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49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包括样框、采集器和收集器;样框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采集器包括气囊和采集头,气囊与采集头之间通过硬质管相连,硬质管上设置有防逆流水阀,收集器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与防逆流水阀之间的硬质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吸入式的采集方法可以避免EAM尤其其中的沉积物等组分逸散至周围水体中,保证采集样品的完整性,增加定量数据的准确度,也避免了对珊瑚礁底质结构的过度破坏,具有灵活、易于携带、操作方便等优点。操作方便等优点。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生物样品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珊瑚礁虽然只占据着不到0.1%的海洋面积,却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素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的美誉。估计约有100万种植物和动物依靠珊瑚礁生态系统为生,其中鱼类4000余种,珊瑚700余种。珊瑚礁区礁石表生藻类群体(Epilithic algal matrix,EAM)是珊瑚礁区重要的初级生产力,是珊瑚礁区特有且普遍存在的底质类型。EAM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丝状藻类、微生物、沉积物、有机碎屑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是礁栖植食性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因此是珊瑚礁区食物网结构的重要基础。同时,EAM通常会在珊瑚退化后,覆盖于死亡珊瑚的表面,可占据珊瑚礁基底面积的30~80%,干扰珊瑚群体的恢复与种群更新,是珊瑚退化后的主要替代底质类型之一。因此,EAM的群落结构及其组分变化对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与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地位。
[0003]虽然目前对珊瑚礁区EAM中的丝状藻类已有较多研究,但针对EAM群体尤其是除丝状藻类外的其他组分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EAM的群落结构与组分的前提是可以完整地采集现场样品。由于珊瑚礁区三维结构的复杂性,传统底栖生物采集方式(如抓斗等)难以对珊瑚礁区的EAM进行有效采集,破坏性的采集方式也会对珊瑚礁底质结构造成损伤。虽然可以通过潜水作业来采集EAM,但EAM含有大量的碎屑、沉积物、微小型生物、沉积物等,采集过程中受到水流的影响容易逸散到环境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包括样框、采集器和收集器;样框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采集器包括气囊和采集头,气囊与采集头之间通过硬质管相连,硬质管上设置有防逆流水阀,收集器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与防逆流水阀之间的硬质管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样框采用圆形PVC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样框直径为50mm至100mm,高度为50mm。样框具有适宜的高度,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流影响刮(刷)下的样品逸散至周围水体中。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气囊为挤压式气囊,通过挤压气囊产生负压将样品吸入,通过挤压气囊将样品泵入收集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收集器包括套筛管和无菌袋。收集器为可替换设计,可满足不同采样目的以及进行多次采样的需求,具有适用面广、操作灵活等优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套筛管或无菌袋与软管螺纹连接。螺纹接口
设计可以在水下轻松完成收集器的装卸与更换,可进行多次采样,已收集好样品的收集器可盖上螺盖防止样品的流失。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套筛管为多个,分别设置有不同孔径的筛网。可将EAM中不同粒径的生物分离,如大型藻类、小型无脊椎动物、微藻等,也可将底质中不同粒径大小的沉积物收集并分离。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采集头为可替换的刮头或刷头,以快装方式固定在硬质管端面。
[0014]使用时,将样框置于珊瑚礁区EAM的采样区域,手持采集器,挤压气囊并保持挤压状态,然后利用采集头将珊瑚礁体表面的EAM刮(刷)下,同时释放气囊的挤压状态,形成负压,将EAM吸入至气囊中,反复多次,直至将样框内的EAM全部采集完毕,反复挤压气囊的同时,由于防逆流水阀的作用,吸入的EAM样品被泵入收集器中,实现对EAM样品的采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吸入式的采集方法可以避免EAM尤其其中的沉积物等组分逸散至周围水体中,保证采集样品的完整性,增加定量数据的准确度,也避免了对珊瑚礁底质结构的过度破坏。
[0017]2、可替换式的收集器设计可满足多种及多次采样需求,具有灵活、易于携带、操作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的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3个不同孔径的套筛管6和1个无菌袋9;
[0019]附图标记说明:1

样框;2

采集头;3

防逆流水阀3;4

气囊;5

软管;6

套筛管;7

螺纹接口;8

筛网;9

无菌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主要由样框、采集器及收集器三部分组成。
[0022]样框1为一敞口式、圆形双通PVC管,其直径50至100mm,高度约为50mm,主要用于计量单位面积内EAM的生物量或质量,具有适宜的高度,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流影响刮(刷)下的样品逸散至周围水体中。优选的,样框1底部可设置橡胶圈,保证样框1能够与采样部位严密贴合,从而适用于凹凸不平的礁石表面。
[0023]采集器主要由气囊4和采集头2组成,二者通过带防逆流水阀3的不锈钢钢管相连,采集头2为可替换的金属刮刀或毛刷,通过常规的快接方式固定在不锈钢钢管端面,通过刮和刷等方式分别将EAM和沉积物从珊瑚礁石表面分离,挤压气囊4产生的负压可将EAM及时吸入气囊4,反复挤压气囊4的同时,由于防逆流水阀3的作用,吸入的EAM样品被泵入收集器中,实现对EAM样品的采集。
[0024]收集器为可替换设计,分别为套筛管6(直径为100mm)和无菌袋9(容积2

5L)两种,以满足不同采样目的以及进行多次采样的需求。套筛管6或无菌袋9通过软管5连接在气囊4
与防逆流水阀3之间的不锈钢钢管上。软管5和无菌袋9均采用透明设计,软管5与套筛管6或无菌袋9相连的一端设置螺纹接头,套筛管6或无菌袋9设置有相应的螺纹接口7。螺纹连接方式可以在水下轻松完成套筛管6或无菌袋9的装卸与更换,可进行多次采样,已收集好样品的套筛管6或无菌袋9可盖上螺盖防止样品的流失。
[0025]套筛管6可准备多个,每个内部固定有不同孔径的筛网8,可将EAM中不同粒径的生物分离,如大型藻类、小型无脊椎动物、微藻等,也可将底质中不同粒径大小的沉积物收集并分离。而无菌袋9则将EAM中各组分尽数收集,带回岸上进行分离或浓缩等处理,主要针对EAM中的细菌及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本采样装置可根据自身研究需求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框、采集器和收集器;样框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采集器包括气囊和采集头,气囊与采集头之间通过硬质管相连,硬质管上设置有防逆流水阀,收集器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与防逆流水阀之间的硬质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框采用圆形PVC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框直径为50mm至100mm,高度为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珊瑚礁区礁体表生藻类群体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为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先智胡思敏张黎刘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