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980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夹面板呈梯形,其表面设置一对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设置可滑动金属夹片,所述金属夹片分别固定第一引流瓶及第二引流瓶,所述固定夹面板的表面中部设置刻度尺,供调整所述金属夹片的高度并控制静水压,所述第一引流瓶的底端与第一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瓶的底端与第二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设置第一引流管三通,所述第二引流管上设置第二引流管三通,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滴壶,供观察冲洗液的滴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侧入冲洗液,从另一侧引流的结果,极大提高了冲洗效率,从而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脑室内出血的病死率极高,国内外采用的治疗措施主要以脑室冲洗为中心的各种治疗方法。经专利检索,发现一项专利(技术专利CN206239792U一种脑室外引流及血肿清除装置)理念为进行脑室持续冲洗及血肿清除,在原理上,持续冲洗的理念与本申请专利相同,但根据该申请专利说明,冲洗液为自体净化脑脊液,一方面需要配备施压装置和体外净化装置,设计复杂;另一方面,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成人脑脊液每日分泌量400-500ml,脑室出血病人可分泌稍少一些,在脑室脑脊液循环不畅的条件下,如果保持血性脑脊液体外净化后再循环回体内,势必会造成颅内压逐渐升高,患者必将发生脑积水。该装置虽有三通装置可释放部分脑脊液,但缺乏颅内压检测手段,故上述风险不可回避。再者,同侧脑室额角枕角穿刺,冲洗液局限于同侧脑室内,少有流经三脑室或经过室间孔达对侧脑室,对于脑室铸型患者疗效堪忧。另外,发现目前最常使用的脑室冲洗装置多为硅胶双腔脑室专用引流管(共9项相关专利,均为双腔管或少做改动双腔管)。该类引流管结构为单管双腔,可从一个腔内注入冲洗液,自另一个腔引出,引出端连接脑室引流瓶。该装置为现有单腔脑室钻孔引流管的改良版,可降低单腔管引流反复穿刺带来的感染率、引流管破坏所造成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等,缺点是仍然无法完成持续冲洗,易堵管,一旦堵管,无法规避风险;且冲洗液在脑室内弥散范围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实现一侧入冲洗液,从另一侧引流的结果,极大提高了冲洗效率,从而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夹面板呈梯形,其表面设置一对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设置可滑动金属夹片,所述金属夹片分别固定第一引流瓶及第二引流瓶,所述固定夹面板的表面中部设置刻度尺,供调整所述金属夹片的高度并控制静水压,所述第一引流瓶的底端与第一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瓶的底端与第二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设置第一引流管三通,所述第二引流管上设置第二引流管三通,所述第二引流管三通通过输液管与输液器密封连通,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滴壶,供观察冲洗液的滴速。所述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夹片的固定端设置金属螺丝,能够在所述滑动槽内上下滑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双侧引流瓶高度差来间接控制双侧脑室之间的静水压差,实现一侧入冲洗液,从另一侧引流的结果,极大提高了冲洗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安全颅内压范围,能够达到脑室内持续、安全冲洗的目的,从而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夹面板;2-刻度尺;3-滑动槽;4-第一引流瓶;5-第二引流瓶;6-第一引流管三通;7-第二引流管三通;8-第一引流管;9-第二引流管;10-滴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夹面板1呈梯形,其表面设置一对滑动槽3,每个所述滑动槽3内设置可滑动金属夹片,所述金属夹片分别固定第一引流瓶4及第二引流瓶5,所述固定夹面板1的表面中部设置刻度尺2,供调整所述金属夹片的高度并控制静水压,所述第一引流瓶4的底端与第一引流管8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底端与第二引流管9密封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8上设置第一引流管三通6,所述第二引流管9上设置第二引流管三通7,所述第二引流管三通7通过输液管与输液器密封连通,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滴壶10,供观察冲洗液的滴速。所述金属夹片的固定端设置金属螺丝,能够在所述滑动槽3内上下滑动。实施例中患者行双侧脑室额角钻孔引流术时,所述第一引流管8的一端插入患者一侧脑室,另一端通过第一引流管三通6与所述第一引流瓶4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管9的一端插入患者另一侧脑室,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管三通7与所述第二引流瓶5密封连通,闭管返回病房后,于患者床头将所述第一引流瓶4及所述第二引流瓶5通过所述金属夹片固定于所述固定夹面板1上,并调节固定夹面板1的高度,使所述刻度尺2的0cm刻度平行于患者双侧外耳道连线水平,通过调整所述金属夹片在所述滑动槽3内的上下位置,调整控制静水压,根据患者需要,将冲洗液通过带有所述滴壶10的输液器与所述第二引流管三通7或所述第一引流管三通6密封连接,通过观察所述滴壶10中冲洗液的滴速。当上述双侧脑室相互不通时,可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引流瓶4或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高度,适当提高脑室内静水压(颅内压),实现持续冲洗的同时,可维持、调节颅内压变化,避免了盲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一旦引流端堵塞,会引起脑室静水压的升高,当脑室静水压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引流瓶4或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静水压时,冲洗液则不再继续流向脑室,转而流向静水压相对较低的所述第一引流瓶4或所述第二引流瓶5内,避免了医源性高颅压的发生,此时,仍可通过微调所述第一引流瓶4或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高度操控脑室静水压大小,调整冲洗液的出入,实现局部冲洗引流,当室间孔、三脑室的血肿部分溶解、双侧脑室之间通畅时,则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引流瓶4与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高度差来间接控制双侧脑室之间的静水压差,实现一侧入冲洗液,从另一侧引流的结果,极大提高了冲洗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安全颅内压范围。本技术优点:通过调整双侧引流瓶高度差来间接控制双侧脑室之间的静水压差,实现一侧入冲洗液,从另一侧引流的结果,极大提高了冲洗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安全颅内压范围,能够达到脑室内持续、安全冲洗的目的,从而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夹面板(1)呈梯形,其表面设置一对滑动槽(3),每个所述滑动槽(3)内设置可滑动金属夹片,所述金属夹片分别固定第一引流瓶(4)及第二引流瓶(5),所述固定夹面板(1)的表面中部设置刻度尺(2),供调整所述金属夹片的高度并控制静水压,所述第一引流瓶(4)的底端与第一引流管(8)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底端与第二引流管(9)密封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8)上设置第一引流管三通(6),所述第二引流管(9)上设置第二引流管三通(7),所述第二引流管三通(7)通过输液管与输液器密封连通,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滴壶(10),供观察冲洗液的滴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新型脑室持续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夹面板(1)呈梯形,其表面设置一对滑动槽(3),每个所述滑动槽(3)内设置可滑动金属夹片,所述金属夹片分别固定第一引流瓶(4)及第二引流瓶(5),所述固定夹面板(1)的表面中部设置刻度尺(2),供调整所述金属夹片的高度并控制静水压,所述第一引流瓶(4)的底端与第一引流管(8)密封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瓶(5)的底端与第二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华刘怀垒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