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98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属于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储液罐、液体刻度表、进料口和连接板,储液罐表面设有液体刻度表,且液体刻度表与储液罐固定连接,储液罐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储液罐固定连接,储液罐上端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储液罐固定连接。该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能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液体在进入储液罐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不会跟随进入储液罐中,且储液罐内部的杂质也能进行有效过滤,使后续在传输液体时杂质不会跟随液体进行传输,并且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能及时让液体停止流出,使传输管内的液体不会浪费,其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
,具体是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装置组成主要由透明袋,容器,导管(带有连接口及鲁尔接口),双侧的胶带,额外的螺旋帽组成。然而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不能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液体在进入储液罐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会跟随进入储液罐中,且储液罐内部的杂质也不能进行有效过滤,使后续在传输液体时杂质会跟随液体进行传输,并且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不能及时让液体停止流出,使引流管内的液体浪费,其实用性不足。因此,需要在现有消化内科引流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消化内科引流装置结构设计单一,然而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不能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液体在进入储液罐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会跟随进入储液罐中,且储液罐内部的杂质也不能进行有效过滤,使后续在传输液体时杂质会跟随液体进行传输,并且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不能及时让液体停止流出,使引流管内的液体浪费,其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通过设置储液罐、压力传输器、引流管、压力表和液体拦截器,使本装置结构稳定,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能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液体在进入储液罐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不会跟随进入储液罐中,且储液罐内部的杂质也能进行有效过滤,使后续在传输液体时杂质不会跟随液体进行传输,并且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能及时让液体停止流出,使引流管内的液体不会浪费,其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储液罐、液体刻度表、进料口和连接板,所述储液罐表面设有液体刻度表,且液体刻度表与储液罐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储液罐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上端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储液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端左侧设有压力调节器,且压力调节器上端设有压力传输器,并且压力传输器与压力调节器固定相连,所述压力传输器上端设有压力表,且压力表与压力传输器固定相连,所述压力表内侧设有压力刻度表,且压力刻度表与压力表固定相连,所述压力刻度表内侧设有旋转器,且旋转器与压力表固定相连,所述旋转器一侧设有指针,且指针与旋转器活动相连,所述压力传输器内侧设有压力传输管,且压力传输管与压力传输器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输管上端右侧设有引流管,且引流管与压力传输管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中间设有引流调节器,且引流调节器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前端设有引流管连接器,且引流管连接器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连接器左侧设有盖帽,且盖帽与引流管连接器固定相连,所诉储液罐内侧均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储液罐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杆一侧设有吸附器,且吸附器与固定杆固定相连,所述储液罐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筛网,且进料口筛网与储液罐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前端内侧设有液体拦截器,且液体拦截器与引流管活动相连,并且外端还设有一根控制杆。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中间的引流调节器外端为长方形,且中间设有一个圆形的旋转器。优选的,所述吸附器内侧下端设有进液孔,且进液孔为横向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引流管连接器左侧的盖帽与引流管连接器前端完美契合。优选的,所述储液罐上端左侧的进料口为倾斜状,且与内侧的进料口筛网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吸附器内侧上端设有吸附器筛网,且吸附器筛网与吸附器固定连接。有益效果:(1)该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能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液体在进入储液罐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不会跟随进入储液罐中,且储液罐内部的杂质也能进行有效过滤,使后续在传输液体时杂质不会跟随液体进行传输,并且现有的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能及时让液体停止流出,使引流管内的液体不会浪费,其实用性强。