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538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包括加载组件、缓冲组件、谐波减速器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和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和加载组件的输入端的滚珠丝杠连接,滚珠丝杠和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丝杠螺母的外表面安装有螺母座,缓冲组件的左端面和螺母座的右端面连接,加载组件的输出端有伸出活塞,伸出活塞的左端面和缓冲组件的右端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加载时产生刚性冲击,具有缓冲减振功能,易于调控,载荷输出连续稳定,载荷调控范围广,加载精度高。精度高。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涉及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伺服控制技术、电工电子产品与精密传动部件的发展,电动加载装置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机械与液压加载装置,电动加载装置具有传动效率高、电气同步性好、工作运行平稳、结构紧凑、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0003]现有技术中,电动加载装置的载荷缓冲部件多采用机械方式。中国专利CN201711488253.8公开的是一种电动缸加载双弹簧缓冲装置,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双弹簧缓冲装置的刚性较大,在遭受冲击载荷后易变形损坏,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弹簧在反复交变应力作用下易疲劳失效,会造成装置机械结构加速老化,不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中国专利CN201510137801.7公开的是一种双向双动集成加载器,所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是两组蝶形弹簧来作为载荷输出与缓冲部件,而由于蝶形弹簧属于异形弹簧,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偏高,并且载荷偏差难以保证。除了机械弹簧以外,电磁装置也是一种理想的能量转换与载荷缓冲装置,其易于主动控制,可通过控制通断电、电流强弱、电流方向、电阻大小等来改变其磁极有无、磁性大小、磁性方向等关键参数,特别适用于精密加载、电动伺服以及电磁控制相结合的机械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避免了加载时产生刚性冲击,具有缓冲减振功能,易于调控,载荷输出连续稳定,载荷调控范围广,加载精度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属于机械电动伺服加载领域,包括加载组件、缓冲组件、谐波减速器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和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和加载组件的输入端的滚珠丝杠连接,滚珠丝杠和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丝杠螺母的外表面安装有螺母座,缓冲组件的左端面和螺母座的右端面连接,加载组件的输出端有伸出活塞,伸出活塞的左端面和缓冲组件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套筒、第一端盖、固定套筒、固定挡板、磁铁、电磁套筒和励磁线圈,连接套筒的左端面固定在螺母座的右端面,连接套筒是中空结构,第一端盖固定在连接套筒的右端面,伸出活塞穿过第一端盖,固定套筒的右端面固定在伸出活塞的左端面且在连接套筒的内部,磁铁安装在固定套筒上,固定挡板固定在固定套筒上且在磁铁的左侧,电磁套筒固定在螺母座的右端面且在连接套筒的内部,励磁线圈缠绕在电磁套筒上。
[0006]进一步的,加载组件还包括第二端盖、主体外壳、第三端盖、轴承座和第一轴承,第二端盖、主体外壳和第三端盖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主体外壳是中空结构,第一轴承、轴承座和主体外壳同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螺母座和缓冲组件在主体外壳的内部且在轴承座
的右端,滚珠丝杠穿过第二端盖和第一轴承。
[0007]进一步的,谐波减速器包括左端盖、减速器外壳、右端盖、减速器输入轴、波发生器、薄壁滚动轴承、柔轮、钢轮、减速器输出轴、第二轴承、第三轴承、限位套筒和透气阀,左端盖、减速器外壳和右端盖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减速器输入轴穿过左端盖进入减速器外壳内,减速器输入轴、波发生器、薄壁滚动轴承、柔轮和钢轮同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钢轮的右端面固定在减速器输入轴的左端,减速器输入轴和第二轴承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二轴承的轴承外圈固定在左端盖的内表面,减速器输出轴和第三轴承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三轴承的轴承外圈固定在减速器外壳的内表面,限位套筒安装在第三轴承的右侧,减速器输出轴穿过限位套筒,透气阀安装在减速器外壳上。
