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373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MCU模块、电源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连接MCU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供电;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包括芯片U1和芯片L1,芯片U1的型号为74HC595DIP,芯片L1的型号为LED4BIT;所述MCU模块包括芯片U5,芯片U5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简单的操作方法展现所在星球的体重,称出各个星球真实体重为主线,配合文字及音频介绍,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传达了所在星球的相关知识,简化操作解决了相关知识科普的复杂性和乏味性难题,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航天科普设备。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航天科普设备。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航天科普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是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属于展示用科技普及器材


技术介绍

[000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0003]市面上现有的特型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很多,有偏重真实的,有偏重娱乐的。偏重真实的特点是仿真度高,参数完全模拟真实行星数据,优点是真实,缺点是操作极其繁琐,需要长时间专门训练才可以操控自如;偏重娱乐的是画面刺激,缺点同样是数据不够真实,而且难以起到教育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通过简单的操作方法展现所在星球的体重,称出各个星球真实体重为主线,配合文字及音频介绍,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传达了所在星球的相关知识,简化操作解决了相关知识科普的复杂性和乏味性难题,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航天科普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MCU模块、电源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连接MCU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供电;
[0007]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包括芯片U1和芯片L1,芯片U1的型号为74HC595DIP,芯片L1的型号为LED4BIT;
[0008]所述MCU模块包括芯片U5,芯片U5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0009]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1的1脚连接有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7脚,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4脚,芯片U1的3脚连接有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2脚,芯片U1的4脚连接有电阻R6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1脚,芯片U1的5脚连接有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10脚,芯片U1的6脚连接有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连接有芯片L1的5脚,芯片U1的7脚连接有电阻R9一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3脚,芯片U1的8脚接地,芯片U1的16脚接5V电源,芯片U1的15脚连接有电阻R15一端,电阻R15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11脚,芯片U1的14脚连接芯片U5的19脚,芯片U1的13脚连接芯片U5的21脚,芯片U1的12脚连接芯片U5的22脚,芯片U1的11脚连接芯片U5的25脚,芯片U1的10脚接5V电源。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7,三极管Q1和三极管Q7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1的1脚连接有电阻R14一端,电阻R14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5
脚,三极管Q1的3脚连接有电阻R15一端,电阻R15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7的1脚,三极管Q7的2脚连接芯片L1的12脚,三极管Q7的3脚和三极管Q1的2脚接地。
[0011]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2和三极管Q8,三极管Q2和三极管Q8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2的1脚连接有电阻R16一端,电阻R16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6脚,三极管Q2的3脚连接有电阻R17一端,电阻R17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8的1脚,三极管Q8的2脚连接芯片L1的9脚,三极管Q8的3脚和三极管Q2的2脚接地。
[0012]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9,三极管Q3和三极管Q9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3的1脚连接有电阻R18一端,电阻R18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7脚,三极管Q3的3脚连接有电阻R19一端,电阻R19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9的1脚,三极管Q9的2脚连接芯片L1的8脚,三极管Q9的3脚和三极管Q3的2脚接地。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4和三极管Q10,三极管Q4和三极管Q10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4的1脚连接有电阻R20一端,电阻R20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8脚,三极管Q4的3脚连接有电阻R21一端,电阻R21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10的1脚,三极管Q10的2脚连接芯片L1的6脚,三极管Q10的3脚和三极管Q4的2脚接地。
