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稼轩专利>正文

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98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吸引段存放装置和管体支架,吸引段存放装置形成侧方开口的空心筒体,其下侧内壁形成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相配合的曲线平台,管体支架上方形成有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限位卡口,管体支架相对设置于吸引段存放装置开口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固定于吸引段存放装置内,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固定于管体支架的限位卡口上方,并将底座附着在固定物上,可实现对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的快速有效固定,方便临床工作者操作,同时能保证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的清洁,避免随意放置产生交叉感染,可降低患者感染几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
,特别是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吸引装置是医院门诊、病房及手术室常用设备。临床工作中,负压吸引装置是由中心负压吸引接口段连接负压吸引压力阀,负压吸引压力阀下端连接一负压吸引管的一侧,该负压吸引管另一侧连接负压吸引瓶,负压吸引瓶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另外一根负压吸引管,而这根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则是进行负压吸引操作的吸引段,在不进行操作时,该吸引段则无法良好固定,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不便,随意放置可能会沾染细菌灰尘,甚至可能会掉落至地上,无法保证吸引段管道的清洁,给患者带来感染风险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对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的快速有效固定,方便临床工作者操作,能保证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可降低患者感染几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包括有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的吸引段存放装置和用于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管体支架,吸引段存放装置形成侧方开口的空心筒体,其下侧内壁形成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相配合的曲线平台,管体支架上方形成有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限位卡口,管体支架相对设置于吸引段存放装置开口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的下侧内壁上表面不高于管体支架的限位卡口下表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下侧内壁从开口向内部逐渐向下倾斜。进一步地,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形成从开口向下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弯曲的锥型筒体。进一步地,所述管体支架的限位卡口为上方开放式的U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管体支架的限位卡口为环形结构,环形中心孔直径大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管体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吸引段存放装置和管体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吸引段存放装置和管体支架均采用医用橡胶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连接有防尘挡板,包括有设置于吸引段和存放装置上方的上挡板及连接于上挡板与底座之间的支撑侧板。进一步地,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底座上。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将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固定于吸引段存放装置内,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固定于管体支架的限位卡口上方,并将底座附着在固定物上,可实现对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的快速有效固定,不仅方便临床工作者操作,为临床工作者带来便利,同时能保证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的清洁,避免随意放置产生交叉感染,可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第二,吸引段存放装置下侧内壁形成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相配合的曲线平台,且从开口向内部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可对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具有折弯的端部进行更好的限位,保证负压吸引管吸引段更好的固定,不会脱落;第三,固定装置整体采用质地较软的医用橡胶材质,对小孩或意识丧失、谵妄等患者不会产生误伤,且可以进行供应室统一消毒,减少科室成本,也可以做到“一人一用”;同时,吸引段存放装置可拆卸设置,清洗消毒更彻底;易于在临床科室、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等进行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中:1.底座,11.限位插杆,2.负压吸引管吸引段,3.吸引段存放装置,31.曲线平台,4.管体支架,41.限位卡口,5.防尘挡板,51.上挡板,52.支撑侧板,6.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包括有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端部的吸引段存放装置3和用于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端部后方管体的管体支架4。底座1、吸引段存放装置3和管体支架4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均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吸引段存放装置3形成侧方开口的空心筒体,其下侧内壁形成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端部相配合的曲线平台31,吸引段存放装置3下侧内壁从开口向内部逐渐向下倾斜,吸引段存放装置3形成从开口向下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弯曲的锥型筒体。管体支架4上方形成有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端部后方管体的限位卡口41。管体支架4的限位卡口41为上方开放式的U形结构。管体支架4相对设置于吸引段存放装置3开口前端,且吸引段存放装置3的下侧内壁上表面不高于管体支架4的限位卡口41下表面设置。参照图1,本技术的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使用时,将底座1附着在超净台、床头桌等固定物上,在负压吸引管不使用时,将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端部后方管体固定于管体支架4的限位卡口41上方,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端部固定于吸引段存放装置3内,即可实现对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的快速有效固定。需要消毒时,可进行供应室统一消毒。实施例2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体支架4的限位卡口41为环形结构,环形中心孔直径大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2管体直径。吸引段存放装置3可拆卸连接于底座1上,底座1上凸出连接有限位插杆11,吸引段存放装置3底部形成有与限位插杆相配合的限位插孔,吸引段存放装置3通过限位插孔与限位插杆11配合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需要清洗或消毒时,可将吸引段存放装置3拆卸下来,清洗消毒更彻底,且必要时方便对吸引段存放装置3进行单独清洗消毒。实施例3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座1采用硬质材质,吸引段存放装置3和管体支架4采用医用橡胶材质上。底座1上还连接有防尘挡板5,包括设置于吸引段存放装置3和管体支架4上方的上挡板51及连接于上挡板51与底座1之间的支撑侧板52。底座1底部连接有吸盘6,使底座1可与附着面更好的固定。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三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的吸引段存放装置和用于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管体支架,吸引段存放装置形成侧方开口的空心筒体,其下侧内壁形成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相配合的曲线平台,管体支架上方形成有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限位卡口,管体支架相对设置于吸引段存放装置开口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的吸引段存放装置和用于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管体支架,吸引段存放装置形成侧方开口的空心筒体,其下侧内壁形成与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相配合的曲线平台,管体支架上方形成有用于支撑固定负压吸引管吸引段端部后方管体的限位卡口,管体支架相对设置于吸引段存放装置开口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的下侧内壁上表面不高于管体支架的限位卡口下表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下侧内壁从开口向内部逐渐向下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管吸引段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段存放装置形成从开口向下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弯曲的锥型筒体。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稼轩
申请(专利权)人:魏稼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