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极技术

技术编号:2822024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极。该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采用一步热还原法制备三维石墨烯,利用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交联在三维石墨烯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的表面,再将壳聚糖添加到表面,然后,采用戊二醛再将胆碱氧化酶交联在电极表面,构建了三维石墨烯/双酶修饰的生物酶电极。以获得的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三维石墨烯/双酶修饰的生物酶电极为对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利用计时电流法实现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毛油中磷脂溶液的检测,且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的灵敏度。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极。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大豆油脂加工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新的大豆预处理和制炼油技术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大豆毛油中的磷脂含量高达3%,磷脂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焦化产生类黑色素,从而加深油脂色泽,进而会影响脱臭油的稳定性。大豆油中的磷脂主要以磷脂酰胆碱(PC)的形式存在。传统的 PC 含量的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

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等,这些检测方法普遍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检测速度慢,受人为因素和实验环境影响大、易污染环境,更不利于在线检测和调控。
[000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以各种电化学电极为信号转换元件,以电流、电势、电阻或电容等为特征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检物的快速识别,从而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相比较于传统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现场检测等优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检测毛油中磷脂的三维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极,其特征在于三维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以及毛油中磷脂的检测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采用一步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三维石墨烯;合成步骤如下: 将30~50mg 氧化石墨烯分散在15~25mL 水中,超声10min使之分散均匀,形成2mg /mL的分散液;将分散液转移到高压水热反应釜中,160℃烘箱中反应12h,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固体冷冻干燥,最终产物即为三维石墨烯;步骤二:将丝网印刷电极放入100毫升的烧杯中;烧杯中加入40~60毫升1 mmol/L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波清洗5min;然后,取下电极,用双蒸水冲洗,然后用氮气吹干;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固相萃取放入40~60mL、1mmol/L盐酸溶液中,超声波清洗5min,双蒸水冲洗,氮气吹干;电极用无水乙醇冲洗,氮气干燥,在PBS缓冲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曲线扫描,扫描电压范围为

0.2~0.6V,扫描速度为50 mV/s,将4~6mL三维石墨烯溶液滴覆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修饰后的SPE在PBS缓冲液中进行循环伏安(CV)曲线扫描;将不同材料的改性固相萃取电极连接到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插入50mmol/L的铁氰化钾溶液中;频率范围为1~106Hz;对改性后的丝网印刷电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以选择最佳的改性丝网印刷电极材料;步骤三: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制备含100mg/L PC的PBS缓冲液作为试验基液;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4~8μL,浓度4U)滴在用所选改性材料改性的固相萃取电极表面,放置在4℃下静置干燥;待电极表面变薄后,加入5~10μL戊二醛,37℃交联30min,然后用PBS缓冲液清洗电极表面,去除游离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然后在酶修饰电极表面加入1~5μL的壳聚糖/醋酸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琦张艳荣宋旸罗淑年王睿莹姚静隋玉林于殿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