[0014]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MOS管M5和MOS管M6,三极管Q5的1脚连接有电阻R24一端,电阻R24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4脚,三极管Q5的3脚连接有电阻R25一端和MOS管M5的1脚,三极管Q5的2脚接地,MOS管M5的2脚和电阻R25另一端接12V电源,MOS管M5的3脚连接有接插件J7的1脚,接插件J7的2脚连接MOS管M6的3脚,MOS管M6的1脚连接有电阻R27一端和三极管Q6的3脚,MOS管M6的2脚和电阻R27另一端接12V电源,三极管Q6的2脚和接插件J7的3脚接地,三极管Q6的1脚连接有电阻R26一端,电阻R26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3脚。
[0015]进一步的,所示芯片U5的2脚连接有电阻R10一端,电阻R10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LED2一端,二极管LED2另一端接地,芯片U5的5脚连接有晶振U2一端和电容C1一端,芯片U5的6脚连接有晶振U2另一端和电容C8一端,电容C1另一端和电容C8另一端接地;芯片U5的7脚连接有电容C2一端、开关SW1一端和接插件J1的5脚,电容C2另一端和开关SW1另一端接地,接插件J1的1脚连接芯片U5的34脚,接插件J1的2脚连接接插件J1的37脚,接插件J1的3脚接地,接插件J1的4脚连接电源VCC;芯片U5的14脚连接有电阻R12一端和电阻R13一端,电阻R12另一端连接接插件J5的1脚,接插件J5的2脚和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22一端接地,接插件J5的3脚接12V电源,接插件J3的1脚连接芯片U5的30脚,接插件J4的2脚连接芯片U5的31脚,接插件J4的3脚接地。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4,芯片U4的型号为LM2596S,芯片U4的1Vin脚连接有电容C11一端,并接12V电源,电容C11另一端、芯片U4的6脚和芯片U4的GND脚接地,芯片U4的Vout脚连接有电感L2一端和二极管D2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12一端和芯片U4的FB脚,并接5V电源,二极管D2另一端和电容C12另一端接地。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芯片U3,芯片U3的型号为LM1117,芯片U3的Vin脚连接有电容C9一端和电容C10一端,并接5V电源,电容C9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接地和芯片U3的GND脚接地,芯片U3的Vout脚连接有电容C13有点,电感L3一端和芯片U3的4脚,电感L3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14一端和电容C15一端,并接电源VCC,电容C13另一端、电容C14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接地。
[001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通过简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模块、电源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屏供电通讯模块连接MCU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供电;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包括芯片U1和芯片L1,芯片U1的型号为74HC595DIP,芯片L1的型号为LED4BIT;所述MCU模块包括芯片U5,芯片U5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1脚连接有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7脚,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4脚,芯片U1的3脚连接有电阻R3一端,电阻R3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2脚,芯片U1的4脚连接有电阻R6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1脚,芯片U1的5脚连接有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10脚,芯片U1的6脚连接有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连接有芯片L1的5脚,芯片U1的7脚连接有电阻R9一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3脚,芯片U1的8脚接地,芯片U1的16脚接5V电源,芯片U1的15脚连接有电阻R15一端,电阻R15另一端连接芯片L1的11脚,芯片U1的14脚连接芯片U5的19脚,芯片U1的13脚连接芯片U5的21脚,芯片U1的12脚连接芯片U5的22脚,芯片U1的11脚连接芯片U5的25脚,芯片U1的10脚接5V电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7,三极管Q1和三极管Q7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1的1脚连接有电阻R14一端,电阻R14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5脚,三极管Q1的3脚连接有电阻R15一端,电阻R15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7的1脚,三极管Q7的2脚连接芯片L1的12脚,三极管Q7的3脚和三极管Q1的2脚接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2和三极管Q8,三极管Q2和三极管Q8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2的1脚连接有电阻R16一端,电阻R16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6脚,三极管Q2的3脚连接有电阻R17一端,电阻R17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8的1脚,三极管Q8的2脚连接芯片L1的9脚,三极管Q8的3脚和三极管Q2的2脚接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9,三极管Q3和三极管Q9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3的1脚连接有电阻R18一端,电阻R18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7脚,三极管Q3的3脚连接有电阻R19一端,电阻R19另一端连接有三极管Q9的1脚,三极管Q9的2脚连接芯片L1的8脚,三极管Q9的3脚和三极管Q3的2脚接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验型行星重力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4和三极管Q10,三极管Q4和三极管Q10的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4的1脚连接有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彬王海魏旭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宇航国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