(2)该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之优点在于:由于储液罐上端左侧的进料口为倾斜状,且与内侧的进料口筛网固定相连,使液体在进入储液罐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不会跟随进入储液罐中,通过内部设置的进料口筛网使液体进入时能有效的进行过滤,使杂质不会出现在储液罐内部,而在对内部杂质进行过滤时,通过吸附器内侧上端设置的吸附器筛网,且吸附器筛网与吸附器固定连接,使储液罐内部的杂质也能进行有效过滤,使后续在传输液体时杂质不会跟随液体进行传输。(3)其次:通过将引流管前端内侧设有液体拦截器,且液体拦截器与引流管活动相连,并且外端还设有一根控制杆,使装置在停止使用时通过控制杆使内部的液体拦截器将内部的液体拦截在引流管内部,使内部的液体不会从引流管内流出,而前端设置了一个盖帽,使装置在停止使用时可以阻拦外界杂质与脏污等从引流管连接器进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储液罐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力表结构示意图。图1-4中:1、储液罐;2、液体刻度表;3、进料口;4、连接板;5、压力调节器;6、压力传输器;7、压力表;701、压力刻度表;702、旋转器;703、指针;8、引流管;9、引流调节器;10、盖帽;11、引流管连接器;12、固定杆;13、吸附器;14、吸附器筛网;15、进料口筛网;16、压力传输管;17、液体拦截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储液罐1、液体刻度表2、进料口3和连接板4,储液罐1表面设有液体刻度表2,且液体刻度表2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储液罐1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3,且进料口3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储液罐1上端设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连接板4上端左侧设有压力调节器5,且压力调节器5上端设有压力传输器6,并且压力传输器6与压力调节器5固定相连,压力传输器6上端设有压力表7,且压力表7与压力传输器6固定相连,压力表7内侧设有压力刻度表701,且压力刻度表701与压力表7固定相连,压力刻度表701内侧设有旋转器702,且旋转器702与压力表7固定相连,旋转器702一侧设有指针703,且指针703与旋转器702活动相连,压力传输器6内侧设有压力传输管16,且压力传输管16与压力传输器6固定连接,压力传输管16上端右侧设有引流管8,且引流管8与压力传输管16固定连接,引流管8中间设有引流调节器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储液罐(1)、液体刻度表(2)、进料口(3)和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表面设有液体刻度表(2),且液体刻度表(2)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1)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3),且进料口(3)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1)上端设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上端左侧设有压力调节器(5),且压力调节器(5)上端设有压力传输器(6),并且压力传输器(6)与压力调节器(5)固定相连,所述压力传输器(6)上端设有压力表(7),且压力表(7)与压力传输器(6)固定相连,所述压力表(7)内侧设有压力刻度表(701),且压力刻度表(701)与压力表(7)固定相连,所述压力刻度表(701)内侧设有旋转器(702),且旋转器(702)与压力表(7)固定相连,所述旋转器(702)一侧设有指针(703),且指针(703)与旋转器(702)活动相连,所述压力传输器(6)内侧设有压力传输管(16),且压力传输管(16)与压力传输器(6)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输管(16)上端右侧设有引流管(8),且引流管(8)与压力传输管(16)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8)中间设有引流调节器(9),且引流调节器(9)与引流管(8)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8)前端设有引流管连接器(11),且引流管连接器(11)与引流管(8)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连接器(11)左侧设有盖帽(10),且盖帽(10)与引流管连接器(11)固定相连,所诉储液罐(1)内侧均设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与储液罐(1)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杆(12)一侧设有吸附器(13),且吸附器(13)与固定杆(12)固定相连,所述储液罐(1)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筛网(15),且进料口筛网(15)与储液罐(1)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储液罐(1)、液体刻度表(2)、进料口(3)和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表面设有液体刻度表(2),且液体刻度表(2)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1)上端左侧设有进料口(3),且进料口(3)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罐(1)上端设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与储液罐(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上端左侧设有压力调节器(5),且压力调节器(5)上端设有压力传输器(6),并且压力传输器(6)与压力调节器(5)固定相连,所述压力传输器(6)上端设有压力表(7),且压力表(7)与压力传输器(6)固定相连,所述压力表(7)内侧设有压力刻度表(701),且压力刻度表(701)与压力表(7)固定相连,所述压力刻度表(701)内侧设有旋转器(702),且旋转器(702)与压力表(7)固定相连,所述旋转器(702)一侧设有指针(703),且指针(703)与旋转器(702)活动相连,所述压力传输器(6)内侧设有压力传输管(16),且压力传输管(16)与压力传输器(6)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输管(16)上端右侧设有引流管(8),且引流管(8)与压力传输管(16)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8)中间设有引流调节器(9),且引流调节器(9)与引流管(8)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8)前端设有引流管连接器(11),且引流管连接器(11)与引流管(8)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连接器(11)左侧设有盖帽(10),且盖帽(10)与引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佳尹伟利徐佰国孙立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