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装配用帽以及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783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与罩的装卸有关的作业性良好而实现轻量化、成本降低。罩装配用帽(4)具备凹部(5)和拉拔防止部(6),凹部(5)包括:开口端部(7),其具有比球头螺栓(22)的前端部(23)的外径大的内径;嵌合部(8),其与开口端部(7)连接设置,具有比前端部(23)的外径小的入口(9),并收纳前端部(23);以及狭缝(13),其从开口端部(7)沿着球头螺栓(22)的嵌合方向形成,在凹部(5)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拉拔防止部(6)包括位于各狭缝(13)的延长线上的多个第一肋(14)。多个第一肋(14)。多个第一肋(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罩装配用帽以及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的发动机等被罩体上装配隔音用的罩时使用的罩装配用帽和使用该帽的罩。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安装有隔音用的发动机罩。该发动机罩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在突出设置于背面的多个承受部内保持有向下方开口的橡胶制的安装构件、帽。通过将该安装构件或帽紧靠发动机的表面上突出设置的球头螺栓等安装销进行压入,从而装备发动机罩。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安装构件与发动机罩一体成形,在专利文献2中,帽分体地嵌合于承受部,但在该帽中设置有狭缝,实现了压入安装销时的载荷的降低。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7361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336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上述罩由隔音性高的聚氨酯形成,与此相对,当帽由橡胶形成时,由于聚氨酯与橡胶的粘接性差,因此需要底涂层等的粘接处理,工时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若将帽设为与聚氨酯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制,则不需要粘接处理且也实现轻量化,但由于在树脂制中不会像橡胶那样发生压缩变形,因此在与安装销嵌合或拆卸时需要较大的力,装卸所涉及的作业性变差,而且还产生由于装卸时的过度的压入、拉伸而导致帽破损的可能性。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与罩的拆装有关的作业性良好且也实现轻量化、成本降低的罩装配用帽以及罩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罩装配用帽,其一体成形于在罩主体的背面突出设置的安装部,且供设置于被罩体的安装销的前端部嵌合,其特征在于,
[0012]罩装配用帽具备:凹部,其供前端部嵌合;以及拉拔防止部,其埋设于安装部内,防止从安装部脱落,凹部包括:开口端部,其具有比前端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嵌合部,其与开口端部连接设置,具有前端部的外径以下的入口,并收纳前端部;以及狭缝,其从开口端部沿着安装销的嵌合方向形成,在凹部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拉拔防止部包括位于各狭缝的延长线上的多个第一肋。
[0013]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一肋与狭缝非连续地形成。
[0014]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一肋与狭缝连续地形成。
[0015]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狭缝延伸设置至拉拔防止部。
[0016]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拉拔防止部形成有将在拉拔防止部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肋彼此在该周向上连结的第二肋。
[0017]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开口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内径朝向嵌合部的入口逐渐变小的锥面。
[0018]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凹部和拉拔防止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
[0019]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狭缝为4个,随着从开口端部朝向嵌合部去而宽度逐渐变窄。
[0020]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罩为聚氨酯制。
[002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罩,其具有罩主体和与设置于被罩体的安装销对应地突出设置于罩主体的背面的多个安装部,
[0022]在各安装部上一体成形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罩装配用帽。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根据技术方案1及10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罩装配用帽的凹部包括:开口端部,其具有比安装销的前端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嵌合部,其与开口端部连接设置,具有前端部的外径以下的入口,并收纳前端部;以及狭缝,其从开口端部沿着安装销的嵌合方向形成,在凹部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拉拔防止部包含位于各狭缝的延长线上的多个第一肋,由此能够确保由狭缝引起的凹部的弹性变形,与罩的装卸有关的作业性变得良好。另外,也能够由树脂形成,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选择对聚氨酯制的罩粘接性高的树脂,从而不需要粘接处理,也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0025]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一肋与狭缝非连续地形成,因此能够将狭缝形成得较短,能够维持凹部的强度。
[0026]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一肋与狭缝连续地形成,因此狭缝的端部被第一肋加强。
[0027]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狭缝延伸设置至拉拔防止部,因此能够将狭缝形成得更长,能够使凹部较大地弹性变形。
[0028]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拉拔防止部形成有将在拉拔防止部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肋彼此在该周向上连结的第二肋,因此,拉拔防止部被加强,并且向拔出方向的阻力也增加。
[0029]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开口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内径朝向嵌合部的入口逐渐变小的锥面,因此安装销的前端部被顺畅地向入口引导,与罩的装配有关的作业性变得更加良好。
[0030]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凹部和拉拔防止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因此即使是聚氨酯制的罩也能够得到较高的粘接性。
[0031]根据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狭缝为
4个,随着从开口端部向嵌合部去而宽度逐渐变窄,从而能够确保开口端部侧的较大的弹性变形。
[0032]根据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罩为聚氨酯制,因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表示在发动机上装配发动机罩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4]图2是将发动机侧的突起和罩装配用帽拔开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3是罩装配用帽的立体图。
[0036]图4是罩装配用帽的说明图,以开口端侧为上方,(A)表示顶面,(B)表示正面,(C)表示底面。
[0037]图5中的(A)是图4的A

A线放大剖视图,(B)是B

B线放大剖视图。
[0038]图6是表示在发动机上装配有发动机罩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0]图1是表示将作为罩的一例的发动机罩1装配于作为被罩体的发动机20的状态的说明图。首先,在发动机20的表面突出设置有发动机罩1的安装用的多个(在图1中仅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罩装配用帽,其一体成形于在罩主体的背面突出设置的安装部,且供设置于被罩体的安装销的前端部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罩装配用帽具备:凹部,其供所述前端部嵌合;以及拉拔防止部,其埋设于所述安装部内,防止从所述安装部脱落,所述凹部包括:开口端部,其具有比所述前端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嵌合部,其与所述开口端部连接设置,具有所述前端部的外径以下的入口,并收纳所述前端部;以及狭缝,其从所述开口端部沿着所述安装销的嵌合方向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拉拔防止部包括位于各所述狭缝的延长线上的多个第一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装配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与所述狭缝非连续地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装配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与所述狭缝连续地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罩装配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延伸设置至所述拉拔防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山幸治岩永康一朗德永拓也沓名亮介铃木淳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