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28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电池壳体以及装配于电池壳体顶部的电池盖;电池壳体沿其周侧面及底部形成有第一加强壳体;第一加强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加强壳体顶部低于电池盖;电池盖沿其周侧面及顶部形成有与第一加强壳体配合的第二加强壳体;第二加强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内充满有冷却液;第一加强壳体、第二加强壳体、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盖之间形成有一矩形环状的散热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加强壳体、第二加强壳体、散热腔体以及温控组件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在温度高时容易变形和失效,在低温时电池容量得不到释放,难以正常工作的问题。难以正常工作的问题。难以正常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源转为电能的储能元件,其被广泛用在陆上、水上交通工具,为交通工具发动机提供能量来源。目前蓄电池的使用环境越来越恶劣,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夏天高温环境下,电池外壳容易变形导致电池充电电流变大而失效,而且由于没有及时进行通风散热,导致蓄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冬天严寒地区的低温环境下,蓄电池内部受低温影响,电池的容量得不到释放,难以正常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通过第一加强壳体、第二加强壳体、散热腔体以及温控组件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蓄电池在温度高时电池外壳容易变形、蓄电池失效,在低温时电池容量得不到释放,难以正常进行工作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以及装配于电池壳体顶部的电池盖;所述电池壳体沿其周侧面及底部形成有第一加强壳体;所述第一加强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加强壳体顶部低于电池盖;所述电池盖沿其周侧面及顶部形成有与第一加强壳体配合的第二加强壳体;所述第二加强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
[0006]所述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内充满有冷却液;所述第一加强壳体、第二加强壳体、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盖之间形成有一矩形环状的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沿其顶部和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热块;所述第一加强壳体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温控组件,且所述温控组件与控制面板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上端设置有加液口,并配合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空腔下端设置有出液口,并配合有第二密封盖。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液口和出液口呈对角布置;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周侧面均配合有密封垫。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内顶壁开设有若干对连通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对与连通孔配合的空心管;所述连通孔与空心管周侧面设置有密封件。
[0011]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二空腔一侧的空心管上方均固定有一弹簧,并在所述弹簧端部固定连接有一移动块;所述第二空腔内顶壁开设有与移动块配合的限位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腔中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最高点靠近空心管一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腔体沿其侧部间隔设置有第二导热块;所述第一导热块周侧
与第二导热块周侧均固定有加强筋。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块和/或第二导热块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壁沿其走向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有的所述通风管均与风机连接;所述风机与控制面板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空腔内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温度控制设备;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加强壳体或第二加强壳体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加强壳体底部设置有若干对与连通孔配合的空心管,便于第一加强壳体和第二加强壳体进行拆装,便于在对第一加强壳体注满冷却液时,能够快速充满第二加强壳体内部,从而对蓄电池多个部位进行温度控制。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空腔中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最高点靠近空心管一侧,排出冷却液时,当第二空腔上方的冷却液液面逐渐降低时,弹簧逐渐复位,将弹簧上方的冷却液以及第二空腔上方的冷却液沿着倾斜面流下并排出避免失效的冷却液残留。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散热腔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二导热块和第一导热块,进一步提高冷却液与蓄电池热量交换的速率,便于快速对蓄电池进行降温。
[0020]4、本专利技术通过通风管内壁沿其走向开设有若干通风孔,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风机工作,通过通风管以及通风孔对蓄电池进行通风散热,进一步辅助降低蓄电池温度,设置多个通风孔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002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通过温度控制设备使得冷却液保持合适的温度,避免蓄电池温度太高发生变形,影响使用寿命,也避免蓄电池温度太低,蓄电池的容量得不到释放,难以正常工作。
[0022]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
第一加强壳体,2

第二加强壳体,3

散热腔体,4

电池壳体,5

电池盖,6

控制面板,7

温控组件,101

第一空腔,102

加液口,103

出液口,104

第一密封盖,105

第二密封盖,106

连通孔,201

第二空腔,202

空心管,203

弹簧,204

移动块,205

限位槽,206

倾斜面,301

第一导热块,302

第二导热块,303

通风管,304

风机,305

通风孔,701

加热器,702

导线,703

第一温度传感器,704

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以及装配于电池壳体顶部的电池盖;电池壳体沿其周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4)以及装配于电池壳体(4)顶部的电池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4)沿其周侧面及底部形成有第一加强壳体(1);所述第一加强壳体(1)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01);所述第一加强壳体(1)顶部低于电池盖(5);所述电池盖(5)沿其周侧面及顶部形成有与第一加强壳体(1)配合的第二加强壳体(2);所述第二加强壳体(2)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201);所述第一空腔(101)以及第二空腔(201)内充满有冷却液;所述第一加强壳体(1)、第二加强壳体(2)、电池壳体(4)以及电池盖(5)之间形成有一矩形环状的散热腔体(3);所述散热腔体(3)沿其顶部和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导热块(301);所述第一加强壳体(1)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6);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设置有温控组件(7),且所述温控组件(7)与控制面板(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01)上端设置有加液口(102),并配合有第一密封盖(104);所述第一空腔(101)下端设置有出液口(103),并配合有第二密封盖(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口(102)和出液口(103)呈对角布置;所述第一密封盖(104)和第二密封盖(105)周侧面均配合有密封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01)内顶壁开设有若干对连通孔(10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候性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壳体(2)底部设置有若干对与连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钦晓峰陈林汪章杰侍子强姚佰春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