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228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在机动车冲突段设置突起路标,安全岛、自行车道提醒标志与黄闪灯,在行人冲突段自行车道两侧设置安全岛,在安全岛上设置多类型警示柱,外侧设置行人提醒标志和指路标志,在分流段设置路口提醒标志,在合流段及环形段设置反光标,自行车道使用彩色沥青,构成多色彩自行车专用道,有利于提升骑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感,提高骑行人在环形交叉口的方向感知、保持车道能力,并且压缩骑行者视区,起到平缓冲突区域与非冲突区域视觉过渡、分解简化骑行任务的作用,同时提高机动车驾驶人警觉度,起到提供足够应变时间的作用,进而保障环形交叉口自行车道的交通安全。行车道的交通安全。行车道的交通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
,特指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环形交叉口路段,交叉口一般没有专门为自行车设置的过街设施,自行车路权不清晰、不连续,这使得自行车会选择与行人一起或者与机动车一起过街。但是自行车车速比行人快,比机动车慢,当自行车与行人混行时,由于速度差异明显,会造成骑行不便,容易发生剐蹭行人现象,同时自行车较快的速度也容易让机动车驾驶人产生速度误判,造成交通事故。当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时,骑行者会面临较大危险,且交通量较大时,极易产生混乱和拥堵。而且骑行者在环形交叉口容易产生视觉晕眩,较难判断出口位置。现有研究中,对自行车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自行车道,而对环形交叉口的自行车的相关研究较少。现有相关技术方面,自行车主要时跟着行人一起过街,故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环形交叉口的自行车视线诱导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自行车道采用四色彩色沥青设计,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在与机动车冲突区域的自行车道设置突起路标、安全岛、自行车道提醒标志与黄闪灯,在自行车道两侧设置安全岛,在安全岛上设置多类型警示柱,在与行人冲突区域设置行人提醒标志和环形自行车道指路标志,在自行车道分流区域设置路口提醒标志,在自行车合流及自行车环道区域设置反光标,自行车道使用彩色沥青构成多色彩自行车专用车道,对骑行者视觉引导,有利于提升骑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感,提高骑行人在环形交叉口的方向感知、保持车道能力,并且压缩骑行者视区,起到平缓冲突区域与非冲突区域视觉过渡,分解简化骑行任务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机动车驾驶人警觉度,进而保障环形交叉口自行车道的交通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包括由机动车冲突段、行人冲突段、分流段、合流段、环形段组成的自行车道,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包括在机动车冲突段路面设置自行车标志与突起路标、在机动车道的中间处设置安全岛二、在机动车道中间的交通道处设置自行车道警示标志和黄闪灯,在行人冲突段行车道外侧设置路口提醒标志、内侧设置安全岛一,在安全岛一的一般重要视线区域的边缘设置多色彩弹性警示柱,在安全岛一的重要视线区域设置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在安全岛一的最重要视线区域设置多色彩LED警示柱,在分流段路侧设置行人提醒标志与环形交叉路口提醒标志,在分流段与合流段外侧设置反光标,在环形段路面设置自行车标志与方向标志,在自行车道设置自行车待行区域。
[0006]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多色彩弹性警示柱高度设置为750mm,所述多色彩蓄能自发光
警示柱高度设置为100mm,多色彩LED警示柱高度设置为125mm,多色彩弹性警示柱、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与多色彩LED警示柱以及突起路标的设置间距均为1.2m。
[000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突起路标为钢化玻璃突起路标,突起路标沿着自行车道边缘线设置成弧形,发光角度为50
°
,横向间隔1.2m。
[000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自行车道警示标志和黄闪灯包括顶端直径600mm自行车道标志牌与支撑杆处黄闪灯,其中支撑杆长度为2.5m,黄闪灯直径300mm。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机动车道的边缘线设置成折线型,横向长度1m,纵向长度4m,与道路边缘夹角14
°

[00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路口提醒标志包括顶端边长700mm行人提醒标志与下方路口提醒标志,该标志由四个路口自行车道对应的颜色组成,其中支撑杆长度为2.5m,黄闪灯直径300mm。
[00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行人提醒标志与环形交叉路口提醒标志包括顶端直径600mm环形交叉口提醒标志牌与支撑杆处分别指向当前路口与下一路口方向的方向标,其中支撑杆长度为2.5m,方向标色彩使用对应路口彩色沥青颜色。