[0008]进一步的,第一联轴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和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之间,第二联轴器安装在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和丝杠螺母的左端之间。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轴承和第一弹性挡圈,伸出活塞的左端面有开口,第四轴承固定在开口内壁上,第一弹性挡圈固定在第四轴承的右侧面,第一弹性挡圈上有水平贯穿的通孔,第一弹性挡圈的通孔的直径小于滚珠丝杠右端面的直径,滚珠丝杠的右端穿过第四轴承且在第一弹性挡圈的左侧。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毡封油圈,毡封油圈嵌设在第二端盖内部的凹槽中。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铜套,铜套和第三端盖同轴由内而外设置。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弹性挡圈、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限位套筒,减速器输入轴和第二弹性挡圈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二弹性挡圈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左侧,第二弹性挡圈的外径大于波发生器的外径,第一密封圈嵌设在左端盖内部的凹槽中,第二密封圈嵌设在右端盖内部的凹槽中。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0014]1.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加载时产生刚性冲击,具有缓冲减振功能,易于调控,载荷输出连续稳定,载荷调控范围广,加载精度高。
[0015]2.本专利技术的励磁线圈缠绕在电磁套筒上,通过调整励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材质等,改变了磁力的大小,达到多种缓冲效果的调节需求。
[0016]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联轴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和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之间,第二联轴器安装在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和丝杠螺母的左端之间,使用联轴器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传递较大转矩。
[0017]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弹性挡圈的通孔的直径小于滚珠丝杠右端面的直径,滚珠丝杠的右端穿过第四轴承且在第一弹性挡圈的左侧,第一弹性挡圈限制了滚珠丝杠的轴向位置,保证了运行稳定。
[0018]5.本专利技术的毡封油圈嵌设在第二端盖内部的凹槽中,起到了防尘的作用,密封性好。
[0019]6.本专利技术的铜套和第三端盖同轴由内而外设置,对伸出活塞起到了导向作用,硬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安装和维修方便。
[0020]7.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输入轴和第二弹性挡圈同轴由内而外设置,第二弹性挡圈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左侧,第二弹性挡圈的外径大于波发生器的外径,减速器输入轴不会松脱。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带电磁缓冲装置的加载组件和缓冲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带电磁缓冲装置的谐波减速器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加载组件;2、缓冲组件;3、谐波减速器;4、电机;5、第一联轴器;6、第二联轴器;11、滚珠丝杠;12、丝杠螺母;13、螺母座;14、伸出活塞;15、第二端盖;16、主体外壳;17、第三端盖;18、轴承座;19、第一轴承;21、连接套筒;22、第一端盖;23、固定套筒;24、固定挡板;25、磁铁;26、电磁套筒;27、励磁线圈;31、左端盖;32、减速器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组件、缓冲组件、谐波减速器和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和谐波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和加载组件的输入端的滚珠丝杠连接,滚珠丝杠和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丝杠螺母的外表面安装有螺母座,缓冲组件的左端面和螺母座的右端面连接,加载组件的输出端有伸出活塞,伸出活塞的左端面和缓冲组件的右端面连接,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套筒、第一端盖、固定套筒、固定挡板、磁铁、电磁套筒和励磁线圈,连接套筒的左端面固定在螺母座的右端面,连接套筒是中空结构,第一端盖固定在连接套筒的右端面,伸出活塞穿过第一端盖,固定套筒的右端面固定在伸出活塞的左端面且在连接套筒的内部,磁铁安装在固定套筒上,固定挡板固定在固定套筒上且在磁铁的左侧,电磁套筒固定在螺母座的右端面且在连接套筒的内部,励磁线圈缠绕在电磁套筒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其特征在于:加载组件还包括第二端盖、主体外壳、第三端盖、轴承座和第一轴承,第二端盖、主体外壳和第三端盖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主体外壳是中空结构,第一轴承、轴承座和主体外壳同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螺母座和缓冲组件在主体外壳的内部且在轴承座的右端,滚珠丝杠穿过第二端盖和第一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磁缓冲装置的电动加载器,其特征在于:谐波减速器包括左端盖、减速器外壳、右端盖、减速器输入轴、波发生器、薄壁滚动轴承、柔轮、钢轮、减速器输出轴、第二轴承、第三轴承、限位套筒和透气阀,左端盖、减速器外壳和右端盖同轴由左向右依次设置,减速器输入轴穿过左端盖进入减速器外壳内,减速器输入轴、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亚红闫世程尚晓帅朱浩铭王占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