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5999 阅读:746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计算机中实现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转换的方法,属于计算机和汉字输入与转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首先,建立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设计能够在字处理程序(如Micro Word)中实现古文字和对应的现代汉字互相转换的应用程序。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已经开发出基于字处理程序的古文字与现代汉字自动转换软件,使古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高效便捷,既符合古文字的学术要求,又易于一般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计算机中实现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转换的方法,属于计算机和汉字输入与转换

技术介绍
汉语古文字种类繁多,如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玺印文等。每一类古文字与现代汉字在字与字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具有复杂的交叉对应关系。因此,古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对应转换并非简单的字体转换就能实现。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至今还未见报道,字体之间的转换方法常见于计算机中,例如宋体和楷体之间的转换,以及与其他字体之间的转换,由于这种转换在实现机制上只是依靠标准电脑字符集的同码位来完成字体显示格式上的变换,因此无法实现古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叉对应关系的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古文字与现代汉字的自动转换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古文字学专家、其他各领域需要用到古文字的专家、书法学者及一般用户都能轻松便捷地将现代汉字转换古文字,或者由古文字转换为现代汉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建立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参照刘志基、张再兴主编的《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上海书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参照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由刘志基、张再兴主编的《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建立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标准TTF字体,然后在数据库中建立对应表,将其与同属一字的古文字和现代文字并列于同一记录;步骤二:基于1形成的数据库中的古文字与现代汉字对应表,设计应用程序,实现古文字和对应的现代汉字互相转换,转换步骤如下:(1)计算判断当前选择符号的类型,汉字则进入转换;汉字以外的其他符号则不进入转换; (2)根据当前选择内容的汉字字符串长度,决定需要转换的字数:当长度为1,就直接进入下一步转换,当长度大于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参照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由刘志基、张再兴主编的《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建立古文字和现代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标准TTF字体,然后在数据库中建立对应表,将其与同属一字的古文字和现代文字并列于同一记录;步骤二:基于1形成的数据库中的古文字与现代汉字对应表,设计应用程序,实现古文字和对应的现代汉字互相转换,转换步骤如下:(1)计算判断当前选择符号的类型,汉字则进入转换;汉字以外的其他符号则不进入转换;(2)根据当前选择内容的汉字字符串长度,决定需要转换的字数:当长度为1,就直接进入下一步转换,当长度大于1,则自动切分成单个汉字,依次循环进行下一步转换;(3)根据当前选择内容的字体与系统内的字体进行比对,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再兴刘志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联通] 2014年12月04日 18:19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1]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字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或曾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起源史漫长初步成熟定型的汉字系统为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隶书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发源期有7762年±128年[2]前的贾湖刻符及双墩刻符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陶寺遗址朱文夏代水书成熟期有骨刻文晚期阶段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籀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