[0012]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自行车道的合流段、环形段、分流段、机动车冲突段分别采用不同颜色设计,所述自行车道的不同交叉口采用不同的彩色颜色沥青设计。
[001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依据交通流类型、驾驶任务、吸睛效应及交通流冲突理论,将自行车道进行分段,由环形自行车路段、自行车环道分流段、自行车环道合流段、机动车冲突段、行人冲突段、进口处、出口处组成,对于环形自行车路段采用反光标引导自行车,对于分流段与合流段,采用提醒标志、反光标、安全岛和弹性警示柱组合引导自行车安全驶入或驶出交叉口,对机动车冲突段设置突起路标、安全岛、弹性警示柱以及自行车警示标志和黄闪灯的组合。其中根据视区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类型警示柱,达到合理分布交通参与者注意力的作用,压缩骑行者视区,起到平缓冲突区域与非冲突区域视觉过渡,分解简化骑行任务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机动车驾驶人警觉度,保障自行车的安全;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多色彩沥青组合的环形自行车道,自行车路权连续,骑行体验更加舒适,同时骑行者能通过不同方向的不同颜色快速辨别所在位置与出口位置,对骑行者视觉引导,能提升骑行者的方向感知、保持车道能力,避免了环形交叉口带来的不良视觉效应;
[0016]3)本专利技术提高了骑行者的视觉感知,缓和了交叉口内交通流冲突,给与了骑行者连续骑行体验,使其安全地通过交叉口;
[0017]4)本方法采用低成本的逆反射设施、少量多杆合一的交通标志牌和自发光设施来组成自行车道视线诱导系统,投入成本较少,便于施工,能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指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全岛一分布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自行车道警示标志和黄闪灯结构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行人提醒标志与环形交叉路口提醒标志结构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路口提醒标志结构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多色彩弹性警示柱结构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结构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多色彩LED警示柱结构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自行车道不同交叉口沥青设计示意图。
[0028]图中:1.自行车道警示标志和黄闪灯;2.行人提醒标志与环形交叉路口提醒标志;3.突起路标;4.安全岛一;5.路口提醒标志;6.机动车道边缘线;7.安全岛二;8.反光标;10.多色彩弹性警示柱;11.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12.多色彩LED警示柱;13.重要视线区域;14.一般重要视线区域;15.最重要视线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30]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包括由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机动车冲突段、行人冲突段、分流段、合流段、环形段组成的自行车道,所述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包括在机动车冲突段路面设置自行车标志与突起路标(3)、在机动车道的中间处设置安全岛二(7)、在机动车道中间的交通道处设置自行车道警示标志和黄闪灯(1),在行人冲突段行车道外侧设置路口提醒标志(5)、内侧设置安全岛一(4),在安全岛一(4)的一般重要视线区域(14)的边缘设置多色彩弹性警示柱(10),在安全岛一(4)的重要视线区域(13)设置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11),在安全岛一(4)的最重要视线区域(15)设置多色彩LED警示柱(12),在分流段路侧设置行人提醒标志与环形交叉路口提醒标志(2),在分流段与合流段外侧设置反光标(8),在环形段路面设置自行车标志与方向标志,在自行车道设置自行车待行区域(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彩弹性警示柱(10)高度设置为750mm,所述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11)高度设置为100mm,所述多色彩LED警示柱(12)高度设置为125mm,所述多色彩弹性警示柱(10)、多色彩蓄能自发光警示柱(11)与多色彩LED警示柱(12)以及突起路标(3)的设置间距均为1.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路标(3)为钢化玻璃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刚周忠伟贺世明焦方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