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95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9
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遗传识别,连续4年观测记录单株茶果产量,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标记;(2)成因诊断,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成因诊断;(3)根据成因诊断去劣调整,伐除那些长势矮小、病虫危害严重的个体;同时,对去劣后的林窗和林缘空地进行良种大苗补植;(4)截枝复壮,对经去劣后保留的个体,在冬季或早春,将一级或二级分枝保留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因茶油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其油脂构成与橄榄油相似,甚至优于橄榄油,常被称作是“东方橄榄油”,是世界公认的绿色保健食用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及国家粮油安全战略,油茶及茶油逐步因引起了社会新认识,油茶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0003]现有的油茶林产量普遍较低,且存有大面积低产林,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低产林主要有3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一是茶果产量大幅下降。虽然花不少但结果少,生理落果也比较严重,产量逐年下降明显,比原产量下降50%以上。二是病虫害发生严重。林内每年都有大量植株发生炭疽病、软腐病及半边疯病;由于郁闭度不断升高,通风透气性不断变差,林分健康状况逐年恶化。三是树势衰减明显,可能是源自林分环境与个体竞争的共同作用的原因,很多个体生长势下降,抗性弱,易感病,有的甚至枯萎,呈现出明显的老化特征。
[0004]油茶低效林主要经营为林农个体,低效林改造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现有的技术多为集成技术,林农难掌握;二是技术投入大,林农难接受;三是成果难固定,生产难推广。所以简单易行的树体复壮技术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遗传识别,连续4年(两个大小年)观测记录单株茶果产量,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标记;
[0008](2)成因诊断,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成因诊断;对已被标记的个体,低产是源自遗传品质不良;还是因于竞争劣势、抗性较差,导致长势衰退和病虫危害严重;
[0009](3)根据成因诊断去劣调整,伐除那些长势矮小、病虫危害严重的个体,改善林内通气透光状况和营养条件;同时,对去劣后的林窗和林缘空地进行良种大苗补植;
[0010](4)截枝复壮,对经去劣后保留的个体,在冬季或早春,将一级或二级分枝保留20

100cm长后截断,促其萌发新枝,再从中选留2

3根健壮的新枝作为主枝,除去其余萌枝;经过2

3年,截枝形成新的树冠。
[0011]优化的,截枝强度分为重度(保留20cm)、中度(保留50cm)和轻度(保留100cm)三级。
[0012]进一步的,进行林地清理,对林下杂灌、杂草结合夏季浅锄人工全部清除,秋季9月底至10月初进行第二次除草主要在恶性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冬季结合垦覆株施生物有机
肥5kg以改良土壤,重点防控炭疽病、软腐病、蓝翅天牛、茶稍蛾等。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简单易行,林农很容易掌握操作;截枝复壮可快速恢复正常树冠。
[0015](2)病虫发生率普遍降低。
[0016](3)截枝复壮能有效提高鲜果产量与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1)遗传识别,连续4年(两个大小年)观测记录单株茶果产量,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标记。相反,未被标记的个体常年结果多,因而可认为属基因型更好、表现型更优。
[0019](2)成因诊断,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成因诊断。对已被标记的个体,低产是源自遗传品质不良;还是因为竞争劣势、抗性较差,导致长势衰退、徒长和病虫危害严重。
[0020](3)根据成因诊断去劣调整,伐除那些长势矮小、病虫危害严重的个体,改善林内通气透光状况和营养条件。同时,对去劣后的林窗和林缘空地进行良种大苗补植。
[0021](4)截枝复壮,对经去劣后保留的个体,在冬季或早春,将一级或二级分枝保留20

100cm长后截断,促其萌发新枝,再从中选留2

3根健壮的新枝作为主枝,除去其余萌枝。经过2

3年,截枝形成新的树冠。截枝强度分为重度(保留20cm)、中度(保留50cm)和轻度(保留100cm)三级。截口易感染,截后可用凡士林混合多菌灵粉剂或专用伤口愈合剂涂抹。
[0022]另外,还进行林地清理,对林下杂灌、杂草结合夏季浅锄人工全部清除,秋季9月底至10月初进行第二次除草主要在恶性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冬季结合垦覆株施生物有机肥5kg以改良土壤,重点防控炭疽病、软腐病、蓝翅天牛、茶稍蛾等。
[0023]试验方法:对经过去劣后保留的1140株(大部分)个体,在冬季或早春,将一级或二级分枝保留20

100cm长后截断,促其萌发新枝,再从中选留2

3根健壮的新枝作为主枝,除去其余萌枝。经过2

3年,截枝形成新的树冠。
[0024]试验成效:首先,截枝复壮可快速恢复正常树冠。前六年冠幅平均年增长率达62%,截枝后2年冠幅达4.72m2,冠层高达1.32m;截枝后4年冠幅达9.47m2,冠层高达2.2m;截枝后6年冠幅达11.7m2,冠层高达2.5m。其次,病虫发生率普遍降低,由于林分郁闭度降低到0.71,林地透光通气条件明显改善,病腐死株已经去除,林分更加健康,炭疽病、半边疯等老龄油茶林典型病害发生率在17.2%以下,叶甲、蛀稍蛾等虫害发生率在15%以下,其中半边疯发生率为零,其他病虫害发生率显著下降。最后,截枝复壮能有效提高鲜果产量与质量。2019年9月,赣州市油茶产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本低改试验地进行测产,结果显示截枝改造2年的产量到达237.38kg/亩,截枝改造4年产量为732kg/亩,截枝改造5年鲜果产量达到953.67kg/亩,而对照组产量仅为:314.96kg/亩。基本呈现3年追平,4年翻番,5年稳产。以截枝后5年的稳产林分为例,挂果量达1.43kg/m2,同比对照增加204%;单果重36.38g,同比对照增加20%;鲜出籽率45.98%,同比对照增加13.5%;鲜果出油率8.2%,同比对照增加20%。
[0025]以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同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中公开的内容,均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构思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单易行的油茶低效林树体复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遗传识别,连续4年观测记录单株茶果产量,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标记;(2)成因诊断,对常年结果量少的个体进行成因诊断;(3)根据成因诊断去劣调整,伐除那些长势矮小、病虫危害严重的个体,改善林内通气透光状况和营养条件;同时,对去劣后的林窗和林缘空地进行良种大苗补植;(4)截枝复壮,对经去劣后保留的个体,在冬季或早春,将一级或二级分枝保留20

100cm长后截断,促其萌发新枝,再从中选留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兰英胡小康姚小华魏本柱吴延旭王真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