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6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所述机架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料筒,所述料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推土机构,所述推土机构的底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出料机构。该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设置有推土机构,第一驱动轴通过第一齿轮顶端第二齿轮旋转,使得第二齿轮内部的螺纹管带动螺旋叶向下运动,可以自动开凿出埋设油茶壳用的孔,无需事先挖设油茶壳沟或者油茶壳槽,节省人力物力,油茶壳肥料进入螺纹管的内部后,推板带动推杆向下移动,使得螺纹管内部的肥料和土壤掉落出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推板和推杆复位,该装置功能集中,节省额外的设备、人力和工作时间,便于推广和使用。便于推广和使用。便于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为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盛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其中江西省是我国油茶的主产区,据统计,江西省现有油茶栽培面积达到75万公顷,年产油茶果40多万吨,一般油茶壳占整个茶果鲜重的50%

60%,但在加工过程中,油茶壳却被当作废弃物直接丢弃或燃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增加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油茶壳的再利用,利用其制备有机肥、钾盐、活性炭和培养基等。
[0003]油茶壳剩余物除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还能通过调节土壤反应,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通常在施肥过程中,肥料都是由人工进行播撒,工作效率低,且每一次播撒的量都不一样,这就使作物所吸收的肥料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包括机架、支撑架、移动轮、料筒、推土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机架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料筒,所述料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推土机构,所述推土机构的底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出料机构;
[0006]所述推土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纹管、螺旋叶、弹簧、推杆和推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螺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板。
[0007]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盘、连接柱、小齿轮、第二驱动轴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出料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0008]优选的,所述料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料筒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出料盘,出料盘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孔,料筒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出料盘。
[0009]优选的,所述料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料筒的中部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管,螺纹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杆,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管的中部下端左侧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盘。
[0011]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左侧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轴的右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前面固定连接有机架。
[0012]优选的,所述出料盘的中部底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管,出料盘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机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设置有推土机构,第一驱动轴通过第一齿轮顶端第二齿轮旋转,使得第二齿轮内部的螺纹管带动螺旋叶向下运动,可以自动开凿出埋设油茶壳用的孔,无需事先挖设油茶壳沟或者油茶壳槽,节省人力物力,油茶壳肥料进入螺纹管的内部后,推板带动推杆向下移动,使得螺纹管内部的肥料和土壤掉落出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推板和推杆复位,该装置功能集中,节省额外的设备、人力和工作时间,便于推广和使用。
[0015](2)该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设置有出料机构,当螺纹管下降至一定位置时,连接软管进入螺纹管的出料孔中,此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轴通过小齿轮旋转带动连接柱旋转,使得出料盘的出料孔和料筒的出料孔对上,油茶壳肥料从连接软管进入螺纹管的内部,该装置实现了打孔和施肥工作,同时施肥更加均匀稳定,保证油茶苗的稳定生长,同时也改良了土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左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右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机架;2、支撑架;3、移动轮;4、料筒;5、推土机构;50、第一驱动电机;51、第一驱动轴;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4、螺纹管;55、螺旋叶;56、弹簧;57、推杆;58、推板;6、出料机构;60、出料盘;61、连接柱;62、小齿轮;63、第二驱动轴;64、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4所示,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包括机架1、支撑架2、移动轮3、料筒4、推土机构5和出料机构6,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轮3,机架1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料筒4,料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料筒4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出料盘60,出料盘60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孔,料筒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出料盘60,料筒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推土机构5,推土机构5的底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出料机构6;
[0025]推土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0、第一驱动轴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螺纹管54、螺旋叶55、弹簧56、推杆57和推板58,第一驱动电机5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51,第一驱动轴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2,第一齿轮52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53,第二齿轮5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管54,螺纹管54的中部下端左侧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盘60,螺纹管54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55,螺纹管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56,弹簧5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杆57,推杆5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板58,料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50,料筒4的中部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管54,螺纹管5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杆57,弹簧5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58。
[0026]本新型实用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移动轮3将该装置移动至工作地点,将油茶壳剩余物放入料筒4的内部,之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50,第一驱动轴51通过第一齿轮52顶端第二齿轮53旋转,使得第二齿轮53内部的螺纹管54带动螺旋叶55向下运动,可以自动开凿出埋设油茶壳用的孔,无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包括机架(1)、支撑架(2)、移动轮(3)、料筒(4)、推土机构(5)和出料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轮(3),所述机架(1)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料筒(4),所述料筒(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推土机构(5),所述推土机构(5)的底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出料机构(6);所述推土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0)、第一驱动轴(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螺纹管(54)、螺旋叶(55)、弹簧(56)、推杆(57)和推板(5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51),所述第一驱动轴(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2),所述第一齿轮(52)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53),所述第二齿轮(5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管(54),所述螺纹管(54)的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55),所述螺纹管(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56),所述弹簧(5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杆(57),所述推杆(5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板(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油茶壳剩余物改良油茶林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6)包括出料盘(60)、连接柱(61)、小齿轮(62)、第二驱动轴(63)和第二驱动电机(64),所述出料盘(6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1),所述连接柱(61)的背面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哲颖丁智红康金林王波魏本柱黄贤斌赵希键李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