进料口3与进料装置连接,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2下端相对应的搅拌轴1上设有加料注射器5,搅拌叶片4安装于加料注射器5上方的搅拌轴1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环形加料槽7,环形加料槽7通过进料口3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2的上端连通,进料口3一端通过连接球3.2与环形加料槽7转动连接,连接球3.2上设有连通环形加料槽7与进料口3的进料口通道3.1,环形加料槽7通过管道与加料泵6连通。进料口3是直接与搅拌轴1上端的加料管路2连通的,随着搅拌轴1一起转动,而环形加料槽7的位置是固定的,在转动的同时,由于连接球3.2的作用,可使进料口3围绕着环形加料槽7转动,同时进料口通道3.1可将环形加料槽7内的料通过进料口3送入加料管路2内。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加料注射器5包括安装于搅拌轴1上的注射器基体5.2,与注射器基体5.2连接的固定环5.3,注射器基体5.2和固定环5.3上设有加料注射口,加料注射口内侧口径小于外侧口径的梯形结构,在加料注射口内安装有密封弹簧球5.1,该密封弹簧球5.1提供从加料管路2向外侧流通的单项导通功能,即加料注射器5为将内部液体流出,不能使外部液体流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叶片4为两叶桨或三叶桨,搅拌叶片4为单层、双层或三层以上,搅拌叶片4为菱形或长方形,且搅拌叶片4与搅拌轴1的夹角为45°或60°连接,这样可以增强粉体的翻滚效率,其搅拌叶片4与搅拌轴1的连接方式优选为活动连接,增强其可维修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轴1内部的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2至少为一个,且每个加料管路2均与加料注射器5连通,使药液能够通过加料注射器放出,中空直径为主轴直径的0.2~0.5倍,其搅拌轴1上端与电机相连。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加料注射器5至少为两个,可以保证加料的均匀性,且多个加料注射器5均匀的布置在搅拌轴1的外侧,注射器基体5.2通过螺纹或焊接方式与搅拌轴1连接,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加料注射器5与搅拌叶片之间的距离为搅拌叶片4直径的1~1.5倍,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实心结构,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上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装置连接,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下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加料注射器,所述搅拌叶片安装于加料注射器上方的搅拌轴上;所述加料注射器包括安装于搅拌轴上的注射器基体,与注射器基体连接的固定环,所述注射器基体和固定环上设有加料注射口,所述加料注射口内侧口径小于外侧口径的梯形结构,在所述加料注射口内安装有密封弹簧球,该密封弹簧球提供从加料管路向外侧流通的单项导通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实心结构,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上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装置连接,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下端相对应的搅拌轴上设有加料注射器,所述搅拌叶片安装于加料注射器上方的搅拌轴上;所述加料注射器包括安装于搅拌轴上的注射器基体,与注射器基体连接的固定环,所述注射器基体和固定环上设有加料注射口,所述加料注射口内侧口径小于外侧口径的梯形结构,在所述加料注射口内安装有密封弹簧球,该密封弹簧球提供从加料管路向外侧流通的单项导通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环形加料槽,所述环形加料槽通过进料口与中空结构的加料管路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料口一端通过连接球与环形加料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球上设有连通环形加料槽与进料口的进料口通道,所述环形加料槽通过管道与加料泵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包覆加料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为两叶桨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浩张其兴陈文张凯郑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琪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